论中国的崛起——兼论一战和二战

这是我五、六年前写的文章,当时我觉得写的不错,今天发在这里,供参考。

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媒体和网络关于一战和二战的话题热了起来,其实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无非是两句话:中国是一战前的德国,俄罗斯是二战前的德国。关于中国是一战前德国的说法,来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应该说这一说法,说出了欧美的心声,只是安倍把日本比作一战前的英国,太有点不识趣了,今天要比作一战前的英国,咋说也得是日本的老大哥美国,怎么会轮到你日本呢?而把俄罗斯比作二战前的德国,把普京比作希特勒,则是普京在乌克兰通过街头暴力更换政府后,把克里米亚迅速收回俄罗斯时的事,网络上充斥着这种说法。

把普京比作希特勒,其实是西方以及亲西方人士妖魔化普京的说辞,很显然,二战前,这些西方国家面对的是希特勒的步步紧逼,希望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换取和平,而今天,普京肢解乌克兰的举措是俄罗斯面对西方的步步紧逼而被动做出的反应。希特勒的每一次领土要求都是算计好的,而普京则完全相反。比如说在乌克兰政府垮台之前曾经和反对派达成了妥协,如果乌克兰当事双方遵守妥协协议,根本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俄罗斯夺取克里米亚的事情。普京是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的一种反击,其实是一种兔子急了也咬人的绝望行为。

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重要性,已经有很多的分析,这里就不多说了。苏联解体后,北约东扩,颜色革命等西方挤压俄罗斯的战略行动,让俄罗斯大大失去了安全感,因此此次俄罗斯夺取克里米亚的行动,与其说像二战前希特勒的扩展,不如说更像二战前的自己——苏联。在二战前,面对希特勒的扩张,苏联也失去的安全感,当时苏联也采取了侵占别国的领土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的行动,比如入侵波兰和芬兰,强迫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联等行为,都是为了建立一个离自己更远的防线,增加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普京今天采取的行动,无非也是这种需要。不过,今天的俄罗斯和当年的苏联,普京和当年的斯大林,各方面都差的太远,不可同日而语。还有人把此次事件称为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实在是高看了俄罗斯,一种自保行为,能保全自己就不错了。

普京的行为还可以和中国当年的抗美援朝做一个简单的“点”的对比,都是在西方逼到家门口时,为了有更多的对外缓冲区而采取的行动,是为了“保家卫国”。当然,按照今天流行的说法,这是一种过时的思维了。但是这种“过时论”是否可信,不是你西方逼迫别人时这样说我们就信,而是要等到别人逼到你的家门口你还是这种说法我们才信。就像西方曾经大力鼓吹的“自由贸易”,不是你西方要进入中国市场时这样说我们就信,而是要等到我们中国产品进入你西方时你还是遵从这个原则我们才信,而西方的表现恰恰证明这是不可信的,当他们要进入中国市场时自由贸易喊得震天响,而中国产品要进入他们的市场,或要收购他们的公司时,什么“安全”之类的理由都出来了,而中国的傻瓜(或者是聪明的)主流学者们则通过媒体反复告诉我们“越开放越安全”,显然这种说法是因为西方的利益而专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因为洋人都根本不信这一套,他们很多时候会因为“安全”而拒绝“开放”的。我们中国的太多的知识分子和媒体显然对西方,尤其是美国有一种变态的爱,唯恐我们中国普通人对西方有意见,唯恐中国人让洋人吃亏。

如果说俄罗斯并不是二战前的德国,那媒体热炒的中国是一战前的德国是否合理呢?从表面上看有其合理性,但从本质上看完全是两回事。

我猜在很多西方人眼里,中国确实很像一战前的德国,因为现在的中国和一战前的德国,都被视为以一种对国际既有状况的挑战者的面目出现的。之所以称为挑战者,就在于两者的经济快速的增长。但两者又是显著不同的,不同在于一战前的德国是一个真的挑战者,而中国则是一个“假”的挑战者。

一战前的德国,工业生产已经超越了老牌强国英国,而且两者在海外市场激烈竞争。德国人自己声称“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就像自然法则那样不可抗拒”等,德国的这些作为,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的确威胁到了老牌霸主英国,而英国对于德国强烈的经济竞争和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咄咄逼人的姿态,深感恐惧和不能容忍。正是这样,最后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而中国和德国不同,今天中国客观上是否威胁到了欧美,我们下面另说,但中国主观上显然并没有这个意思。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看到。

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2009年,《求是》杂志下属的《红旗文稿》杂志,以答读者问的形式解释中国当时的经济增长为什么要“保八”: “保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经历了长时期的快速增长后,如果增长速度快速下滑,并且较长时间不能上升,就会对生产能力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政府需要采取财政、金融等宏观调控措施,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正是由于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我国的综合国力能够快速增强,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能够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因此,保八不仅意味着保经济增长,而且意味着保障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那就是保就业、保稳定,就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如果就业率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比较低,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会快速增加。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保增长,只有经济增长保持比较高的水平,才能稳定生产、稳定就业,才能保证社会的基本稳定。”

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是说:“我们之所以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我在基层曾经访问过一些“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现在我们全国每年要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六七百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有一定的空间,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

袁剑先生在他的《奇迹的黄昏》中认为,邓小平是一个激进的增长论者,后来由邓时代的“发展=经济增长”变成了更简单的“经济增长=GDP”,之所以会如此,是“政权合法性的需要”,“经济增长越强劲,政权合法性也就越充分”。

从上面我罗列的一些情况,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中国崛起”的真容了:所谓“中国崛起”,其实是一种被动的崛起,是一种无奈的崛起,是一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死路一条”的被迫崛起。这也可以解释我的一个疑惑,那就是根据我的观察,中国官方对待西方的态度,和中国的主流知识分子颇为相似,那就是颇有奴性,比如地方官都把本地有世界五百强投资的企业作为自己的政绩来炫耀的,越是普通的地方越是如此。长期的韬光养晦的一个副作用就是经过媒体和知识分子对西方“报喜不报忧”的信息和解读灌输给中国人,使得不仅官方和知识分子的奴性十足,就是普通中国人崇洋媚外也大有人在。看看网络,那些普通网友中洋奴何其多也。在这种氛围下,我们怎能想象中国会崛起?大知识分子不是说中国各方面是比欧美差十万八千里吗?别说崛起了,就是想象崛起恐怕也是罪过,也会当做疯子或走狗吧!我的疑惑是我们明明不敢冒犯西方的虎威,去搞什么中国崛起了,但的确被认为是崛起了,现在我明白了,这不是主观的和主动的崛起,而是被动的,是一种副产品。所以我说,中国“和平崛起”的宣示,最相信的是中国人,因为即使现在我们的经济真的崛起了,但长期的宣传使我们还是不敢想象我们动武去打欧美洋人,我们是真诚的相信“和平崛起”的。

最近,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习主席的说法很有意思,强调“已经醒了”,说明我党的历史功绩,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这是党的统治合法性保证。这头狮子醒来后呢?是一只乖乖狮,这是针对西方说的,这就是说,我们崛起了,是和平的崛起,是对西方友好的崛起,不会冒犯西方利益的。

还有一点,在外部看来中国崛起势头很猛,但是从内部看,棘手的问题多多,解决起来都不容易。邓小平就说过: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在2013年《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任仲平文章中则更进一步称,发展起来以后中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似乎比之前更尖锐也更复杂。“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它的文章往往反复锤炼。要了解中国和中共,任仲平的文章值得读读,而且这些文章往往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干瘪乏味,满纸官腔,而是情绪饱满,文字清新,读起来并不难受。既然发展起来的中国有如此众多的问题要解决,我们的官府主要把精力放在国内问题的解决上,现在恐怕还没有在国际上大干一番的想法。

中国的确是想和平崛起的,但是你想和平崛起就能和平崛起吗?西方人能认同你和平崛起的宣示吗?如果西方不认同,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会遏制你,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坚持和平崛起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点,只要你崛起,不论何种方式,崛起本身就是对既有秩序的冲击,就会引起西方的忧虑和恐慌。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说:“如果他们(印度人)突然比从前多吃一顿饭,又如果一亿中国人突然开始喝牛奶,当然,我们的奶量必然有所缺减,其他方面(粮食)亦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了“澳大利亚电视台”的专访时说:“如果超过十亿的中国居民也像澳大利亚人、美国人现在这样生活,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陷入十分悲惨的境地,因为那是这个星球所无法承受的。”看到了吧,你是不是和平崛起,都会让人家感到威胁的,你现在喝奶吃肉了,就会影响西方的生活,他们当然就会有意见的。

其次,西方恐怕很难相信“和平崛起”这一说法。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中国人比较相信“和而不同”,相信“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有一种天下观念,大同梦想,而西方人则强调博弈,更相信零和游戏,认同“国强必霸”的理念。所以中国人向西方宣传的“和平崛起”,中国人自己真诚的相信,而西方人却不信,西方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以削弱西方为代价的,这真是非常失败的宣传。

西方人不信和平崛起,也与历史有关,在西方崛起并主导世界的历史过程中,至今和平崛起是没有先例的。中国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就没有告诉我们那些大国崛起的过程中,都伴随着战争,往往战争的获胜才能证明你真正的崛起,比如英国消灭西班牙无敌舰队等。《大国崛起》是一部跟着西方的话语人云亦云的片子,价值不大。

如果你想和平崛起,而列强根本不认同,那和平崛起就真的很难了。因为当你被逼迫,被制约时,很难一直忍的下,而且当这种逼迫和制约越来越多时,西方的贴心人——那些中国的知识分子及其粉丝就会越来越多的失去话语权和正当性,当这些人无法替政府压制真正的民意时,政府就会被迫做出反应,这时候和平崛起可能就没戏了。很显然,改革开放后,政府要跟西方接轨,必然讨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声音,但是又不便直接压制,因为对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压制的政府,往往被认为是卖国政府,没有哪个被认为是卖国的政府具有统治合法性的,因此政府一方面宣示韬光养晦,安抚民众,一方面借助亲西方知识分子的手和嘴来实现压制民族主义的目的,这也就是那些洋奴知识分子和公知能够在他们所声称的专制政府严控媒体的情况下成为主流,占据媒体位置,拥有话语权的原因,这恰恰是政府特意的结果,可笑那些知识分子及其粉丝还装糊涂,宣扬政府拥抱民族主义,压制自由派知识分子,真是现代社会的指鹿为马,拥有话语权是指鹿为马的行为的前提。但是当这些知识分子压不住阵的时候,政府就不得不出面,做出一些民族主义姿态来安抚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事,2008年已经上演了一次了,当时媒体和知识分子在媒体和网络拼命压制和谩骂民众对西方的抵抗和不满,但最后反而使知识分子成了被攻击的对象,政府就出面告诉大家“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爱国”,同时抵制住西方,对拉萨街头的暴徒施以重刑,要不是当时的民意沸腾,我怀疑政府会搞什么“两少一宽”以让洋人满意。这也恰恰证明,中国政府真心的想和平崛起的。

所以中国是不是能和平崛起,一方面要看中国会不会自己出事崩溃,一方面要看欧美是不是能够配合,不去刻意打压遏制中国,把中国崛起看出共同发展的机遇,这样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就不会激起,中国政府也就不必违心的去和洋人叫板,既怕得罪洋人又怕得罪民众,这样中国和西方就可能会联手创造一个和平崛起的先例。

从现实看,中国崛起其实现在只是经济的崛起,为了经济的发展,无论是知识分子鼓吹的市场经济,还是政府官员的发展狂热(可参考仇和模式),无论是人口红利,还是低人权优势,无论是压低资源成本,还是造成环境污染,无论是血汗工厂,还是勤劳革命,我们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的民众付出了巨大的投入,却带来了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说句不合主流的时候,解决这些问题,不是要停止和减缓发展,只能是继续发展来解决,停止和减缓发展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大。要知道,有钱才好办事。所以中国还得被迫无奈的发展,其带来的“崛起”的副产品,如果西方强力打压,其实就是打压中国发展,我很难想象那时还能和平崛起。而中西方如果发生武力冲突,恐怕对所有人都是灾难。

我本人是厌恶武力,希望和平崛起的。我们的知识分子应该担当自己的历史责任,从整天教育中国人,启蒙中国人,甚至侮辱中国人中抽出身来,去教育洋人,启蒙洋人,告诉他们我们的崛起是怎么回事,大家合作,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双赢游戏,给洋人多讲讲郑和之类的。其实就是现在,西方民众已经从中国发展中获利,性价比高的中国制造已经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而冲突,对双方都是非常不利的,是否发生对抗的决定权其实掌握住西方的手里,这一点我们的知识分子应该告诉西方人。只不过,去教育和启蒙洋人,是不是有点超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想象力了?他们能否有这样的担当,我是有点怀疑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