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踏步,踏出的坑,恨不能把自己给埋了

主创人员的思想远远落后于时代,没有考虑到四十年来社情民意的变化,也没有反映出思想界、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用一位著名学者的话做比喻,就是他们的思想还在四十年前原地踏步,踏出的坑恨不能把自己给埋了,但还是不能再向前迈一步。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政治题材的影片如果不能扣住时代主题,就不能和大多数观众的思想形成共鸣,则观影不热烈,票房不理想,恐怕也就难以避免了。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如何准确把握周总理的思想脉络,塑造好总理晚年的形象?

  总理晚年,讲的最多的几句话是“保持革命晚节”,“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见诸于许多老同志的回忆录和总理的讲话记录,几乎可以说是总理的口头禅。

  这意味着,周总理极认真地看待毛主席提出的“反修防修”的问题,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出修正主义,更是身体力行地践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决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周总理直至去世都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在弥留之际还用最后的力气唱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因此,任何对周总理晚年形象的塑造,如果不能紧紧扣住这一点,一定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概括来说,周恩来总理绝不可能如“设计”的那样肤浅。仅仅把总理“设计”成一个具有亲民作风的官员,或者一个庸俗的唯生产力论者,这无疑是对总理的贬低。封建士大夫中的个别人,有时候也是非常“亲民”的,但有什么用呢? 他们改变不了千百年来农民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

(松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