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止 18 岁女儿捐献器官?

楼上已经说了捐献器官的流程说明,我想补充的是一些理论和情感上的误区。

理论上,家长不必太担心遗体完整性被破坏,捐献器官不等于捐献遗体,捐献了器官的遗体不一定会被再接受。

你怕遗体完整性被破坏,教学工作上也很重视。捐献的遗体一般用于医学院教学工作,以方便学生观察了解完整的人体系统构造,完整性缺失的遗体(如心脏,肾,肝已捐献)既不方便用于教学工作,也难以灌注固定,除非你这具遗体特肌肉组织都健康完整(一般是年轻人,有健美习惯),那还能做骨骼标本。

情感上,虽然遗体捐献和器官捐献不同,但是表达的氛围和精神是一致的,我建议你和你的孩子亲自去感受下遗体捐献现场,先了解你孩子所说的事。

如果你从来没真正走近去了解这件事的庄严和伟大,你当然也很难听进去不同的看法。

就像我还没走近之前,也是想象不出具体,记得当时因为刚正式进入医院实习那会上班忙,夜班累,还常常碰到奇葩的患者家属,就连上网也时不时见到各种抱怨声,天天负能量都很多。

师姐看我总是闷闷不乐,就说正好今天有遗体捐献的仪式要求医院各科室出个代表参加,要不你去参加一下,正好赚一点时间休息。

我想想有仪式时间应该不长,就想着偷懒去了,正好也从来没有参加过遗体捐献仪式。

去的路上我昏昏沉沉,还没睡醒样子,心里还想着怎么把地点放的那么远。然而,到了现场后我一下子晃过神来了。

先是在默哀,然后上前献花,家属眼里的虽然依然闪着泪花,但和医院病床前的眼泪不同,有许些释然,许些安慰。

500

与医院的icu相比,虽然气氛同样让我感到一种生命的重量,但icu里让我觉得无奈,而捐献仪式上的这份重量却让我感到希望。

这份希望,是逝者对生者的信任与期望。

500

捐献者是来自陶山的戴阿芬老师,听介绍说曾被检查出患有恶性黑素瘤之后,经历过4次化疗,2次放疗。

虽然最后没有出现生命的奇迹,但是在治疗期间,由于很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为她奔走、捐资,让她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少数人在用生命的余辉点亮更多人的生命。这些人虽然少,但份量却很重,他们是真的对医学事业有期待,有信任。

和这些人相比,我们那些争吵和负能量,乃至我们这个人,似乎都显得极其渺小。

曾经我在医院里看多了太多无奈和眼泪,有那么一刻,我认为我们所做的努力,不过是在拖延时间而已。生死有命,该及时行乐。人在生死的自然规律面前是渺小的。

然而,当我走在人体科学馆,看着那些摆在走廊上的人体图谱,那些浸泡在药液里的人体标本时,我顿时觉得比起生死有命的规律,人类对于生命发展的努力与传承更令人震撼。

500

500

图是学校官方科普馆的介绍图,人体科学馆一般禁止拍照

比星空更大的是人心,地上的细胞不比天上的星星少。

我时常想起上解剖的第一节课上,我的老师曾对我们说:"其实你们现在所学的东西,并不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多是来自一个个单纯普通人的身上。"

他们之中有些人曾有着不幸的命运,却仍然对我们有殷切的期望。

他们可能只是社会上的少数人,却愿意将死后仅有的躯体留给我们医学。

他们只是少数人,但也足够成为我们走下去的动力了。

对于我们医务人员而言,所有的流言蜚语,一旦与性命相托的期望相比,都不过是渺小的。

同样的

对于那些热心的志愿者而言,所有的世俗常规,一旦与雪中送炭的救人相比,也不过是渺小的。

作者:元宿

本文首发于知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