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越分越细,非典型疾病误诊越来越多?
【本文来自《17位医生都没能确诊的病,ChatGPT做到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在求医门类越分越细,专科涉及面越来越窄的今天,由于许多病的症状呈多样性,病症类似多种疾病,细分的专家很难顾及本专科外的全科分析,难免导致诊断失误。结果就是:
—— 门诊越分越细,非典型疾病误诊越来越多。
ChatGPT是全科专家,特别适合做多专科的综合分析判断。当然,ChatGPT诊断后,最好再找相关专科专家诊断求证、治疗,这才是万全。
福建卫生报:ChatGPT能代替医生看病吗?福建医生和它对话后说:
“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替代医生,就好比手术机器人不可能替代外科医生一样。”杨春治说。
有医生试用后被深深折服
林汉凌是福建中医药科学院脊柱健康管理中心疼痛康复科的科主任,日常注重团队数字化管理建设的他对人工智能充满兴趣。这两天,林汉凌与ChatGPT进行了多次交流。
“我试用了,被深深折服。”在朋友圈分享试用感受时,林汉凌如是说。
他告诉记者,自己问了ChatGPT不少问题,它的回答非常智能。“比如我问它当一些心急的患者对疗效不满意时,我们应该怎么回复或怎么处理,它的回答基本达到了有资深临床经验医生的水平,我觉得它能力很强。”
在问到一些疾病的诊疗趋势和行业现状等问题时,它的总结能力也得到了林汉凌的认可。
比如我问它目前最有效的腰痛治疗方法?它不仅总结了答案,还给出相应的数据分析。
这些结论搁过去,医生可能需要查很多资料,或要累积很多临床经验才能得出,ChatGPT根据大数据整合与分析,就能给出比较好的建议,这会大大提升我们的效率。
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魏永宝:可充当医生的“高级助理”
比如写论文要查阅大量文献,还要组织语言,甚至需要使用英文,对于不少医生来说,存在一定压力。
还比如ChatGPT可以对文章进行英语母语化的润色,判断文中词汇使用是否准确,甚至在语言逻辑、更全面的论述上给到更有价值的参考,节省更多宝贵的时间。
同时,帮助加深医生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尤其是罕见病,可能之前查阅大量文献也未必有收获,而人工智能则有能力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筛选答案。
医生会因此面临失业吗?
尽管ChatGPT的能力得到了大量认可,但受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并不能取代医生的存在。
林汉凌指出,诊疗过程中,视触扣听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这点上,目前的ChatGPT显然无法做到。临床诊断时,ChatGPT仍需要医生获取患者的体征和症状的主观信息。
医生这个职业不光要有医学理论知识,更要有临床实践,且每个患者身体状况因人而异,面对相同疾病不同患者的治法也不同。
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替代医生,就好比手术机器人不可能替代外科医生一样。”杨春治说。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