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去看大熊猫?带你走进大熊猫的“人口”世界

【编者注:今年是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年,虽然我国自古就有花熊、白豹、貔貅等对大熊猫的记录,但是150年的法国传教士戴维第一次按动物分类学给大熊猫分类命名,符合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发现。今天熊猫粉作者带你走进大熊猫的人口学世界,以此纪念这150年人、大熊猫和大自然之间复杂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萌兰,性别男,小名么么儿,作为大熊猫的学名是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Giant Panda。我今年三岁半了,我的熊界特征与“三”很有缘分,是素有熊猫届“美名”的萌萌妈妈和旅美“海归”蓬蓬脸家族的美兰爸爸的各自第三个孩子,也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2015年出生的第三只熊猫宝宝,所以我打小就是万众瞩目的“萌三太子”,吸粉无数。虽然随着年龄的成长,我公仔般的美貌已成过去,但是我依然用非凡的熊界魅力,喜提“2018全球大熊猫奖——中国最惹人喜爱的大熊猫”。

500

图1  萌兰儿时在成都繁育基地的公仔笑

贵为国宝一员,我也是有身份牌的:954,是我的大熊猫“谱系号”,像人口管理的身份证号码一样。谱系登记每只大熊猫的遗传基因,即使死亡也以标本形式永久保存。通过谱系管理,识别个体的性别、出生及死亡日期、血缘关系、移地频次、繁殖潜能、医疗健康等,没有重号。受惠于妈妈的归属挂靠在北京动物园,我也算得上是有北京户口且在二环享受独栋的“壕”熊。

一、熊口规模和分布

我们熊猫界也是“二元”结构,分别是圈养大熊猫和野外大熊猫。两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和福利待遇截然不同。关于野外大熊猫的数量,有做过类似人类社会人口普查的“熊口普查”。最新的2011-2014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分布在四川境内有1387只野生大熊猫,甘肃境内132只,陕西境内345只。同时期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量从15个增长到67个,增长4.47倍;受保护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从139万公顷扩增到258万公顷,增长1.86倍,野外大熊猫的绝迹风险得到一定缓解,但是隐患不容乐观

500

图2  历年全国野外大熊猫的数量调查

“活化石”的我们,曾经足迹遍布中国版图的大江南北和周边邻国,但是生态的演变和恶化,让圈养大熊猫渐渐离不开人类的划定区,野外大熊猫只能零散蜗居在陕、甘、川三省。最近的统计显示我国圈养大熊猫大概有548只。

500

图3  国内大熊猫分布地图

注:图中熊猫越大,代表此地分布的大熊猫越多,数据来源于“小天空文化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https://www.huidge.top/panda/.

二、我们的婚育:单亲妈妈“rua”孩子

话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动物们又到了交配季节。”(此处响起赵忠祥老师的动物世界解说词~)

圈养的我不是来自野外的自然交配,而是人工配对的熊猫仔。众所周知,我们数量稀少,至于“四川人手一只大熊猫”的谣言都是对歪果仁的调侃,主要还是新出生的大熊猫存活太难,从异性交配、备孕受精、分娩产仔、哺育存活等各个环节,都比人类的生育还要复杂。

1-“性冷淡”交配

相信细心的小伙伴在开头就发现我的介绍里有个小问题,为什么我是妈妈和爸爸各自的孩子呢?原因在于我们大熊猫是独居动物,只有在每年4月的雌性大熊猫发情期,才允许雄性大熊猫进入自己的领地,且每次选择交配的伴侣不同,没有固定配偶,属于“多雄争配制”,所以我们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婚姻形态。最为bug的是,大熊猫交配时间大多只有几分钟,实属动物界的一股清流,自然而然地被人类贴上“性冷淡”的标签。

500

图4  人工配对的大熊猫交配羞羞时有奶爸在旁观察记录

2-“妈妈爱”哺育

雄性大熊猫在完成受精后,就“溜之大吉”,剩下雌性大熊猫要开启83~181天妊娠期在内的哺育周期。当然,这是在真正受孕的前提下,毕竟大熊猫“假怀孕”的新闻已经不止一次让人类“白高兴”了。新晋为妈妈的大熊猫其实也是个宝宝,没有产仔、带仔的经验,如果生育超过一只,劳累的熊猫妈妈往往主动遗弃体质较弱的宝宝。为了解决“育幼成活难”,聪明的奶爸、奶妈想出“换仔”战术,让熊猫妈妈误以为一直带的是同一只宝宝,以此保证幼仔奶水的充足[1]。

而且与生活在岷山、凉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的野外大熊猫的相比,我们圈养的大熊猫要幸运很多。野外大熊猫因为栖息地破坏的碎片化、基因缺乏多样性而雪上加霜,发出的求偶声音信号会被人为阻断。因此,野外大熊猫本来的怀孕机会就少,结果体重只有妈妈千分之一的熊猫仔,能够顺利存活的更少,严重影响到他们种群的繁育。

[1] 详见张贵权、魏荣平、王鹏彦、张和民、李德生、黄炎、周小平等.大熊猫人工育幼操作手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

500

图5  野外大熊猫的哺育异常艰难

无论是圈养的大熊猫,还是野外大熊猫,都处在父爱缺失、父职缺位的单亲家庭,而且当熊猫宝宝长到2岁左右的半亚体状态时,需要脱离“妈妈rua”(以摸、揉、搓、捏的方式来疼爱孩子),自立门户。我就是在过完2周岁生日后,告别成都基地的妈妈,回到户口所在地的北京。

3-我的大家族

“家族是自然界当中最强的一股力量,家族生活充满神奇,美好以及戏剧化。”[2] 为了我们大熊猫种群的延续,人类在不断尝试提高繁育。我出生的那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繁育8胎15仔,其中连续顺利诞生了6对双胞胎,创造了大熊猫繁育历史上的纪录。随着育龄熊猫队列的增加,和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我们圈养大熊猫的数量越来越可观:在我出生的第二年,人工存活率是84.62%,2017年涨到92.06%,去年的存活率为93.75%。对比80年代中期以前37%左右的大熊猫幼仔的成活率,我们圈养大熊猫的命运如同“锦鲤附身”。

[2] 引自:BBC纪录片《王朝》台词旁白解说词。

另一方面,幼仔数量的增多,也离不开我们物种的“外挂”。从繁殖生态学角度看,大熊猫的胎数同人类差异大,双胞胎居多,且为异卵双胞胎,一般龙凤胎能占到45%,同性别双胞胎占55%。但我较为特殊,是2015年成都繁育基地存活的唯一“独生子”。

在纵向较为长远的时间轴来看,以我的家族为例,我的妈妈和姥姥都是7岁的时候开始繁育,符合大熊猫发育期的均值。2006年出生的妈妈萌萌,在2013年首次怀孕时,就生了我的双胞胎哥哥,又于去年顺利生下我的双胞胎妹妹,累计繁育三胎五仔,间隔约1.7年一胎。而我1991年出生的姥姥英英,更是对得起她“卧龙英雄沟”的出生地,是位了不起的“英雄母亲”。姥姥来自四川野外,第一个孩子是陇蜀混血的美女熊(我的大姨优优),我的妈妈排行第十。姥姥终身生育了9胎14仔,存活13仔。其中,存活5个单胞胎,4对双胞胎(2对龙凤胎,2对凤凤胎)。

从性别比的指标看,我目前共有3个舅舅和10个姨姨,以及4个同母异父的双胞胎哥哥和双胞胎妹妹,外加2个同父异母的双胞胎姐姐,坐拥“熊口兴旺”的大家族

500

图 6  我姥姥英英的全家福

三、我们的寿命:健康长寿不是梦

1-预期寿命转变

根据《大熊猫生命表及相关数据指标的修订》,我们种群的平均期望寿命为3.995岁。半岁以前我们的死亡风险很高,一旦活过半岁,我们的预期寿命变为(10.36±1.15)岁。

不过,我们熊猫界也存在不平等,野外大熊猫的寿命就不如我们圈养的大熊猫,这得益于人类对我们悉心照料,尤其是人类对于我们传染性疾病的防疫和控制。我们在经历0-1岁的高死亡风险后,基本安稳度过没有天敌的寿终正寝,尤其是健康预期寿命在不断提升。绝大多数圈养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即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500

表1 大熊猫的生命表

注:表1数据引自侯万儒.大熊猫生命表及相关数据指标的修订[J].动物学研究,2000(05):361-365.

500

图7 圈养大熊猫的死亡曲线

500

图 8 圈养大熊猫的存活曲线

注:引自赵素芬,张成林,谢钟,王运盛,刘学锋,贾婷,夏茂华,胡昕.圈养大熊猫生命表及种群动态研究[J].四川动物,2017,36(02):145-151.

2-年轻型“熊口”

由于像我这样的圈养大熊猫被越来越多的成功繁育, “熊口红利”的潜能还是值得肯定的,为种群的活力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大熊猫结构年轻化的同时,年长的大熊猫队列也在人类精心呵护下越来越长寿。在我一岁的时候,就有“最长寿的圈养大熊猫”佳佳以38岁高龄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些变化的背后,一方面是人类干预带来的大熊猫生育变迁,使得我们低龄的大熊猫增多;另一方面,大熊猫的死亡模式转为老年衰退性疾病为主,出现大熊猫的高龄化,特别是雌性年长大熊猫。可见,主要来自生育和长寿的两部分合力,实现了我们大熊猫种群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工增长率”的“熊口转变”

500

图9  大熊猫的年龄性别金字塔

注:以当前存活的大熊猫数换算成百分比,年龄为周岁,数据来源于民间统计的大熊猫家谱和“pandapia”官方APP中的熊猫宝典。

四、我们的迁移:和平使者全球爱

我们的国际迁移率很高,自一开始就打上了“官方熊猫外交”的烙印。我的祖先们有记载的第一次海外迁移发生在公元658年,被武则天当作国礼送给日本天皇。民间的“礼物”流动也传播着我们的大名。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收到绘有我们黑白外形的屏风,深感“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高兴地赋诗《貔屏赞》。对了,古代的我们是有很多称呼的,蚩尤坐骑食铁兽是我们,貔貅、白豹、白罴、驺虞、貘、猛氏兽等,指的也是我们大熊猫。

在历史的新时期,我们不负独特的身形体态,延续国宝的“贵重”传统,承担和平友好的使命。目前,海外22家动物园和国内49家动物园,有我们一年四季不冬眠的“卖萌”身影。比如我的二姨阳阳,旅居奥地利动物园,一边居住在维也纳豪华别墅,一边哺育了三胎四仔。她最小的龙凤胎宝宝已于去年底回国。因为全世界的大熊猫都归于中国,海外产仔也要返还中国(除了1975年送给墨西哥两只大熊猫的同性别双胞胎后代,丧失了中国籍)。还有我的七姨仙女,从广州长隆出差到了日本东京,并顺利诞下我的小表妹香香,粉系的香香不仅成为岛国人民的网红,而且还逗乐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可以看到,我的大家族里,有长辈们到海外“上班”,也有我的晚辈——侄女华妮赴韩参加科研合作。而且除了出国的流动就业,还有成员加入了国内的流动实验,我的小姨淑琴和女儿琴心进行了野外培训,从圈养状态回归到真正野生的状态。

500

图10  境外大熊猫分布地图

在迁移之余,人类也可以出资认养我们,像我的表姐新妮儿和小舅舅森森,先后被个人和公司取名认养。所以喜爱我们的“两脚兽”们,进一步接触大熊猫的机会来了,请不要错过。当然,动物外表与人类保护欲的相关性研究,也证明我们大熊猫的“萌点”样样戳中人心,赢得来自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上热搜、占头条、无国界的顶级礼遇等“尊享”已经常态化。

500

图11  BBC对人类喜爱大熊猫的科学研究

五、我们的保护:未来可持续发展

毫无疑问,我们种群有幸得到人类的大力保护才免于灭绝。2016年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综合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把我们大熊猫受威胁等级下降一级,这也是人类在珍稀动物保护领域的进步

500

图12  大熊猫保护等级从“濒危”下调至“易危”

500

图13  大熊猫总和生育率的预测(TFR)

500

图14  大熊猫净再生产率的预测(NRR)

在自豪的同时,也要看到在未来相当长时间的内,大熊猫种群还是不能恢复到世代更替水平,生育提高的空间有限。像我这样的圈养大熊猫,存在人工繁育存活率的饱和、近亲繁殖的交配困境、屡次野化放归的失败牺牲;野外大熊猫面临食物获取的难度增加、居住活动的面积缩小、可持续壮大的发展瓶颈。

我们希望人类可以动员更广泛的资源,包括制定可行的大熊猫移地保护规划方案、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重构、出台调控出生率与死亡率在内的“熊口政策”、利用人工智能科技和多元化的教育宣传等,充分发挥我们“旗舰物种”的“伞护”作用,营造多样生物与人类的和谐共处,但愿未来不会出现“流浪地球”的悲剧。

500

图15  一只大熊猫“独秀”,路在何方

500

特别声明:本文图表除已标来源外,均来自微博、“ipanda”直播等网络资源。在此感谢“pandapia”、“solamini”、“汽·好饿好饿好饿·水”、“我是七木”、“屋里萌三殿”等B站up主,以及“ipanda爱熊猫集结号”等QQ群的信息提供。

本文作者:周璇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吕利丹、李婷

图文编辑:庄溪瑞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硕士研究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