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发展极简史,并客观评价沈飞的歼8。。。。。。

500

歼8(歼7大改)

歼8其实不能从1969年首飞算起,那时候的歼8和1984年首飞的歼8,有很大不同。。。

很明显,就是从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加装机头。。。1969年的歼8,其实该叫歼7大改

但不能不说这个歼7大改,当时设计的指标是双22,即最大速度马赫数2.2,最大升限22000,最大航程2000。后来最大升限降到2万

当然这些指标都是在不挂载武器的试验情况下实现的

从歼7改歼8开始,歼8出现一个终身未能解决的难题:高速震颤。。。速度越高震颤越大。

负责解决震颤的一是总师,二是管德

前期是黄志千,后面飞机失事后,换成王甫寿。。。这是歼8,也就是歼7大改的总师。当时歼8定型时高速震颤问题勉强算解决,歼8的高速震颤主要说是翼面颤振。这是任何飞机设计都存在的事,只不过中国的歼8抖的厉害。。。影响机体寿命和零部件强度,上到2马赫之后,震颤很大,飞行员不好控制飞机。。。

歼8的性能,只能算是比歼7稍微好点。。。如果歼7是60分,歼8原型最多65分。。。

歼8Ⅱ(歼8B)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歼8,加机头,两侧进气,发动机换成了涡喷13。。。这是从埃及搞到米格23后仿制的,但米格23的变后掠翼搞不定,只仿制了机头和两侧进气道,后机身仍然是歼7大改的歼8

总师顾诵芬,李明任副总师。设计指标是双25,即最大速度马赫数2.5,最大升限25000。老实说这个指标太高了,不切实际

歼8B是1984年首飞,首飞后即发现重大问题,翼面颤振问题复现。后面就有了顾诵芬贴毛线的事。。。后来还请管德出山来解决翼面颤振,但始终没有根治。。。歼8B开始一直到歼8F,歼8G都有。。。

颤振导致的结果就是翼面和机体结合处容易出现裂纹,金属疲劳加剧,零部件寿命缩短。

机腹也容易出现蒙皮起皱,其实是机腹承力结构受力过大所致。

在实际使用中,部队不得不加大对这些位置部件的检测力度,而且由于沈飞本身加工的零部件质量不能保证统一规格,地勤无法对这些零部件的寿命和损伤作出大致判断,只好加大更换力度,影响了出勤率

对飞行员来说,就是超音速飞行要加倍小心,因为歼8B翼面颤振是从超音速飞行开始出现,往后速度越快,震颤越大,直到难以控制飞机。。。

挂弹值班的时候,反而因为翼面受力,翼面颤振减轻,但此时最大速度只有1.6不到,即2中2近挂载。

实话实说,歼8B是不能作战的,配备单脉冲208雷达实在是太水了,主要存在截获不稳和不能稳定跟踪等等众多问题,而且还和当时引起的A弹存在匹配问题,一直无法用于作战。后来14所先后研制了1471等等雷达,歼8B改装后才能配合PL8 PL12作战。

闲篇啊,14所命名雷达很有意思,比如1471,意思就是14所的780毫米型号的第1款雷达,7表示雷达大小,1是该型号排名。比如1473,就是歼10A标配。1491歼11B标配,后面还有1492是1491的改进型。。。

不过,当时不但雷达水,弹也水,一直到歼8F,中国才算有了真正纯国产的能打中距弹的国产飞机,这也是歼8长期被人称为和平鸽的原因。。。除了打机炮,也只剩拿机头空速管去戳人了。。。

想想2001年,王伟就驾驶着歼8B去拦截老美的EP3。。。

​歼8D

歼8D其实没什么好说,都小修小改,主要就是加了个受油管。。。也不能作战。。。

歼8F

歼8F是2000首飞,2003年交付部队,2004年出现在珠海航展。。。这是歼8系列真正能作战的飞机。想想2005年老美的F22。。。

歼8F换了改进的涡喷13B,还有新雷达,以及后面还装备了PL12。。。尽管只是PD雷达,比以前好很多了。

不过虽然号称中距弹,但实际作战距离只有20公里不到,如果在强干扰情况下,还要少。。。

这时候已经到2005年了,换了PL12的歼8F。。。2006年歼10量产,于是沈飞想搞个歼8G卖给部队。。。

歼8G

歼8G号称双25,马赫数2.5,最大升限25000。。。首飞,试验都顺利,,,但部队已经不肯要了。。。

就接了几架完成试验的飞机用着。。。

整个歼8系列,真正管用的还是侦歼8F,特别是近程侦察方面,尤其是对台方面,,,一个加力沿着中间线狂奔,对方追不上来。。。因为不挂弹,把高空高速的优势发挥的很好,就是震颤大点。。。

总结一下:

歼8的机动性略差,不如改了双三角翼后的歼7,这是他高空高速决定的。

受时代影响,歼8机载设备限制,歼8F之前,基本没有真正合适作战的型号。。。

此外,沈飞的质量管理较差,一直到今天,乃至歼15 歼16系列飞机的零部件都不能互换外,毛病众多,有的甚至是重大问题。。。接沈飞新机和接成飞新机,完全是2个心情。。。

歼8震颤,伴随歼8系列一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