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宿营化

SUV大概是90年代开始在美国首先流行的,以后风潮传到欧洲,再传到中国。

SUV的起源挺有意思。在50-60年代,美国轿车有一个很流行的分支:旅行车(wagon),被中国人戏称为瓦缸。这是把三厢轿车后窗到后背箱的空间封起来,形成像现在的SUV那样的方形车尾。

旅行车很实用。后背空间大增,而且在交规不严格的当年,开长途时小孩在相对宽敞高大的行李空间里自由后面玩,不用“困在”座椅上,不烦大人。现在这是不容许的,不安全,一刹车小孩子就飞起来了。旅行车在80年代minivan流行后,就“不酷”了,很快消失匿迹。

500

旅行车曾经是美国家庭必备

Minivan就是别克GL8、丰田埃尔法那样的车型,以轿车为平台,车体重新包装,座位“坐正”,以解放地板空间。比如说,丰田Sienna和凯美瑞共享底盘,本田奥德赛和雅阁共享底盘。后车门改用滑门,方便进出。Minivan推出后,大获家庭妇女的喜爱,接送娃、买菜、出远门、后面装东西都方便,甚至有工匠把后座拆了,改装成机动工作站。

500

90年代开始minivan取代旅行车,两边对穿滑门的便利性一目了然

但minivan很快赢得“大妈车”的名声,“不酷”了。SUV应运而生。

最早的SUV确实是从越野车开始的,但很快也像minivan一样,从轿车底盘开始,抬高车底净空,看着好像适合越野一样,其实车底零碎很多,根本不适合越野。但在形象上比minivan更加运动、时尚,流行至今。

500

如今SUV大行其道,玛坎和奥迪A4共享底盘

500

绝大部分SUV根本没有必要的车底净高和车轮行程,玩不了吉普这样的越野花活

如今SUV有向旅行车趋同的趋势,底盘降低,后背流线。不装越野了,后背空间也让位于美观了。很多SUV和旅行车(有点悄悄回归的意思)的差别在于坐姿,SUV还比较“正”,旅行车则像轿车,后躺多一点。

旅行车传到欧洲后,没有风行起来,但成为高档的标志,毕竟空间大。还有很多奇怪的名字,像estate,shooting brake,而不像美国人的叫法station wagon,一般名从源头的做法在这里不管用了,不知道为什么。欧洲也只有少数品牌(如BBA和阿斯顿·马丁)有旅行车的亚型。

欧洲minivan始终没有流行起来,但SUV的风最后还是刮到欧洲了,不过基本上都是各品牌的北美分号在折腾,“纯欧版SUV”极少见,除非把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蓝宝基尼、玛萨拉蒂、阿尔法罗密欧算上。

中国新能源异军突起后,也对SUV下大力气。极氪、腾势、理想、岚图、小鹏等都有很能打的SUV。

500

中国各大厂都有很能打的SUV,包括被人戏称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理想L9

另一方面,中国房车曾经是很有希望的市场,但最后被证明不接地气。

房车(recreational vehicle,简称RV)也称宿营车。与宿营拖车不一样,房车自带动力,更加机动灵活。

北美典型房车像大巴一样大,欧洲房车小一点,像箱型车那样大,也就是说比别克GL8再大一点,但没大多少。

500

这么大个,一家人宿营挺舒服的

500

这样的小一些,依然挺舒服

500

车里就是轮子上的家 

北美房车舒适,真是可以一家人住在车上一段时间。有些穷人把报废、开不动的房车弄到一块空地,就当永久性的房子住起来。但这东西太大,在中国恐怕注定发展不起来。不仅路上开起来、到地方停起来太碍事,可能驾照都需要另外考。北美轿车驾照就可以开房车,只要车内不超过多少人。当大巴开、拉上很多人是需要另外驾照的。

欧洲房车小一点,在中国道路上问题小很多,最大的问题是不大好用作平时的通勤车。这东西毕竟还是大了点,而且每天拖着锅碗瓢勺、煤卫餐卧上下班也不是个事。房车里为了宿营,座位其实挺局促的,既拉不了几个人,也装不了多少东西。 

500

欧洲房车小一点,睡觉需要爬上爬下,但对年轻人不成问题,还有到处跑的好处

500

但为宿营而优化的内部设计对日常通勤不友好

其实中国人大多对野外宿营没有硬核需求,宿营与其说是追求野趣,不如说是为了省旅店钱。心目中的宿营模式是开到旅游点,找个停车场,白天出去玩,晚上回来睡觉,最好是直接在酒店和或者购物中心旁边,方便。在车上升火做饭很局促,在车上用厕还要每天清空,挺麻烦的。

这和欧美人找荒郊野岭宿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也给中国SUV一个机会:对宿营友好,但不是宿营车,只需要睡觉。尤其是小两口开车出去,只需要睡两人,办法就多了。这可以在高度内卷的市场上实现差异化,换道竞争。

500

最简单的办法是后座可以向前翻到放平

500

三排的中后排都可翻到放平就更好

500

充气垫比睡袋更舒服

500

有些人能凑合,这样出去荒野宿营都行

500

这样早晨醒来,其实蛮别致的

500

也有人有意不要放平,而是做一个架子,这样架子下可以放东西

500

如果尾门为上下两截,下半还可延长平整部分长度。不当床用的时候,也可以坐在上面,当长凳用,欣赏风景;或者当郊游时的野餐桌

只要在设计时有所考虑,后排座位翻倒时和后背地板齐平是做得到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平整的空间,铺开睡袋,将就睡几个晚上是可以做到的。更加讲究一点,放上尺寸配好的充气垫,就齐活了。

打气不是问题,插点烟器的打气机多的很,可以给轮胎打气,当然可以给充气垫打气。其实放气才是啰嗦,要放干净以便折叠,挺费事的。

500

500

还有在后排座上横着铺开的,那得个子小才行,比如大人在车外搭帐篷睡地铺,小孩睡车上后座,还不怕睡相不好

500

下面还自带支撑,否则半边悬空就塌了

500

这东西的好处是,到目的地后,拿出来翻过来,就是不错的草地沙发

要是后座无法放平,还有一个办法是横跨后座的充气垫。这要个子小才行,否则就需要佝偻起来了。 特别适合小孩子。

500

还有一个办法是前座后倾放平,由于靠背、头靠俱全,可能更舒服

500

用气垫可以一直铺到后座的话,就更有床的感觉 

500

还需要脚靠能升起来,加长长度,像这样

另一个办法是后座往后翻起让开,前座后倾放平,形成的“床”可能更加舒服,不过需要前座的脚靠翻出前伸,像“影院座”的脚靠一样。

500

这样更加豪华,不过睡哪儿?

500

这个就变形金刚了

500

这样的车顶帐篷比在后座将就更加舒服,还保持平日作为SUV的实用性

500

开的时候就是这样,不仔细看车顶,看不出来

但这些凑合的办法总是局限,不舒服。更加正规的是“厂家选配”。可升降的车顶自然形成帐篷顶盖,可卷开的合金板构成床板,这样可以利用整车的长度,宽敞、舒服多了。平常把车顶收起来,外观上与通常SUV无异,内部空间的使用也没有什么不同。但这最好是原厂选配,自己改装容易出各种问题。

500

另外一个办法是在车顶搭载帐篷模块

500

开车时收起

另一个办法是预置车顶承力架,可以挂接帐篷模块。出行的时候装上去,开车的时候收起来,就像一个扁盒子,阻力小,也不碍事。睡觉的时候撑起来。优点和一体式的车顶帐篷一样,还不影响结构刚性,对车辆的改动最小;缺点是一般需要从车外上下,需要架梯子爬上爬下。车内如果用可打开的大天窗,也可以钻上钻下。

500

如果这是可装卸模块,那就理想了

便于快装快收的“兼职房车功能”可能是中国SUV差异化有用的思路,估计在年轻人中会受到很大的欢迎。这依然主要是“二人世界”,但中国汽车文化已经从早年考虑的拉上一大家子一起出门,变到现在考虑两人为主了。

汽车旅游在中国还是新事情,现在主要还是开到目的地,住进酒店。但会有宿营需求的。

其实也有条件。很多景点停车场晚上空空如也,增加些充电、公厕,就可供这样的“宿营SUV”过夜收费停放,早上开走,否则按照白天停车收费。这样还增收。充电可以和电车的充电桩一起考虑,公厕本来就必要,人家远道开过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公厕。只需要增加一点淋浴设施,就齐活了。

城市购物中心或者其他公共室外停车场也可以考虑,反正晚上没人停车。部分设施内的公厕夜间对宿营人开放,公厕问题都解决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