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愿意在游戏中开动脑筋,花时间钻研通关技巧,而不愿在学习上花心思呢?
【本文来自《从我女儿四岁左右,我就让她接触电子产品,游戏既然避免不了那就早日习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贝儿离不开水
有个疑问,如果学龄前就让孩子长期接触比学习愉快、轻松的电子游戏,会不会降低孩子入学后对学习辛苦的耐受度?
其实打游戏也不轻松,时间久了同样会头疼,有些游戏很需要动脑筋去取胜,甚至比如《戴森球计划》这样的游戏,想不开挂通关,然后做出来戴森球,可能得好几个月的时间,每天可能比上班还辛苦。
但为什么小孩子喜欢这样的形式,愿意在游戏中开动脑筋花时间而不愿在学习上花心思呢?我认为应该改变教育模式,不是快乐教育那种放任不管,但是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我们的教育理论应该学习游戏中那些留住玩家的机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我注意到有些年轻老师甚至会在课堂上用《塞尔达荒野之息》来讲解地理知识,这明显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印象深刻,我认为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第二可以参考游戏设计的方法,甚至可以开发配套教学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对获取新知识的兴趣。就像我个人在玩《戴森球计划》的时候,很多天文学知识我本来是不感兴趣的,但是玩了这款游戏之后,现在很喜欢看天文类科普,我们人体美很多重金属,可能都源于宇宙深处的中子星相撞产生的超新星爆发,这样的知识我都是通过自己看天文类科普得到的,我本人是文科生出身,但是通过这款游戏我能直观感受到宇宙的浪漫和工业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