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版“小胡子”崛起?德国急转向右是福是祸?
“如今德意志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民不聊生,企业破产,官场腐败”,“德国60%的家庭必须将税后全部收入用于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没有存款”,但绿党还在鼓吹“绿色经济奇迹”。这是德国极右翼政党选择党,主席之一的爱丽丝·魏德尔,在国会演讲的内容。
选择党成立于2013年,是一个强调德意志民族主义、反欧元、反难民、反绿色经济的政党。2021年3月,德国强力部门将其列为可能威胁民主制度的极右派,并对其党员实施了监听,直到大选期间才暂停。而在近几个月中,选择党的议程,除了继续讲保守主义的故事外,还结合了北溪管道被炸、德国自主化包括防卫自主化,等一系列议题。
其党主席之一的爱丽丝·魏德尔,还在国会上以北溪被炸都不敢吱声一事为例,大肆抨击执政联盟的软弱腐败。魏德尔本人的背景也很有意思,她是一位保守右翼政客,但也是一名同性恋,且与一位女性有民事伴侣关系。她表示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并支持保护传统家庭,不过也支持其他生活方式。
魏德尔与中国也有所交集,她曾在中国银行工作过,会说普通话,在中国生活过6年,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中国的养老机制。6月底,选择党还派团队访问了北京和上海,魏德尔也在团队当中。
时常有人将选择党描述为新纳粹,甚至将其党领袖比作希特勒。“你知道现在一条面包要多少钱?50万马克”,这是影视作品中演绎希特勒如何崛起时杜撰的台词,与现在选择党的议程设置相比,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当然,一战后经历恶性通胀的德国,面包远不止50万马克,过亿的都有。而相比之下,现在德国面临的经济状况虽说没到那个程度,但并不乐观。反应行业荣枯的制造业PMI指数,已经在上个月跌到了38.8,GDP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陷入技术性衰退。PMI高于50,则处于繁荣区间,低于50则处于衰退区间。中国的PMI指数49上下,有人就开始不断唱衰,民不聊生了。按这个逻辑来看,德国制造业38.8是已经完蛋了。
经济上行时,左派声浪高,经济下行时,社会趋于保守,右翼抬头,这也是一个常见的欧洲政治经济循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德国人,给选择党(AfD)投票了。据德国的《世界报》报道,在其问卷调查中,有33%的受访者原意给选择党投票。而当下的民调数据显示,选择党支持率为21%,已经成为了德国政坛中的第二大党,超过了当前总理舒尔茨的社民党,仅次于联盟党的26%。
不过,德国政治比较讲究执政联盟,目前的“左中右红绿灯”执政联盟,支持率加起来还是远高于选择党的。而且由于选择党常年被黑,被德国左派政治打成了臭名昭著、臭不可闻、政治极其不正确的那一类党派,因此也没人会选择与选择党结盟。但有趣的是,由于选择党在地方选举中屡屡获胜,因此在地方执政的层面上,其他党派不得不与选择党合作。
然而对于树立德国自主性,保卫国家利益,反对美国霸权,这类议程,选择党居然吸引了部分在德国政治光谱上属于是极左的人士。似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意识到,欧洲的利益只能由自己来保卫,美国已经从盟友变为了制造问题,损害德国利益的国家。
实际上,将选择党比作纳粹还是不太合理的。而魏德尔在回答相关问题时,也会将选择党与极端右翼民粹做切割,有记者在采访中挖坑,暗示选择党是纳粹,魏德尔意识到了这个陷阱,直接拒绝了采访。纳粹这个词本身在欧美政治语境中,常常被武器化。左派习惯将右翼保守派分子统统打成纳粹,但不去关心具体议程,说白了就是戴帽子,写大字报。
但是诸如经济竞争力被美国掏空,穆斯林移民无力安置导致社会治安乱套,“用爱发电”关停核电等等现实问题,远不是德国白左一句“包容”,就能自动解决了的。在大家都能吃饱的时候,圣母心泛滥很正常,但遇到困难只能穷则生变,喊口号就没用了。这也是为什么看似务实的德国右翼,能够在近些年来快速崛起。本质上还是德国左派设置的议程解决不了现实问题,最后永远是谁能提供治理,谁能笑到最后。即便,有时笑到最后的并不是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