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台湾F-16V为何是太监版?

昨天看台湾电视台某名嘴又开始扯淡。

说啊,台军高层向美国求购F-35,而美国“爱护”台湾表示台湾的军费不够,建议不要买,还是买F-16V吧……

然后呢,大陆啊,以前啊,可以通过“游说华盛顿”的“管道”,来阻止美国对台军售——但现在啊,美国和大陆关系恶化啦!(名嘴一副要"哇哈哈"的表情)所以对岸啊,就只能对我们进行心理战,让我们台湾人自己不愿意买F-16V来阻止我们增强军力!所以啊,就制造什么歼-20打F-16V跟玩一样的说法……如果台湾人相信了呀,就会阻止军方购买F-16V啊……(戏肉)所以F-16V打不过歼-20,完全是大陆的“心战”!不要相信!

500

F-16V在外贸F-16V中也属于“基本款”,只改了雷达和座舱显示器,没有韩国空军要的头盔显示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先进红外光电系统),而其新买的F-16V,从其报价来看,基本配置也不会高

……听他们在那巴拉巴拉胡扯八道的时候啊,我就觉得啊,现在对台湾媒体的这种声音呢——咱们还是无视为好,因为他们的水平啊,还不如你到北京打辆出租车,跟的哥聊会呢……

不过呢,这里倒是也让我想起来,正经的聊一下,如F-16V(特指美军自己将要装备的改装版,卖给台湾的是阉割版,稍后我们说)、歼-10C、歼-16,以及美国正在准备制造的F-15X、F/A-18E/F block III啊这些飞机,优势究竟何在——咱们之前说过好几次,歼-10C,歼-16的出现,让解放军意识到新一代有源阵雷达的优势究竟多大——那么究竟多大呢?……反正本周军评施老写,那么今天咱们来正面说一说这个问题吧。

500

美国空军自己的F-16升级中,有很多外销型所没有的新设备,比如,能够对先进雷达的低截获率模式有效的告警仪……嗯……明白点什么了不?

当然了,四代机水平的航电设备其实有点太笼统,咱们还需要具体说说。

首先说,F-16V的航电是不是四代机水平呢?

昨天晚上干了一件特别蠢的事儿,去看了一眼台湾论坛上是怎么吹APG-83 SABR雷达的——然后发现这帮人的逻辑简直飞上天——现在的电脑什么水平,10年前的电脑什么水平?所以APG-83一定要比功率更大,散热要求更高,价格更贵的 APG-80(F-16E/F的雷达)要强(而且是强得多),然后美国爸爸的电子技术牛逼,土鳖雷达虽然从硬件上看和美国雷达一样,但水平比我们的APG-83差远啦……共军的雷达全靠吹,实质上根本运行不了得啦!

好吧

你高兴就好……

然而事实上F-16V用的APG-83基本的架构虽然算是个新雷达,但它是作为新一代雷达中的低端产品设计出来的。其本身的代号SABR(可变架构敏捷波束雷达),就表明了它实质上是一个系列产品的代号,事实上B-1B战略轰炸机现在的雷达也是SABR系列,只不过它的TR单元数量数倍于F-16V所用的雷达。

APG-83雷达实际上是基于F-35所用的APG-81雷达的降档版——它的地位和中电科14所为JF-17BLOCK 3提供的KLJ-7A雷达相似,后者是基于解放军歼-20的14XX雷达基础的降档版。

而现在歼-10C使用的14XX雷达,则是歼-20的14XX雷达的另一种降档版,当然了,它比KLJ-7A那是要高级不少的。

而歼-16所用的雷达虽然是607所开发,但其性能也不会比14XX系列的雷达差多少——就好像美国目前折腾的AESA雷达也有雷西昂的APG-79(F/A-18用)、APG-82系列(F-15E用)和诺斯罗普的APG-81、83系列(这一系列雷达网上追溯可以追溯到F-22的APG-77),两个系列都覆盖了从高端到低端的产品,同一档次的产品性能上不会拉开太大距离。但指望一个低端雷达比人家的高端雷达还强,那还是洗洗睡吧。

而具体到台湾使用的APG-83,由于强调价格低廉的特性,因此它的性能又比美国即将给国民警卫队的F-16战斗机升级项目中使用的APG-83又要有所降档——具体体现在该型雷达采用类似KLJ-7A的风冷、水冷结合技术,而不是完全的液冷,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雷达对于散热系统的要求,在改装老式飞机的时候不必安装累赘的冷却装置,但问题也是散热量有限,因此雷达的功率也就有所限制。

当然607与KLJ-7A竞争的风冷相控阵雷达更加激进,采用了完全风冷技术——从其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数据来看,他们的风冷相控阵雷达在很多功能方面不亚于F-16V的SABR雷达,甚至在对地功能上要强很多。

500

先进数据链,先进红外,先进雷达,增程格斗导弹和中距导弹……这些是从四代机“下放”到三代机的技术,具备这些技术后,三代半战斗机只要使用得当,可以发挥很多类似四代机的效能

基本上,美国从APG-77,中国从14XX雷达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克服了这种雷达开发支出耗电量、发热量过大,价格昂贵,技术难度高等缺陷,开始能够作为一种可供本国和出口型飞机使用的系列化成熟产品了。

基本上来说,作为航电系统的核心,雷达决定了现代空战中态势感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先进相控阵雷达装备以后,原本只有F-22\F-35、歼-20这些四代机才有的功能,对于经过改装的三代机而言也将是可以同样具备的。

这里面影响较大的当属低截获概率工作模式——我们知道在当代空战当中,缺乏电子对抗系统的战斗机,或者电子系统严重落后于时代的战斗机,主要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敌方战斗机什么时候盯上了自己,什么时候敌人的超视距导弹发射过来。因而无法有效的摆脱敌方导弹的跟踪或者回避导弹的攻击。

而对于现在的大部分电子对抗系统来说,先进相控阵雷达的低截获率工作模式完全可以不触发它们的报警——在现代空战中,战斗机的电子警告系统随时要接收来自各个方向的大量雷达信号,一旦被连续跟踪,或者锁定,那么就会触发警告。而低截获率工作模式的雷达可以通过不断的改变自身的雷达信号特征,使这些传统的雷达告警装置完全不发挥作用。

像CMANO这类的游戏当中,会把第四代战斗机做成雷达一开机,敌人战斗机就能循着雷达波束倒推其方位而失去隐身——这完全是妄想。

500

歼-11B携带霹雳-15导弹当然也是可以的,只是如果要发挥最大射程优势,就得通过数据链之类的技术手段——而如果换了新雷达,就会好很多

换言之,在三代半战斗机装上四代水平的雷达后,就变成了一种“准隐身”装填,它们可以利用低截获率模式,悄悄跟踪敌方战斗机,而自己躲在敌人的雷达盲区——比如敌机60°范围内,悄悄进行跟踪和攻击。

同时这些先进雷达的探测距离也往往可以达到同等尺寸重量的传统雷达2倍以上的探测距离,也就是说,即使双方在迎头飞行,装备先进雷达的三代半飞机也可以在敌方雷达能够看到自己之前,悄悄的对敌机进行跟踪。

如果再配以PL-15、AIM-120D这类的增程型空空导弹,那么就可以在比传统的中距空战更远的距离上进行发射,在导弹飞行的前半段悄悄跟踪敌机,并通过数据链控制导弹飞向目标。从而让敌机更难有效的做出反制。

这样的优势是现代空战中飞行员梦寐以求的。

500

苏-35S战斗机的“雪豹”雷达虽然和先进有源阵雷达在很多方面有差距,但相比传统机械扫描雷达,它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甚至如果在应对技术领先的对手的时候,这也有利于提高生存性

即使不这样,双方拿雷达互相照射,由于先进相控阵雷达的波束更加敏捷,使用机械扫描雷达战斗机之间对抗中经常使用的通过一些特定机动动作让对方难以跟踪的战法也失效了。

2000-2008年间,解放军空军歼-11在与美国海军F-14\F-18战斗机进行空中对峙的时候就采用了很多此类动作,尤其针对F-14的雷达非常有效(毕竟F-14的雷达更老些,中方通过“各种渠道”接触的更多),美国方面对此也印象深刻。此后在与土耳其空军对练的时候,双方本来是有个默契,土耳其给我们展示AIM-120C7导弹的信号特征,作为交换,我们就给他们看一些特殊的机动动作——然后土耳其人的F-16没有来,更没有AIM-120C7了……那我方自然也就只管平飞,让土耳其的F-4随便怎么折腾吧……

当然后来在和泰国的交流中,我方还是获得了AIM-120C7的相关数据,而我方也给泰国展示了一些他们的对手可能使用的“高级技巧”(越南空军飞行员的素质从越战时代以来都被认为在东方阵营里不算差的,当然现在他们有没有心算R-27ET发射时机的技巧就不知道了……但至少理论上有可能)。

在近年来的“红剑”演练中,解放军空军也已经验证了许多与此有关的关键性问题——毕竟现在咱们该有的都有,各种跨代对抗的技巧什么的,都可以自己验证一下,这和更早时候关于这些东西只能靠猜想和模拟验证不一样了。

目前有消息说,解放军所有装备机械扫描雷达的歼-11、歼-10都将会进行改装,至少也要装备类似苏-35那样的“机相扫结合”雷达(全换先进电扫有源阵不仅仅是成本上有些贵,而且对于老机型来说,需要加装占空间较大的散热系统,改动太大就不划算了)。

这就表明,相对于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上的优势,电扫雷达带来的波束敏捷的优势对于在现代作战环境下确保有对抗能力,是绝对必要的,如果没有这种能力,那就干脆没有对抗的资格了。

除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现在各国比较热衷的在三代半战斗机上安装的,源于四代机的新技术还有高性能的红外光电系统。尽管红外光电系统相对于雷达存在着不能在搜索的同时测距,视场窄等缺陷,但是在对付隐身目标的时候,它往往可以发挥比雷达更大的作用——按照珠海航展上某公司向解放军推销乌克兰开发(当然是基于白俄罗斯产的红外热像仪,其性能还不如我国最先进的热像仪)的某型红外搜索系统的说法,这种可以吊舱形式挂到歼-11、歼-10,乃至二代机上的光电系统理论上能在40公里上发现F-22,如果它在超巡,那探测距离还能更远。

类似的,英国的“台风”此前也曾声称曾在数十公里外探测到F-22,说明现代的红外热像系统确实具备在数十公里外探测到处于高速飞行中的隐身战斗机的能力。

即使是无法进行测距,因而不能用来引导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进行攻击(因为无法进行弹道规划,同时现代战斗机也开始装备激光感应装置,激光测距会可能被敌方提前发现),但是如果开发一种加大号的红外格斗导弹,比如霹雳-10,英国的AIM-132、美国的AIM-9X block III(研制中,那么就有可能把攻击隐身飞机的距离大大提高——虽然隐身飞机因为拥有态势感知能力,不会傻呵呵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但至少是增加了一种对抗手段。

而且如果使用这种装备来攻击其他三代机,那么理论上在攻击前没有任何主动信号发射出去,用这种方法在20公里内的攻击将极其致命(被动测距当然是个难题,限制了红外制导导弹的攻击距离很难再进一步提高)

500

500

对于三代机改装来说,加装红外光电吊舱是个比较可行的选择,当然,会占用挂架

而更不用说,诸如F-35等型号具备的“看穿机体”的全向光电探测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以前认为只有使用向后探测的尾部雷达才具备的向后警戒的能力。这种技术理论上当然也可以用到三代机上,从而让传统的后方偷袭战术更难得手。

探测手段只是航电的一个方面——那么既然前面我们说到了,低可截获概率技术的威力这么强,那么自然也就必须考虑如何对付。日前,美国已经开始招标研制供本国自用的F-16改进战斗机使用的新一代雷达告警接收机。换言之,美军可以接受在相对廉价的F-16上使用比卖给台湾的阉割版APG-83稍微好一点的雷达,但不能接受自己的飞机在面对歼-20、苏-57之类的对手的时候连敌机正在跟踪自己或者进行攻击都不知道。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新一代的告警和干扰技术自然要针对先进雷达的低可截获模式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而反过来这些雷达的研制厂商也毫无疑问要根据其所获得的对手新一代告警系统的技术特征(或者根据对它们的猜测),进行新的改进,这和现在已经很普遍的在通信干扰和抗干扰领域的技术演变一样,到最后仍然是功率、计算能力,以及软硬件应用思路的比拼,说到底这要看双方电子系统研制厂商的技术实力和电子工业能够提供的软硬件水平来决定胜负——苏联就是典型的硬件技术水平不行,靠先进设计思路凑合着对抗的典范,其虽然吃大亏,但却也不是完全没办法。

今天中国在电子工业技术方面差距远小于苏联和美国当年的差距,双方的对抗……你说呢?

除此外,五代机水平的通信技术采用了指向性极好的低可探测数据链系统,可以在几乎不暴露自己行踪的前提下与己方的预警机进行沟通——我们昨天有一篇报道提到美国的F-22、F-35的数据链不能直接和LINK-16互联,需要找中继网关,但如果在这个合作体系中,经过改造的三代半就直接装上五代机同等水平的低可探测性数据链系统,那么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从目前的一些推测来看,中国的四代机在这方面的解决方案类似F-35,即有接收传统数据链系统信息的能力,而发送自身信息则只通过具备低截获率的新型数据链,然后由预警机再转发给其他不具备先进数据链的三代机。而同时,由于我们已经有歼-16、歼-10C了,它可以直接和歼-20进行低可截获数据链通信,因此两者配合紧密无间——这一点其实美国那边在F-35和F-15E部分改进型之间也一样,未来F-15X和F-16自用改进型也应该有类似的数据链。

数据链这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但实际上不便宜——至少台湾的LINK16数据链终端机可不便宜,至今他们采购的数量也不够给F-16每架都装上的——至于F-16V……他们也并没有购买美国的新一代数据链中段,那个可比LINK 16贵多了……那么,除非台湾“中山科学院”能自己开发出一款廉价的新型数据链,否则还是爱咋咋吧。

先进数据链,完整的先进有源相控阵系统功能、先进电子告警与对抗系统、以及先进光电系统,这几点是解放军的歼-10C相对于台湾F-16V的根本优势——台湾作为“美国阵营中的朝鲜”,最好还是搞明白自己在美国心目中的真实地位,不要没事儿在那意淫来得好些。

当然,甭管三代机改装后如何有“第四代战斗机标准的电子系统”——四代机的根本特点:隐身、超音速巡航(当然在歼-20上目前只能说是“实用的超音速机动性能”)这两点,三代机改进是改不出来的——除非进行近乎于重新设计的改进,但那其实已经等于研制一款与原来飞机有一定关系的新型四代机,就好比FC-1和米格-21的关系一样。

而这也是四代机在未来仍然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当然,使用真正具备四代机技术特点的电子系统的三代半飞机,通过咱们上面的分析,在面对没有进行相关改造的敌方三代机的时候,很多时候也和四代机没有大的区别——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对美国为什么要装备F-15X、改装F-16,我们为什么要装备歼-16、歼-10C有更多一点的理解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