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赵宝刚们的尴尬:编不好剧、拍不好戏、讨不好人

文 | 符琼尹

编辑 | 吴燕雨

三年前,当张黎开启《武动乾坤》、赵宝刚筹备《青春斗》时,或许很难想到,他们主动走出舒适区的尝试,会令他们在今天成为“众矢之的”。

不久前,赵宝刚口中“收视不好评分不高我就退休”的《青春斗》完结,该剧仅获得了4.6分的豆瓣评分,甚至被不少网友称为“烂剧”。而张黎导演去年的《武动乾坤》也以4.5分创下其作品新低,这样的评分在张黎作品中非常突兀,毕竟,他的《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均创下了9.7分的豆瓣评分,在国产剧中是数一数二的位置。

500

《青春斗》和《武动乾坤》的豆瓣评分表现均为不佳

在毒眸看来,与今天的尴尬遭遇不同,这批55后导演都是在电视剧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导演:从《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到后来的《奋斗》,赵宝刚都是既能捧新人又能做出高收视的弄潮儿;张黎的历史正剧如《走向共和》等,评分高之外、还获得史学界的赞誉、在海外华人也有极高影响力;与他们同期的李少红,曾以女性视角和电影运镜习惯拍摄的《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一度打破当时的央视收视纪录……

但在行业巨变、年轻人成为观剧主力的今天,他们遇到了强大的对手,为了重回主流观众视线,他们纷纷跨出安全区,但结果却都有些不尽人意。张黎启用小鲜肉、翻拍网文IP;赵宝刚调研青年群体并做起了编剧;李少红则宣布做IP产业链、但其2015年发布的12个IP项目,至今只有一部《妈阁是座城》将上映,其他都不见踪迹……

不可否认的是,55后电视剧导演们还在努力追赶,但都有些“力不从心”了,这种颓势虽在近两年才开始集中体现,但其与时代大势的渐行渐远,其实早已开始。

500

黄金时代

1978年9月18日,被法国《电影手册》评为“世界电影史上100个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这一天,北京电影学院78级新生开学,在那群兴奋地四处张望的新生中,除了后来被称作“第五代”导演的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之外,还有后来成为了著名电视剧导演的张黎和李少红。他们都带着期待,向往着自己的电影生涯。

500

北京电影学院78级新生开学(图片来源:新浪娱乐)

彼时23岁的赵宝刚还在首钢厂里做着翻砂工人,面对着自己的工种超千分之三的死亡率,学过话剧、唱过美声的 “文艺积极分子”赵宝刚已经开始盘算着自己的未来:“我不能年纪轻轻就死在这里。”

赵宝刚还未投身电视剧的那个年代,电视机还是稀罕物,可能很难有电影学院的学生能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电视剧导演”,刚刚毕业的张黎和李少红,也选择了电影。1982年,李少红毕业后进入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做导演,张黎则进入了潇湘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像。两年后,李少红因怀孕暂停工作,张黎则作为摄影参与了电影《喋血黑谷》,据腾讯娱乐报道,该片以49.7万的成本为制片厂带来了170多万的利润。

彼时的电影产业虽年产量已过百,观影人次却在下降,相比之下,电视业却一片繁华景象。1982年底,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到57.3%,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媒介;1984年年底,全国已拥有54种地方性电视刊物;同年,北京电视台电视剧艺术中心成立,并于第二年推出了首部作品《四世同堂》。“家家户户都是这个台,到了播出的时候,串门也不串了,吃完饭赶紧收拾,就等看这个。”纪录片《电视往事》中有观众回忆道。这也是赵宝刚进入电视剧行业的第一部作品,不过那时赵宝刚是作为“汉奸祁瑞丰”的扮演者,之后他就在剧组做起了剧务,一跑腿便是6年,直到1990年才在《渴望》中承担了部分导演的工作。

这一阶段电视行业的繁荣,让此前从来不拍商业片的国营电影厂开始了市场化的尝试。1987年,李少红成为第一个拍商业广告的导演、并独立执导了一部商业片《银蛇谋杀案》,最终卖掉200多拷贝,是当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还从事摄影的张黎,心中也有对于电影导演的向往,终于于1986和1988年独立执导了《逃出罪恶世界》《假大侠》,但遗憾的是,这两部影片都未能公映。

500

《银蛇谋杀案》成了“1987年商业片大潮”代表作

与张黎的作品无法被大众看到不同,做了十几年翻砂工人的赵宝刚则显得幸运很多:1990年,赵宝刚承担了部分导演工作的《渴望》播出,在收视率统计方式尚未成熟的当时,《渴望》超过了90%的收视覆盖率,直到今天仍是教材中“万人空巷”这一词语常用的案例之一。《渴望》后,赵宝刚又参与到了1992年播出的大热剧《编辑部的故事》中,令这种讲述老百姓生活中琐碎小事的电视剧大受欢迎,国内电视剧自此也开启了“平民化进程”。

“《编辑部的故事》有先进的当代意识,用幽默和智慧去表达一个东西,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的片子里始终不丢这两样东西;其次就是北京的俗文化,自己找乐,我们老百姓自娱自乐,调侃一下。”赵宝刚后来在总结自己作品的特点时说道。这在初期奠定了赵宝刚的导演风格,1994年,他又推出了作品《过把瘾》、大受好评。

国民观剧的热情被点燃的同时,电影行业却更加萧条,国营电影制片厂的“落后”束缚着影视行业的发展,1995年北影厂解散。离开国营厂的李少红看到了不可逆的市场化趋势,于1995年创立了公司荣信达。无奈,本是为电影项目而筹备的公司,却遇上电影政策收紧,于是,其首部推出的戏成了电视剧《雷雨》。对电视剧拍摄完全外行的李少红硬着头皮上,“居然让这部投资650万元的作品赚了钱”,她在2007年《新京报》的报道中透露。

就这样,李少红开始了电视剧导演的职业生涯,不过,她并未放弃自己的表达,于1998年执导《大明宫词》借历史题材输出了女性视角的独特表达,被当时的媒体称为“吟诗电视剧”“作者电视剧”。“我的电视剧只是个人化的视角,个人化的创作,张扬的是自己的个性,在现在这个高度自由化的创作新时代中,主创者们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更多的视角可以开拓。”2002年的一次采访中,李少红概括道。

但这种独特的表达让《大明宫词》的播出十分坎坷,为了顺利播出,她甚至与制片人李小婉站在中央电视台台长办公室门外,一站就是两个月。最终,在删减和重新编辑了部分内容后,《大明宫词》于2000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当播到第17集时,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还拨通了李少红的电话说道,“央视电视剧的收视率纪录破了!”

500

李少红和李小婉(图片来源:腾讯娱乐)

李少红在电视剧市场备受瞩目的同一阶段,1997年张黎被电影学院的同学胡玫请来担任《雍正王朝》的艺术指导,并从剧本修改到电视剧后期制作,第一次参与了电视剧的生产。经过这次合作,他对历史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历史正剧开始占据他履历中的绝大多数。“为什么我不愿意拍现代剧,太假了,假的让自己(没办法接受),觉得恶心。”“我一向都反对‘接地气’这种说法,我的作品是为专业观众而拍的。” 2017年接受《人物》采访时张黎说道。

他的坚持在他的首部电视剧作品——2003年播出的《走向共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据央视一项收视调查显示,虽然该剧的收视率不算高,其观众群体大多呈现三“高”,观众学历高、收入高、年龄层偏高,是那些年里央视播出电视剧所少见的景象。9.7分的豆瓣评分也始终稳定在豆瓣国产剧排行榜榜首,直到现在,微博上仍有人在对其情节、台词、画面进行鉴赏和分享。

《走向共和》播出的这年,国内电视剧制作也开始朝着市场化、规模化发展。8 月,广电总局第一次向全国 8 家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核发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让8家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获得了与国有电视剧制作机构同等的法律地位,赵宝刚于1998年创办的鑫宝源便在此之列。在此之前,由于没有法律许可,这些民营公司连制作的电视剧的版权都无法拥用。此后,电视剧市场人才、资本涌入,电视剧产量也于这一年正式突破万集大关。

在这个重要的节点上,赵宝刚又一次抓住了机遇,自《过把瘾》后便开始走“青春剧”路线的他,于1997年开始,改编了海岩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在海岩作品的助力下,赵宝刚的青春剧多了一抹浪漫悲情色彩。1997年——2005年,他陆续改编了海岩的作品《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成为了媒体定义中的“青春剧教父”“中国言情剧第一导”。

回看当时,无论是国营制片厂的市场化改变,还是电视剧产量的突飞猛进,这都是这批55后导演身为电视剧导演的黄金时代,他们的风格在这一阶段就已经凸显,这也奠定了他们国内一线电视剧导演的地位。只不过,时代的步伐已经开始加快,此后,在行业巨变的几年间,他们的命运也开始改变。

500

渐行渐远

2007年,中国电视剧市场拿到了三个世界第一:观众数量、生产数量和播出数量的世界第一。此后,电视剧产量一路攀升,每年都以数千集的数量连续增长,直至2012年达到峰值1.7万集。“2012年(电视剧)摸到了行业的天花板,达到目前为止的巅峰,且在可预期的十年之内,都不会超过2012年的峰值。”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佳山于2014年撰文说道。

回望2007年,电视剧行业的巨变早在当时已埋下伏笔。新媒体渠道已经开始崛起,一些制片方开始意识到需要改变电视剧8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国内电视台的现状,而去布局数字电视、手机电视和网络视频等新播出渠道。互联网的浪潮下,80后一批观众也逐渐成长、成长为主流观众,他们的观剧口味从历史剧逐渐变得娱乐化,这也很快在电视剧市场有所体现。

已经拍摄过多部青春剧的赵宝刚并不抗拒这一潮流,事实上,他是最早有着新媒体意识的导演之一。毒眸曾撰文分析,从2007年的《奋斗》开始,赵宝刚一方通过在剧中设置有争议的“话题”吸引观众讨论,一方面和编剧有意识地在剧中预设了一些网络流行语,迎合年轻人的新媒体使用习惯,并最终让《奋斗》成为现象级的青春剧,这也成了赵宝刚“青春剧”的常规套路。

500

《奋斗》里出现了大量流行语

此外,从2004年开始的电视选秀狂潮,极大提高了观众对电视产品的参与性,消费主体开始逐渐向生产主体转变,电视剧的商品性和娱乐性愈发明显。在选秀狂潮的影响下,2006-2007年间,电视剧选角也开始做起了选秀,海选《红楼梦》演员的《红楼梦中人》便是其中之一。看到这种变化的李少红于2007年接下了《红楼梦中人》,开始了新《红楼梦》这个长达三年、让其毁誉参半的项目。

与赵宝刚和李少红主动尝试不同,张黎仍在坚持拍摄历史正剧,但其作品在这一阶段却并未取得优异的市场表现。2007年,张黎执导的《大明王朝1566》播出,这部如今豆瓣评分高达9.7分的剧集,全国平均收视率仅为0.73%,位居湖南卫视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以来播出的25部电视剧(含重播)中最后两位。“尽管《大明王朝1566》在高端观众群中有较好的到达率和满意度,但还是有大规模的湖南卫视忠实观众还是游离在收视之外,针对湖南卫视目前在全国卫视中仍处于收视高位的实际状态,要想将频道一步到位,转向高端目标观众是不明智的。”时任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大片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盛伯骥在2007年一个公开活动上表示。

在争取高端观众而效果不佳之后,湖南卫视选择了转身,而张黎的这部剧也在后来被认为是娱乐剧和正剧的分水岭。

500

2008年,湖南卫视自制剧《丑女无敌》拉开了“雷剧”的序幕;2009年的自制剧《一起来看流星雨》被戏称为《一起来看雷阵雨》。他们时常获得高收视,如以“《宫》”系列为代表的于正剧,以及《活佛济公》系列,他们通常以浅显的网络用语做台词、夸张的颜色做服装和道具,并不存在历史考据的空间。电视剧导演杨阳将“雷剧”定义为:“一种跟从、表面化的逻辑不清的东西,取悦感官上的满足,凭表层吸引观众,在艺术和思想层面不高级。”

这样的行业转身并未影响张黎,相反,他的坚持终于在2009年的《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收获了成果:该剧平均收视率为2.77%,是央视八套当时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同时,该剧获得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张黎也凭借该剧获得第16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电视剧导演奖。只不过,此时正喜悦的张黎或许没意识到,在娱乐浪潮席卷的网络时代,这次的成绩更像是“正剧”的一次“回光返照”,此后,正剧已经很难在“收视率”上占据优势了。

相比之下,赵宝刚就显得对当下的潮流驾轻就熟,《奋斗》大热后,他在2009年推出的“青春三部曲”系列《我的青春谁做主》,平均收视率达到3.9%,在2009年央视所有频道的电视剧收视率里排名第五。不仅电视台青睐,搜狐视频还购买了该剧的独家版权,并创下10天点击2500万的成绩。

500500

电视剧《奋斗》(上图)以及《我的青春谁做主》(下图)

而同样主动拥抱潮流的李少红却遇到了挫折——2010年,其执导的《新红楼梦》播出后,引发了强烈吐槽,从演员的“铜钱头”、到演员对角色的处理,到“像鬼片一样”的配乐,豆瓣虽勉强达到了6分的及格分,但相比于87版的经典,李少红对这一经典的再诠释仍是毁誉参半。

张黎的挫折则来的更直接一些,其在2009年执导的《孔子春秋》,最终竟只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海外地区发行,至今没能在国内电视台播出。

就连凭青春剧“如日中天”的赵宝刚也遇到了瓶颈,2012年的《北京青年》6.3的豆瓣评分让其成为“青春三部曲”中口碑最差的一部。观众对其作品“套路化”的质疑开始袭来,“无病呻吟”“剧情狗血”“无聊的笑料”等评论被顶到豆瓣热评的前排。

在已经足够娱乐化的网络时代,遭遇困境的不只有他们,许多大制作剧集都不能幸免:2013年《楚汉传奇》《火线三兄弟》、《大宅门1912》等高投入、高卡司、高期待的作品,相继被《百万新娘之爱无悔》、《天天有喜》、《因为爱情有多美》等"雷剧"挤下收视热榜。据CSM城市网统计的数据,三部正剧的最高平均收视率仅有0.85%,而三部"雷剧"的最高平均收视率高达2.12%。

不可否认的是,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红楼梦》之后,李少红于2013年继续执导一部由言情小说改变的《花开半夏》,但收视率却仅有0.599%,豆瓣评分为6.7。当时,《红楼梦》“拍伤了”的她,一直接触资本,却往往不欢而散,实际上,投资人们似乎已经没法给这些老牌导演们足够的信任了。

500

《红楼梦》里“林黛玉裸死”片段曾引起巨大争议

“通常投资人刚开始会和我谈宏图壮志,说就想拍《大明宫词》《橘子红了》这样展现导演个人风格的片子,但当我真的把这样精致的东西给到对方,他们又会开始谈论市场化、观众、经费之类的现实内容,最后一个故事变得我已经不想拍了。投资人不愿意冒风险,这我能理解。”李少红在一次采访无奈表示。

“回不去了,”《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的饰演者黄志忠后来对媒体感叹道,“现在再也找不到这样一个团队去做(《大明王朝1566》)这样一部戏了,不管从钱上,还是从感情上,还是勇气上、胆识上,那种创作环境,回不去了。”

500

殊途同归:疲于奔向年轻人

深知黄金年代已逝的55后导演们,开始了追逐年轻人的转型之路。

为了让年轻人喜欢,2013年,李少红宣布担任《茧镇奇缘》及《亿万继承人》的监制,其中《茧镇奇缘》请来了还没有演戏经验的偶像歌手宋茜,《亿万继承人》则请了当红的韩国偶像崔始源。“之所以选择宋茜和崔始源,我们之前是进行过市场调查的,现在做电视剧,的确是要更加关注市场,因为市场已经完全变了。”但结果并不如其所愿,最终,前者积压四年后才做为网播剧播出,后者则至今仍未面世。

500

李少红2015年做客搜狐访谈表示中国电视剧不比韩国差

素来坚持、风格化突出的张黎也做出了改变。2013年,张黎宣布将执导改编自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电视剧《四十九日·祭》,由当时正在迫切寻求转型的“小鲜肉”胡歌参演男主角。但这部剧在2014年首播时,单集最高收视率从未超过0.9%,也从未拿过同时段第一。

《四十九日·祭》播出的那年,主动启用流量明星的李少红,却因流量而增添了烦恼。由于杨洋擅自违约跳过其经济公司接拍《盗墓笔记》,李少红状告《盗墓笔记》五家出品方。经过近一年的官司,杨洋与李少红导演对簿公堂后,正式解约。

李少红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她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艺人,更重要的是,一个属于剧集的新时代大幕也因此拉开,而她却被甩得更远了。

杨洋参演的这部《盗墓笔记》开启了网剧时代,以23亿的网播量创下新高。饿其开拓的“VIP会员抢先看全集”的会员权益,更是让爱奇艺收到了达260万次的会员增长,甚至一度挤爆了服务器——2015年。“付费网剧元年”拉开了序幕。

500

《盗墓笔记》拉开了“付费网剧元年”序幕

在杨洋折戟的不止李少红,启用胡歌成绩平平的张黎,随即在2016年指导的网文IP《武动乾坤》中启用了杨洋,这一次,张黎深切的感受到了网络时代的残酷。网文+流量的搭配显然与张黎此前的风格大相径庭,而在被询问到为什么要接拍这部电视剧时,张黎直言“想通过作品和年轻人对话。” 但到了2018年剧集播出时,其酷云直播关注度仅为0.21%,豆瓣评分仅为4.5。此后,张黎在某公司的新片发布会上谈及这段经历时说道:“观众怎么说都行,反正我是想吃啥吃啥,吃路边摊也行,吃高级料理也行。这玩意我吃过了,以后不吃了,不好吃,吃完了变成屎拉了得了。”

张黎启动《武动乾坤》那年,赵宝刚也开始了长达3年的调研,并储存了一个满满的“90后素材库”,打磨出了《青春斗》的剧本。本打算选全新人阵容的他,出于电视台方关于销售和发行的建议,洽谈了多位当红小花,最终选定了郑爽。但最终的结果也远未达到预期,刚刚结束的《青春斗》,酷云数据显示平均直播关注度0.84%,豆瓣评分仅4.6。

尽管尝试的结果并不如意,但三位导演们并未真的放弃年轻人市场。

去年,李少红执导了由刘涛、周渝民主演的古装剧《大宋宫词》,改编自网文IP《女君纪》,修改后的名字被网友质疑为“炒冷饭”“蹭自己的IP”赵宝刚则想在唯爱“不仅仅是依据观众的喜好来创作”,做一部“真正记录时代的作品”。而张黎接下来待开拍的项目中,还有一部根据网文言情IP《江山不悔》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同时,他还在采访中表示“啃”《鬼吹灯》“这块硬骨头”。根据腾讯影业2015年公开的计划,张黎将执导《鬼吹灯》后三部网剧。

500

继孔笙、管虎之后,张黎也宣布加盟参与《鬼吹灯》的打造

(图片来源:全媒派)

不过,导演们对于自我表达的执念,可能已经改变。正如《人物》杂志所说,“黎叔慢慢的不生气了”。张黎从拍摄完《走向共和》后,始终在思考这部片子的缺失和不足。张黎当时试图借由它来呈现一种制度之争,“但是今天再来看,这种争论还很重要吗?”张黎曾在2016年对媒体表示。“我曾经想过,就算是《走向共和》解禁了,我也不会同意让它重播,我可能会重新剪辑一次那个片子,或者更深入地重新拍一次。”

不过张黎应该非常清楚,《走向共和》不可能重拍,而那个属于他们的黄金年代,恐怕也回不去了。

参考文献:

[1].中国电视史1958-2008,常江,2018

[2].张黎之困,卢美慧,2017

[3].张黎:一个“另类”导演的生命成长史,邵登、曾妮,2016

[4].国剧进化论 中国电视剧60年全纪录,新周刊,2018

[5].电视剧、综艺相继见顶,电视的衰落是否可逆,孙佳山,2018

[6].大众文化领域下的“雷剧”现象研究,王哲,2016

[7].42年,一路有你(荣信达的故事),新京报,2007

[8].跟2007年相比,我们真的有更适合精品历史正剧的播出环境了吗,陈昌业,2017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