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岛舆情|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故中一个视频的四点思考和启示
绿岛舆情|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故中一个视频的四点思考和启示
作者:齐宗峰
07-27 10:25
7月23日,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体育馆发生坍塌事故,致11名师生罹难,令人无比心痛,抖音、微博平台等短视频中,学校门前为孩子们摆放的鲜花和黄桃罐头,每次刷到总是让人泪目。
一、舆情概述
此次事故引起舆论高度关注,7月22日24时至27日9时,全网与“齐齐哈尔一学校体育馆坍塌”相关信息112万余条。各类媒体进行广泛报道,主要关注点有事故最新进展、人员伤亡情况、引发事故原因、家属发声等方面,网民在新浪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微信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对事件开展热议,主要讨论事故原因、事故责任、官方处置等方面,同时也表达了悲痛和惋惜。
从传播趋势看,舆情信息数量呈明显波动态势,个别时段内受网络意见领袖粉丝数量影响,信息被大量转发出现陡增。各类媒体平台中,微博平台的信息数量成为影响数据趋势的主要因素。
二、一个视频的思考
此次事故引发的舆论是多样的、多角度的,其中,一名罹难学生父亲在医院走廊内连续追问政府部门的视频,在多个平台传播,播放量均超千万量级,引发网友共情,成为舆情发展的重要因素。网友不仅感受到了这位父亲几次哽咽和掩面时的悲痛,也对这位父亲克制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深感触动,因为他提出的质疑和控诉,无不戳中政府部门的痛点,让大家渴望了解事件进展的心情更加迫切。
1.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升
“4个小时,5个小时,甚至6个小时,都在干什么?孩子没有生命体征不需要跟家属沟通一下吗?”
“7点到12点,没有任何政府人员跟家属沟通”
据视频中家长陈述,有2名学生送到医院时就已经确定没有了生命体征,但迟迟没有进行家属确认,各级工作人员到达医院后也没有主动为家属与医院建立联系和沟通渠道,反而阻碍了家属与医院的沟通。特别是另一条近15分钟的视频中,学生家长提及,晚上11点左右工作人员拿着死亡报告让家属签字,之前称孩子送到医院后一直在抢救,但报告时间显示下午5点已确认死亡,被家属质疑6个小时抢救了什么?设身处地想一下,从15时左右事故发生到24时,相关部门未与家属针对救援进展和受伤学生的抢救情况进行有效沟通,家属情绪很难不激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相关部门如果没有第一时间与伤亡人员的家属群体诚恳沟通处置进展,引发舆论关注的次生舆情在所难免。
2.警察不是维稳工作中唯一的“稳压阀”
“来的全是警察”
“警察始终站在前面”
“警察来是执勤的,防止有人闹事”
家属在医院聚集,最关心的是孩子的状况,是医院救治情况,不会无端生事去影响救治工作,这原本是“管事”领导现场办公,直面家属解决诉求、安抚情绪的最佳时机,然而给家属留下的印象却是把“防止闹事”作为优先级,担心造成群体性治安事件,拉大政府部门与群众距离,极易加深公众对政府部门“处置不力”的刻板印象。
3.推诿避责不可取,主动担当是良方
“在(这里)站的有教育局的、有政府的,来了谁也不吱声、谁也不说话,你们在这干什么?”
“谁也不说话,你们在这干什么?”
当晚到场的市区两级教育局、政府、街道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有的聚集在一个房间看手机,有的看着家属不知是“不知所措”还是“静观其变”,谁也不愿去触碰愤怒的家属,也无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表现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冷漠态度。另一条视频中,家属不签字就不让见孩子遗体,均反映出避责心态。
4.地方应急救援能力亟待提高
“省里都重视,市长书记是不是应该来?”
“来了一个区里人大的领导,来了说‘我没有医生的电话,沟通不了’”
“有个工作人员跟着我进屋看看在干什么,好跟领导汇报”
视频反映,当晚到场最高级别领导是一名区人大领导,对事故是“刚知道的”,表现出的“说了不算”“情况不熟”的态度,让无法了解事件进展和抢救情况的在场家长们心急如焚;工作人员尾随家属,不与家属沟通,仅是通过观察再向上级汇报,反映出当地应急救援体系中某些环节上的缺失和缺位。
值得肯定的是,这一视频并未像舆论担忧的那样“被屏蔽”“被删除”,且因为遇难学生家长悲伤但不失理智的陈述,更让网友感同身受体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视频通过人际人群传播扩散,也让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情绪有了一个宣泄的“突破口”。
三、工作启示
从近年来的舆情事件可见,校园群体性食物中毒、学生非正常死亡、校园暴力等多样性突发事故引发的网络舆情呈现多发高发态势,此次体育馆坍塌事故中,罹难学生父亲指出的是多个部门的问题,但事故发生在校园,教育部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进行深刻反思,对今后工作也应有所启示。
1.工作细节展现责任担当
涉及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等问题的责任划分中,教育部门通常都是第一责任单位,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在所属责任范围内发生突发事故时,应主动靠前,积极开展工作,当好应急、医疗、公安等部门间横向联系的联络员、协调员,当好教育系统内上传下达的通信员,展现出职责范围内的首责担当精神,要成为能够为学生做主、为家长做主的“主心骨”。
2.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处置效率
校园人员密集,易发生群体性事故,每名学生都是各自家庭的核心,各方面受关注程度高,特别是人身安全问题不仅对当事家庭影响巨大,也容易引发其他家长的共情,通常会形成更广泛的影响,各级管理部门以及校园,对突发事故必须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一方面,要提高各类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的应急意识,随时保持警惕和准备,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应急风险;另一方面,经常性地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各类人员职责分工的熟练度,锻炼应急处置能力和技巧,及时总结和改进预案。
3.提高工作温情增进家校情感
舆论蕴含着情感的能量,舆论的爆发是情感的爆发,不是道理的爆发,舆论风暴也是情绪的风暴,而不是道理的风暴。网络舆论反映出,遇难学生家属感受到的齐齐哈尔市对待此次事故的基本态度就是冷漠,没有体现出对家属的温情和工作的人性,学校和教育局通过身着球服和花名册很容易就能确定罹难学生的身份,但家长们几个小时的焦急等待却迟迟得不到任何讯息,在一无所知、无人问津的状态下苦苦等待使家长身心备受煎熬,原本第一时间与罹难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会对后续的情绪安抚、心理疏导具有积极作用,但教育部门却错失良机。
4.紧跟舆情走势掌控舆论主动
从齐齐哈尔市对此次事故网络舆情的应对情况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对舆情发展趋势关注不够紧密,对舆论的引导力明显薄弱,微博话题#齐齐哈尔34中体育馆坍塌11人死亡#阅读量14小时超过11亿,两天半累计超16亿;罹难学生父亲控诉视频,在一个视频号账号发布后的转发量20小时就超过10万次,同视频在一个微博账号发布后24小时播放量超2200万次;另一条时长近15分钟的视频再次在网络中传播,在一个微博账号发布后7小时被转发2.5万次、播放量超320万次。由此可见,不仅要紧跟舆情走势,更要对舆论做出必要的引导和管控,防止舆论爆炸式蔓延,最主要的还是积极跟进并主动公布后续处置情况,及时有效地回应网络的关注,才能从根源上消除舆论的不良影响。
四、结束语
据媒体报道,坍塌事故前四个月齐齐哈尔市教育局曾经开展校舍安全检查,检查事项涵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校园安防建设、校舍安全等7个重点区域;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在事故前3天发布的文章显示,齐齐哈尔市安全生产“20万人大培训”百日行动效果显著,这种不能杜绝隐患的安全检查不仅要剖析根源问题,更应反思与杜绝,让悲剧不再发生。
此次事故的后续处置工作中,仍有诸多不稳定因素对舆情走势产生重要影响,两点提示当地相关部门加以关注:一是在“头七”时间点上再次出现家长情绪集中爆发的可能,建议警方对群众自发摆放的花束进行妥善处置,避免被环卫工人或其他人员野蛮清理;二是警惕不良势力介入和利用校园安全事故借题发挥。
▍撰稿:齐宗峰
▍主编:马卿轩
▍责编:姚 旭
▍内容综合网络
出品:沈阳城市学院·绿岛舆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