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刍议
国家安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纵观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特别是成功的大国,其地理环境都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拥有能提供安全屏障的地理环境;二是擅长主动追求或获取较为有利的地理环境;三是善于发现或占据新的地理环境制高点。让我们先从中国的地理环境谈起。
中国之所以能在古代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是与中国所处的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看看地图就会发现:中国的西南方向是云贵高原和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这在古代交通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成为人们难以逾越的屏障。同样这道屏障像一堵高墙挡住了西南方面可能入侵的强敌;中国的东部和南部频临大海,在古代、特别是在清代以前,海上来的敌人除了倭寇骚扰过明朝之外,对中国构成安全威胁的敌人还没有从海上出现过;中国的北边和西边除了草原就是沙漠戈壁。对中国屡屡构成直接威胁的草原游牧民族就经常从北边向南进犯。如果游牧民族内部出现相互争斗无暇南侵中原时,就是中原农耕文明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历史上的秦朝、西汉、唐帝国都是在这种条件下繁荣昌盛的。反之,如果草原民族形成了统一的力量,南侵中原,那么中原地区就成了乱世。在清代以前,对中国安全上的威胁,除了北边和西边经常有强敌出现外,来自东部、南方和西南的威胁几乎不见史载。因为中国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注定了其它方面的敌人无法进来侵犯中国。
既使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南侵中原后看到中原发达的文明、舒适的生活,要被游牧生活好多了,索性来了个乐不思蜀,入侵中原后反而不走了,定居下来甘愿被中原文化同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如北魏的拓跋氏、元之蒙古族、清朝之满族等等,莫不如此。正因为有如此独特的地理环境,所以才孕育出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印度文明、古巴比化文明、古埃及文明全部由于外部强敌的入侵而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仍然大放异彩。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一大贡献。遗憾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虽然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和条件;但是因为这个地理环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使中国只习惯于把全部的力量用于北方的防御,而对于来自海上的威胁却没有充分的认识,以至于当海上威胁来临时毫无应对之法。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时,清朝军队的惨败便是明证。
我们再看看今天中国的地理安全环境。为什么我国对于藏独分子采取坚决打击的态度,决不和达赖集团在主权问题上做交易,概因青藏高原存在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古代,青藏高原是中华民族的一道屏障;而在今天,青藏高原控制在中国人手里,就等于控制了亚洲大陆的中枢和要害!占据了这个要害位置,中国的力量四出亚欧大陆就方便多了:从这里向南直线不到1000公里便可以抵达阿拉伯海,威慑南亚;向西南约1500公里就到达世界著名的产油区波斯湾,关切我国的能源供应;向西约2200公里就到了亚非欧各种力量的交汇之处地中海,可以适时地为中国的利益提供安全保护。尤其重要的是,青藏高原是亚洲大陆的水塔,而中国恰好就这个重要水塔的主人。只要中国愿意,可以随时控制水塔里的水供给用户的流量。在全球水资源供应日益短缺的今天,能控制足够多的水资源和控制能源的意同等重要。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我国与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互为邻国。正是中国拥有了青藏高原,使处于青藏高原下面南亚次大陆的印度,不得不对中国这个在地理上居高临下的邻居保持一种敬畏之心。中国的地理优势给印度造成了巨大的难以摆脱的压力,使印度在中国这个强邻面前不得不小心翼翼。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印度彻底惨败的原因。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国拥有青藏高原对国家安全的意义,无论怎样形容都不过分。
说到青藏高原的战略价值,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被腐败的清政府割让给俄罗斯的外兴安岭、库页岛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宝贵领土。关键的是它具有极高的战略和地缘价值:一是频临日本海,有良港和渔场可用。特别是在日本海拥有了海军基地,可以对日本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大大压缩日本人的战略空间;二是使中国的战略触角前出到北太平洋,大大加深我国的战略纵深。使我国可以打击北美大陆的导弹射程从目前的必须8000公里以上,缩短到5000公里左右。三是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供开发利用。可惜这样一块宝地,竟让外人夺了去,实在让人痛心水不已。
在世界大国中,地理环境最有利、最完美的莫过于美国。美国之所以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全拜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所赐。在全球大国中,具备美国如此优越地理环境的国家再也找不出第二家。我们先以邻国数量看,在全球人口上亿、面积二百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国中,拥有930万平方公里领土、2.65亿人口的美国只有两个邻国;印度面积29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有6个邻国;巴西面积850万平方公里,人口1.63亿,有10个邻国;俄罗斯面积17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449亿人,有邻国10个;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有14个邻国。(上述邻国都指陆上邻国)在上述大国中,除美国外,其邻国中都有势均力敌的对手,如中、俄互为邻国;中印也是邻国。而美国的邻国中,北边的加拿大虽然面积广大,有990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区区3190万;南边的墨西哥面积196万平方公里,人口9748万,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强一点。这两个国家从综合实力来讲根本不是美国的对手。再加上加拿和美国是同文同种,在文化上有一种天然的归属感。因此,它的南北两个邻国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也成不了美国的威胁。再说美国的东西两边是海洋。东边是宽阔的大西洋,隔几千公里便是它的祖籍之邦欧洲大陆;它的西边是更加宽阔的太平洋。有这两个大洋阻隔,既使有敌人想进攻美国也会感到有心无力,面对浩瀚的大洋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当年不可一世的日本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是轰炸了珍珠港而已,此地距美国本土尚有4000公里之遥。仅此一役,终二战之数年间,美国本土始终没有被战火波及。岂止二战,美国本土在南北战争后的一百多年来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这种情况在世界大国中只是仅有的一个特例。
同样的例子也许还有英国。英伦三岛最近处与欧洲大陆只隔几十英里的英吉利海峡相望。但就是这条不太宽的海峡,却挡住了横扫欧洲大陆的希特勒的法西斯军队。虽然英伦三岛也遭受了德军的狂轰滥炸,然而有了这条海峡的阻隔,德军始终未能踏上英国本土一步。英国也因此成为二战期间欧洲国家中仅有的未被德军占领的国家。
东亚的日本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十三世纪蒙元铁骑荡平亚欧大陆后,曾两次进攻日本。没想到在亚欧大陆所向无敌的蒙元铁骑,在大海上是那样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在汹涌的波涛中大部份葬身大海。蒙古人进攻日本的行动被大海彻底粉碎,日本依靠大海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虽然固有的地理环境不可能改变,但地缘政治环境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改变了的地缘政治环境,对受益的一方来讲,其效果不亚于地理环境所起的作用。当年前苏联为了改变在欧洲不利的地缘环境,发动了苏芬战争。苏联通过苏芬战争成功地获得了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使靠近德国的战略纵深大增加,达到了改变地缘环境的目的。现在的北约唆使科索沃独立,也是为了扩张北约的战略纵深,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同样,俄罗斯坚决反对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并威胁要动用武力,就是为了保持对本国有利的地缘态势,确保本国安全不受威胁的一种行动。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保家卫曾出兵朝鲜半岛。在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经过殊死博斗后取得了胜利,实现了战略目标,保住了北朝鲜政权。历史上中国曾多次出兵朝鲜半岛,都是为了中国的地缘利益不受侵犯,确保中国的国家安全。因为地缘利益的原因,朝鲜半岛的局势不论如何发展,中国都要在其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主动争取最有利的地缘环境利益。美国凭借其超强的综合国力,自二战以后成功地把战略纵深推进到每一个可能成为其对手家门口。如美军在韩国、日本、中东、伊拉克、阿富汗、德国、英国等国家的驻军所起的作用就是争取地缘利益。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地理环境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在二战以前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仅仅来自于陆地和海上两个空间。而现在这种威胁的来源空间就变得十分复杂。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不但来自于海上或陆地,还有可能来自于水下、空中甚至太空之中。因此,作为大国,有较好的地理环境固然是好事;但切不可以此为侍,而不作为,此乃兵家之大忌。应该学习美国人的做法,尽管有较好的地理环境,可保安全无忧。但绝不因此而生轻慢之心!美国人的做法是在安全上做足功夫、做够备份,把威胁遏阻于本土之外的其它地方。就是无法避免的战争,也要在别人的家门口或国土上开打!使自已的国家远离战火,确保安全。
中国在建立国家安全战略纵深上有着较为深刻的教训。如中国历代极不重视海上防御和海洋活动。结果在海上吃得亏最大。至到今对中国构成最现实的安全威胁仍然来自于海上。新中国成立后,国防思路仍以大陆军为主,对空军、海军的重视和投入不够。结果造成我国的海上力量和空中力量与发达国家差距太大,在落后于对手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保障国家的战略利益。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紧紧抓住太空发展的主题不放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如发射宇宙飞船、进行反卫星试验、发射探月卫星等等,说明中国的太空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进行载人航天和深空探索的国家。中国以自已的实力在太空占有了一席之地!且不可小看这一席之地,它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意义,绝不亚于美国在全球花费巨资建立的军事基地。未来国家安全的地缘利益就在太空之中,中国在这一轮竞争中绝不能再落后!一定要后来居上,抢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