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的中型旅比“斯特瑞克”旅强在哪?

上周写了篇美国西点军校教官吐槽“斯特瑞克”旅的文章,顺便吐槽了一下“斯特瑞克”旅和我国“中型旅”一比简直就是鶸。于是就有读者说我说话说得不完全了,那么今天我们就补充一下,比较一下“斯特瑞克”旅与我国中型旅的差别。

光说战车本身,安装30毫米炮(据有些说法是“龙”炮塔也能加装“标枪”反坦克导弹)的“斯特瑞克”战车,并不比解放军的ZBL-08差。两者的性能应该说差别并不大,互相都能在远距离上击穿对方的装甲,火控系统都可算是跟上时代步伐,并且有今天看来“入门级”的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

至于步兵手中的夜视仪,单兵电台的普及率,在解放军这一轮军改后大规模换装后,也已经赶上了美国——最近军品网上出现了不少部队的夜视仪剩余物资,据说是因为性能不够好部队不要的,“超二代”微光夜视仪,价格便宜的出奇,基本上相当于美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后面单位直接从美元改成人民币,这类产品其实在珠海航展和警展上我们也看到过不少厂家都有推出过不少种类的类似产品,介绍功能的时候都告诉你这是用来夜间行军的,不是用来搜索和瞄准的。但当然了,对于民用来说也可算是神器了。

500

国外3000刀,国内3000块……虽然似乎是部队认为性能不够理想流出的剩余物资,那也是很值的啦(图为原装LUCIE NVG)

从这一点小小的端倪,我们也可以看出解放军的现代化速度真的是在日新月异,现如今如果有人还在套用老黄历的看法,认为解放军步兵技术装备不如美军——那可真的是老黄历咯。

当然你要说有些细节方面——比如我们经常打交道的搞电子技术的朋友就经常觉得美军的电子系统在设计和系统化方面仍然是非常先进的。但是从我日常看美军自己的吐槽呢,或许咱们也不必过于“料敌从宽”,比如我们一直都认为美军陆军的网络指挥系统很先进,但美军这方面的项目其实失败的也不少,比如2014年,耗时10年,耗资280亿美元开发的,旨在整合陆军当时现有各种数据链系统的DCGS-A系统,就因为过于复杂, 而且与已经叠床架屋的其他指挥控制系统并不能真正的很好互联互通,最后被美军放弃。

相比之下解放军陆军的信息化系统反而因为“后发优势”,没有那么多历史遗留问题,很多问题反而容易解决。基本上属于主要装备“你有我有大家有”,只是你这样东西强一点,我那样东西好一点。绝不至于达到之前我们翻译过美国人嘲笑俄国BTG还在用模拟式电台,甚至民用手机来进行指挥沟通这样的差距。

500

500

当然无人炮塔这东西,解放军要装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同样,轻武器这方面,双方效能其实也就半斤对八两,当然你要是相信有些自媒体说的,美军用AR步枪能在800米外打中人头,而且还不怕12.7毫米机枪压制,这样的屁话,那我觉得大概我也真的没啥可多说了。

我们都看到,在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冲突中,炮兵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的主要亮点,尤其是俄军BTG所属的2S3M、2S19、BM-21火箭炮表现十分抢眼, 反倒是在各类军事小说里经常被描述为“天下无敌”的远程火箭炮,虽然乌克兰方面也有不少,但实战中反而被俄军的队属炮兵压着打。

其实这件事,问题的症结和美军当初用射程较短的M109A5痛揍伊拉克射程更远的M-46牵引式火炮是一样的——乌克兰基本没有有效的前线观察指挥手段,只能让远程火箭炮去轰炸城市目标,这种漫无目的的轰炸毫无军事意义。相反的,俄军拥有炮兵数字化指挥系统——尽管其水平可能也就相当于当初咱们给PLZ-45开发的那种——但是已经足够碾压乌克兰军队好几个来回了。

500

内战中,乌克兰军队因为缺乏有效的炮兵目标支援保障能力,所以大部分时候只能用300远火轰城市目标

这就告诉我们:

一方面,信息作战是真的, 这东西就是未来战争的核心

另一方面,信息作战需要强大的硬件出来保障。

用学术性的语言说,现代战争是双方的战争机器在进行OODA循环,即观察、分析、判断、行动的循环过程,如果我方的OODA循环速度够快,那么就可以让地方被迫试图跟上你的节奏,最终因为它的整个作战体系跟不上,变成只有OOD,没有A,也就是来不及做出有效的行动,从而导致系统失能,最终被击败,这也是用现代OODA循环理论来说信息化作战系统优势的时候常见的一种说法。

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如果你的“A”也就是行动能力过于弱小,那么你就无法给敌人施加足够的压力,让对方可以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行动,并且最终利用强大的实力将你压倒。

而目前美军的“斯特瑞克”旅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500

台军对于“资讯作战”的认知明显是没搞明白,一方面他们的信息化水平比今天的解放军差远了,另一方面,你信息化水平再强,火力交换根本打不出成比例的伤害又有毛用啊?(当然当年的强网系统还是让当时的解放军空军颇为担心的)

我们对比一下作为现代陆军火力打击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火炮,包括直射和曲射的。

美军“斯特瑞克”旅目前的主要曲射火力是18门155毫米M777牵引式榴弹炮,下面每个营有一部分120毫米和82毫米车载迫击炮,连里面有60毫米迫击炮和榴弹发射器,然后就……没了。

而直射火力方面,一个旅里面有十二辆装105毫米炮的轮式突击炮,9辆“陶”式导弹发射车。然后就是斯特瑞克战车本身的机枪榴弹发射器和30炮,以及理论上每辆车配发一枚的“标枪”导弹(实际上标枪导弹美军采购的总数不够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谁到前沿部署,导弹就匀给谁……)

相比之下,解放军中型旅的曲射火力包括每个旅,27门122毫米自行榴弹炮、9门122毫米11式或81式40联122毫米火箭炮;每个营6门05式120毫米迫榴炮,没有82迫击炮,步兵连里面有60毫米迫击炮(已经重新装备了哦)和榴弹发射器。

500

解放军中型旅有27门这个

500

美军斯特瑞克旅就靠18门这个……

500

500

500

还记得当年的“陆军竞赛”中我军用PLL-05和毛子120毫米卡车榴弹炮比赛的事儿么?美军比毛子稍微强点,也就是不用把炮从车上搬下来而已……

直射火力方面,一个旅有54辆105毫米突击炮,9辆红箭-9发射车(未来会换成8联装红箭-10发射车)、然后就是每辆ZBL-08本身的30毫米机关炮和红箭-73C导弹(未来可能会替换成射程4公里左右的新型反坦克导弹)

500

嫌不够咱还有PHL-11式箱火……9门炮,360发火箭弹,别说用末敏弹或者集束弹药这些高级弹药了,就算是高爆破片,也足以一个覆盖干掉美军毫无防护的M777阵地……

当然了,美军师级指挥部手里有M270或者“海马斯”火箭炮,在联合作战环境下它们也可以为旅里面的作战提供火力支援。

但解放军也可以获得集团军指挥部手里的03式火箭炮和05式或PTL-181式155毫米榴弹炮支援,说起来的话还是很强的。

500

解放军新一代车载导弹可能会是2XX所这种新型多用途导弹

光说火力的话,解放军的炮兵已经实现自行化,装甲化,而且旅自身手里就有射程20-60公里的122毫米火箭炮,而美军就只有数量少的多的155毫米轻型炮——美军自己也一直在吐槽的是,其作战想定仍然强调建立“火力基地”(fire base),基本上就是把火炮配置在精确测定的固定阵地上,不怎么强调快打快跑(虽然现在训练中他们也练),当然本身M777要快打快撤也不容易,对射肯定占不到便宜。

更别说解放军的122火箭炮已经配备制导火箭弹和增程火箭弹,具备在40-60公里距离上进行比较精确打击的能力——相比之下,俄罗斯目前给122毫米火箭配发的是战斗部重量翻倍,射程依然保持20多公里的常规弹药,主要就是用来欺负乌克兰这类弱旅的。

这就决定了“斯特瑞克”旅如果和“中型旅”对抗,“容错率”很低——当然了,在朱日和也发生过我军使用66式152榴的炮兵部队利用自制简易设备和简易数字化炮兵系统,实现快打快撤,和数字化的蓝军旅周旋,生存数天之久的战例。美军如果勤加练习,努力一下说不定能赶上这个水平也说不定——但一旦炮兵部队被抓住那么因为其连最基本的装甲也欠奉,就很可能被一个覆盖就了账,然后因为美军整个旅就指着这18门155榴过日子,接下来就基本只能被摁在地上打了。

500

炮兵营侦察单位下面的专业炮侦设备更全

500

步兵营综合保障连的侦察车也有三合一升降转塔,可以自动生成态势图和引导炮兵火力

500

“斯特瑞克”侦察车——信息化基本靠吼——主要用语音进行校射……

而如果地面对射的话呢……对于双方来说基本就是“拿着锤子的鸡蛋互相锤”——因为解放军的突击炮更多,优势在谁也就很明显了。当然有人要说“标枪”导弹,但是标枪导弹理论上打4000米的事儿吧——基本上那是靶场环境

这种导弹的设计射程只有1000米,你强行用它打4公里的目标呢,当然也不是不行,但前提是敌方战车傻呵呵的停在那里不采用任何对抗措施,也不机动,也不放烟,以免导弹在用惯性制导控制,爬升到最高点引导头转向下方搜索的时候,目标一定要在视野内,而且形状不会比发射的时候有太大的变化以免导弹认不出……

这要求在实战中就太苛刻了,所以美军在新的步兵战车选型中,也在考虑是不是要用以色列的“长钉”导弹,而这种导弹和中国兵器工业2XX所研制的,目前正在各种发射平台上进行试验的导弹,基本设计相似,都是中段用无线电数据链进行人工修正,确保目标出现在导弹视野内,并人工完成目标最后锁定,然后导弹再自己俯冲下去,而且导弹的动力也比标枪、红箭-12要充沛,在末端也能有较高的速度追踪高速移动的目标。

而现在的“标枪”,如果放在野战条件下,在4000米距离上的实际命中率可能不会比解放军的红箭-73C强到哪去。甚至可能更差一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实战中发生了很多标枪打固定工事都无法命中不知飞到哪里去的情况,攻顶模式很多时候就是在碰运气。这种导弹最大的优势还是在1000米距离上发射后不管还具备较高的命中率。因此不要太指望“标枪”导弹能够扭转“斯特瑞克”旅和解放军大八轮旅的实力对比。

当然了,上面说的还只是火力方面的对比,事实上,如果你看一下双方的侦察力量,那么解放军的优势更加明显。

我军中型旅火力营下设置有目标保障连,装备有无人机、炮兵雷达、以及炮兵侦察车。同时每个步兵营有综合保障连,连中有一个侦察排,装备3辆综合侦察车。

以ZBL-08为底盘的综合侦察车上装有“三合一”侦查系统,即光学、红外、雷达综合转塔,可以直接将侦察信息通过数据链发送给炮兵部队。

相比之下,美军也是在旅中设立炮兵目标支援连,装备无人机、炮兵雷达和侦察车。同时步兵营下装备“斯特瑞克”侦察车。

但“斯特瑞克”侦察车的配置远比不上我军已经实现信息化的“三合一”系统,它是在普通“斯特瑞克”的顶上架一个高性能红外观察装置,由乘员操控进行观察和测量,然后手动输入信息。而其所发送的目标信息,用来直接指示营属120毫米迫击炮,也可以发送给旅火力引导中心,由他们来调动155毫米M777的火力支援。

按照美军自己的说法, 这个侦察连属于“人力情报”单位……换句话来说它和步兵扛着设备跑上跑下也差不多。

换句话来说,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美军的“斯特瑞克”旅其实只是“假装”自己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实际上所有信息是从设备搜集到,前线人员判断好,然后手动输入计算机,再发给上级单位,上级单位再发给炮兵——虽然这个过程可以依靠人员训练和默契,达到相当的反应速度,但这其实一点也不“信息化”……

反而是解放军,侦察车开过去,升起三合一转塔,一按键,侦察车所能搜集的情报就传给炮兵指挥部了,那边直接就生成射击诸元给炮兵——这个过程几乎就是转瞬之间的事儿。

究竟谁才是真“信息化”部队?

嗯,这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当然,“斯特瑞克”旅只是美军发展中“走歪了”的一个插曲,随着美军强调“大国对抗”,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美军也可能恢复更多的装甲旅。

实际上美军现在的三种旅级战斗队,IBCT和SBCT的实际作战能力都非常有限,SBCT几乎已经成了治安战专用部队,而IBCT则几乎就是凑数轻步兵单位的代名词。

所以美军这几年也在喊着要实现陆军现代化嘛……当然前提是,如果有足够经费的话……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