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许多阿拉伯国家,普通人对重建伊斯兰国、恢复哈里发制”不见得有多热心

【本文由“乡助相安”推荐,来自《伍麦叶的熏笼精:是什么让他们放不下“重建伊斯兰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工作原因去过许多阿拉伯国家,包括内战前的叙利亚。阿拉伯世界的普通人除了信仰真主,常去祷告之外,在生活方式上已经彻底拥抱现代。《古兰经》和圣训中许多不适应现代生活的教条并没有得到普遍遵守。典型的例子是一夫多妻制。根据《古兰经》,一个男人最多可以结四次婚。然而我认识的阿拉伯人,哪怕是有钱的公司老板,无一例外地只有一个妻子。他们的国家并没有法律规定只能结一次婚,是什么使他们止步于一妻呢?私下里沟通,原因无外乎经济压力和追求自由。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执行伊斯兰教法愈严格的国家,如沙特,其国民在出国后愈倾向于放飞自我。因此与“重建伊斯兰国”思潮相对的,是反思和解构宗教、要求放松管制、与时俱进的左翼思潮。

基于这些观察,我认为阿拉伯世界的普通人对于“重建伊斯兰国、恢复哈里发制”这样的梦想不见得有多热心。他们信教,但最关心的是生活是否稳定、社会是否安全、未来是否可期,一如我们在中国所关心的。高层和智者的路线之争离他们太远,在那个昔日的天堂降临之前,他们到底得为自己和家人努力生活。

所以这篇文章中对于西方强加于阿拉伯世界的思想枷锁描绘得尤其准确。阿拉伯世界的智者想要自己的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点毛病没有。但不管是“原教旨主义”还是“阿拉伯复兴运动”,仍然像是在黑暗中摸索,让人想起1840-1949年间中国人走过的弯路。东方的经验和智慧值得借鉴吗?当然值得!但西方的有毒宣传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让这些经验和智慧无法进入阿拉伯世界。

从这一点上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远远不止是中国的变局,也是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变局。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