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双龙传》:中原王朝与高句丽的刀光血影

 

500

  这几天颇有点山雨欲来的意思。昨晚刷了多次052D,横竖睡不着,抽出《大唐双龙传》这本书翻了翻,视野遂从台海跃迁到了朝鲜半岛。

500

  黄易这部名作一般人我不推荐看,因为全书达五百万字,像我这种一目十行的书虫,也整整花了一个礼拜。但是与其看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我觉得还是咬咬牙啃原著要好。电视剧《大唐双龙传》讲述了两个穷小子寇仲和徐子陵机缘巧合之下学得绝世秘籍“长生决”,之后一路开挂,逐鹿天下,迎娶白富美,走向了人生的巅峰!同名的原著立意和结构要宏大得多。我们可以批评它也爽文,就好像很多人骂《寻秦记》是种马文那样,但作者黄易赚钱归赚钱,本事还是有的。《大唐双龙传》以隋末唐初群雄逐鹿的政治斗争为主线、举凡军事历史、天文历法、地理山川、宇宙奥秘、宗教演化、艺术美学,无所不包;既有李世民、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李密等中原群豪,又有对中原虎视眈眈的突厥,大草原室韦等新兴民族,以及来自朝鲜半岛的各种势力,令人叹为观止。《大唐双龙传》缘起征朝之战。“邪王”石之轩为振兴魔门,曾化名为裴矩进入大隋朝廷,唆使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结果导致帝国元气大伤,最终走向崩亡。我们固然可以责备隋炀帝的失德,但王朝的兴亡并不是单纯以个人的品行为标准的。我们先来了解朝鲜半岛的历史与地理概况。

  我在东北读历史时,老师就告诉我,高句丽问题碰不得。为什么呢?因为史有明文,高句丽确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据《史记》和《汉书》,三千年前周武王灭商,商朝的箕子浮海到达朝鲜,并在那里建国。周朝封箕子为朝鲜主。那时朝鲜还处于原始时代。箕子到达朝鲜对于朝鲜的开发起了极大的好处,把先进的中原文化传达到了朝鲜,对于周朝中央政府还得朝见。后来箕子朝周,经过原来的殷废墟,看到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非常悲伤,作麦秀之歌咏之。箕子传国四十一世,由燕人卫满侵入,逐去朝鲜王箕准,自立为王,建都王险城,攻略附近小邑,势力渐强。王险城就是现在的平壤。秦时朝鲜还是属中国所有。汉朝时朝鲜为中国的郡县,中央政府在那儿派遣地方官,与中国其他地方无异。一直到西晋,朝鲜还是属于中国领土。从箕子开始算起,朝鲜属于中国领土并受中国政府管辖凡一千四百余年。后来天下分崩,先是八王之乱,后有五胡乱华,南北对持。就是黄河流域也一度有十六国,及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朝鲜也得以独立,分为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大唐双龙传》中的高丽,准确地说应该改为高句丽。高句丽从汉代起就是中原王朝的属国,高丽王朝是明朝左右的事情,唐朝的时候还没有高丽这个叫法。

  《大唐双龙传》中来自朝鲜半岛的势力深深介入中原政治。《大唐双龙传》的奕剑大师傅采林,他是小说里三大宗师之一,来自高句丽,他的徒弟傅君婥就是两位男主角的干娘,另一徒弟傅君瑜也有重要戏份,是宋阀重要人物宋师道的恋人。宋师道曾经向寇仲介绍朝鲜半岛的复杂局势:“这要从整个朝鲜半岛的形势说起,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就是高丽、新罗和百济,自杨广三征高丽惨败后,半岛上的国家自身间展开变化无常的复杂斗争。新罗王金真兴是类似拜紫亭既有野心又雄材大略的君主,力图统一半岛,故不断扩张。新罗位于南部偏东处,占有汉江口之利,遂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主要与中土沿岸名城大做生意,使国力大增,惹得居半岛南部偏西的百济和国力最强占据半岛北部的高丽联手对付他。韩朝安就是高丽王高建武派出来专在海上拦截打劫新罗商旅的人,目的是破坏新罗的经济。新罗一向是亲中土的,现在中土大乱,新罗失去依靠,若非有金真兴支撑大局,早给仇视汉人的高丽和百济瓜分。不过高丽本身并非没有内忧,近年在高丽以东倔起的一个地区大酋叫盖苏文,外号‘五刀霸‘,高丽王高建武也要忌他三分。”长白派第一高手王薄也是朝族血统,他自称“知世郎”,写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深入民心,瓦解了中原军队的军心。

  朝鲜半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中原王朝的兴衰往往与之相关。除开大家熟知的抗美援朝,以及明末和清末的两次抗日援朝之外,《大唐双龙传》中隋炀帝杨广就是因为征服朝鲜半岛失利导致在短短几年亡国的。但最早用兵朝鲜半岛的不是炀帝,而是他的老爸,堪称一代明君的隋文帝。朝鲜原本就是中国领土。是在晋后的大乱中分裂出去的。在隋文帝眼里自然和南陈之分裂相同。派隋文帝灭了南陈后,眼睛自然就盯上了高句丽,文帝出动水陆大军总计三十万,因伤亡惨重草草收场。在历史上,的确有裴矩这个人,作为隋炀帝的心腹,他经略西域、分化突厥和怂恿炀帝攻伐高句丽等事迹,跟《大唐双龙传》中的描述基本符合,当然,石之轩只是小说中的人物。炀帝也确实进行过三次大规模东征高句丽,而且都以失败告终。隋炀帝第三次出兵高句丽之前,国内已是烽烟四起。隋炀帝居然还强行出兵,在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后,虽然赢得高句丽国王虚情假意的归顺,却直接导致了大隋王朝短命而亡。《大唐双龙传》书中写寇仲代李世民说不打高丽棒子,其实历史上还是打了的。李世民作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军事统帅,带着十几万大军的御驾亲征,一连攻下高句丽在辽东的几座重镇。但没想到的是,在一座叫“安市”的坚城之下,唐军连攻数月也未拿下,最后束手无策的唐太宗也只得宣布收兵回国。史学界很多人认为,李世民出征高句丽是其人生中的一大败笔,有穷兵黩武之嫌,犯了与隋炀帝同样的错误。但其子唐高宗李治也将消灭高句丽作为重要的使命并且最终成功了。

  所以,打高句丽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打好。那么,为什么北周灭北齐,隋灭南陈被称为正义的统一战争并且成功了,而收复高句丽却最终失败呢?从上面的历史看显然不能完全归结为武力的问题。现在是流行暴力决定论,谁的拳头够硬,就能荡平收拾其他反对者。历史事实却非如此。《大唐双龙传》中,寇仲想要得到宋阀支持,宋阀之主“天刀”宋缺就拿这个问题考过他:“那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在西汉末年,又或魏晋时期,难道那时的人不渴求统一和平吗?为何两汉演变成三国鼎立?为何魏晋分裂为长时期的南北对峙?”宋缺批评寇仲单纯依靠武力存取天下的想法:“若纯论兵强马壮,天下没有一支军队能过突厥狼军之右,又不见他们能征服中原?顶多是杀人放火,蹂躏抢掠一番。因为,大草原的民族,自古以来即缺乏中土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即使出现霸主,以武力征服大片土地,旋又趋于分裂,这是地广人稀和逐水草而居的大草原文化的必然结果。就算入侵中原,终没有能力去统治那么广大和地理形势复杂的土地,最后只能被同化融和。”拳头硬只是霸主必须具备的条件,还要其他条件配合,始能水到渠成。试想若天下万民全体反对给你管治,你凭什么去统一天下。统一是出于人民的渴求,只要有人在各方面符合民众的愿望,他将得到支持,水到渠成的一统天下。铁木真的后代如是,努尔哈赤的后代也不例外。

  我们认为,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关键在于是否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秦汉经营岭南,北周灭北齐,隋文帝灭南陈,统一中国,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杨广开大运河将南北联系起来,对后世有极大的利益。所以事就这样成了。而朝鲜半岛与中原相逼重山,那时的航运业还不发达。从陆路去,天气寒冷道路泥泞,北朝鲜的山地与导致农业不发达,路上不可能取得军队的补给,既没有粮食物资,也征不到足够的民夫。所以朝鲜对中原不可能致重大威胁,中原要攻下朝鲜也非易事。所以朝鲜统入中国对双方的老百姓来说没太多实际的好事,就算统入了中国,总得派将带兵去守。士兵长期背井离乡离开亲属,必生厌倦之心。如果让他们移民到彼,分田让他们耕种,时间一久就为那儿同化,未必再心系中原。而野心将帅倒可据此谋求自己独立为王。就好像唐高宗灭了高丽、百济后,原来虔诚的新罗就闹起独立来了。这就是中国不可能像统一南北那样地把朝鲜统一过来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看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或者说,是大多数人能不能过上好日子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唯有生产力有独立性和个性,任何人包括帝王将相在内都没有独立性和个性。所以,尽管寇仲立誓要夺取天下:“我只相信过去的命运,至于未来,老子是相信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若不这么想,做人还有什么斗志和意义?" 他离目标只差一线,最后还是放弃。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