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这个战略背后有高人!

导读

近期,赛格大道专访了知名产业研究者、《回望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作者李海燕,本文是“海聊燕谈系列”的第三篇。

前两篇主要聚焦近30年来日本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得与失,本篇则专注碳中和的解读,碳中和也是李海燕老师目前正在研究的领域。以下为整理后的访谈内容:

2020年9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次年两会,举国上下都开始关注双碳议题,其后,包括国家电网、中石化这样的大型国企,以及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公布自己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行动方案。作为碳中和领域的研究者,我认为碳中和战略对未来国际竞争格局会带来重大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中国国运。

500

一个理解碳中和的框架

碳中和与碳达峰,简称“双碳”,这是一个注定会影响到全社会所有行业和所有人的宏大目标。近几年,我国出版的双碳相关书籍就有上百本。不同的角度可能对这个事的理解不一样,我的看法分四个方面:一、“碳中和”是基于技术进步的;二、碳中和正激起一场能源革命;三、碳中和已经并持续带来产业重置;四、碳中和将引发社会系统性变革。

第一个技术进步。我的基本判断是,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达成全球范围的“碳中和”,或者说中国这样的工业大国达成“碳中和”是不现实的。至少在不影响经济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目前的技术水平是不行的。达成碳中和今后需要各个行业的不断的技术进步。这个技术进步不仅仅是能源行业的事情。

第二个是能源革命。“革命”这个词就很有意思,“革命”必须说清楚要革谁的命的问题。其实这很简单,就是要革化石能源的命。我们知道碳是从哪来的,它的大部分来源,从全球范围来讲,就是化石能源的消耗。化石能源目前指的主要是三种:煤炭、石油、天然气。所谓能源革命就是化石能源的消费要逐步下降。在达成“碳中和”的时候,不是说这几种化石能源就完全消失,但用量会极大地下降。

相反的是一些不排碳的能源,所谓的可再生能源,比如光伏、风电、核电或者是地热、潮汐、水电可能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占据更大的比例。还会出现一些截止目前还没出现的新的发电方式,比如核聚变发电。现在美国、日本、欧洲和我国都在加大核聚变发电的研究力度。在美国和日本,已经有民间资本在大力投资核聚变发电初创企业了。乐观估计,10年内就会有实验性质的核聚变发电站开始投入运营。

第三是产业重置。我为什么没说产业革命呢?谈到能源说是能源革命,而产业是重置呢?很多产业基本上还是旧产业,比如交通产业占了全球整个碳排放的20%左右。交通行业主要是汽车、轮船、飞机、燃气机车等。飞机航油,其实也来自于石油,它都要排碳。以后这个产业它为何是重置,不说革命呢?比如我们现在讲燃油车要替换成电动车或者氢燃油车,这个东西并不是新的东西,电动车在100年前就出现了,也不是全新的产业和工具。再比如,现在欧美日和我国都在研究用在飞机上的氢能发动机或者电动飞机。若干年后,现在的交通工具的能源提供方式会发生根本变化。

举一个比较具体的例子,在全球范围内钢铁行业的排放占了大约全球8%。高炉内,铁矿石要加上焦炭来产生还原反应,这是在高温当中还原,其实焦炭说白了也是碳,就是煤炭,它是一个还原剂。现在主要国家都在研究氢还原炼铁的技术,不再使用焦炭,直接往里面打氢气,用氢气燃烧产生高温,直接让铁矿石的有效成分产生反应,把氧原子置换出来,形成水,这样它就不排碳了。各个国家目前都在进行研发,很多国家都设置了实验性质的氢还原高炉。

上面的例子,主要是从产业里技术置换的角度谈的。其实产业的重置,另外一个角度也很重要,那就是空间置换的问题。比如山东省是电解铝的大省,但前几年开始,它已经搬到内陆一些水电丰富的地方。为什么?因为它用电多、排碳多,搬到不排碳的水电的旁边,用电便宜,而且减少了碳排放。这个事不仅在中国发生,全球都在发生。

国外也有类似的例子。冰岛这样一个10万人口的小国家,它竟然诞生了几个电解铝工厂,是其它国家在冰岛投资的。原因很简单,冰岛有丰富的地热发电和水力发电资源,能给电解铝产业的发展提供绿色而且廉价的电力,这就是产业空间的重置。

500

位于冰岛的电解铝工厂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最近几年内蒙古很多地区发力数据中心产业。过去的内蒙古主要就是畜牧业和煤炭产业。伴随着风电和光伏的发展,内蒙古一些地区开始发力数据中心产业。数据中心排碳占到了全世界整体碳排放的1%-2%。内蒙古一些地市就发挥了距离主要用户(北京和天津等大城市)近,绿电资源丰富(风电和光伏)的优势,发展起了数据中心产业。目前,所有互联网企业都要面对数据中心低碳化的问题。双方需求刚好契合。

第四个方面是社会系统变革,具体指人的行动方式或者社会价值观可能发生变化。举个例子,2022年,全世界最受瞩目的两个体育盛事,北京冬奥会和卡塔尔世界杯。这两个体育盛会都公开声明自己是达成了“碳中和”的体育大会。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所有的大型活动都非常注重这个事。

中国人有一个形象的话,“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在“碳中和”这个事情上,我们可以把这个话形象地改一下,叫作“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牛放屁”。为什么这样说?天是什么?是气候变化。低碳、“碳中和”这个事就是为了人类共同应付气候变化。我为什么把中间“管空气”这给改成了“牛放屁”呢?因为现在畜牧行业也是一个受瞩目的行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牛吃牧草,是反刍动物,它还会排放甲烷,牛的粪尿的发酵也会产生甲烷。

今后人类社会在进行各种活动和判断的时候,都会考虑到碳排放这个因素,它也会影响到企业行动和人类的消费价值判断标准。

500

中国推进碳排放有什么优势?

碳中和对我们国家来讲,是一个大棋,也是一个险棋和妙棋。对中国来讲,推动碳中和意味着三方面的影响,包括对能源安全的强化,促进产业上的“换道赶超,以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国家是人口大国,也是工业生产大国。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早已经在80年代、90年代都达峰了,像日本晚一点也是2000年左右就达峰了,我们是2030年才达峰。其实我们国家人均GDP才1万多美元,欧美日他们都在4万多美元以上。我们的碳排放量目前是占了全球的1/3左右,说实话我们的任务是最重的。发达国家从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都比我们要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加入到了以欧洲为主体的发达国家提出的这样一个框架当中?

事实上,“碳中和”不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是我们国家内在发展的要求。“碳中和”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契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资源总量非常丰富,但如果所有的资源量都摊开人均来说,很难说我们国家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因此,对中国来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非常迫切。我认为“碳中和”是目前我们国家下的大棋,当然这步大棋,既可能是险棋,也可能是妙棋。

为什么说是险棋呢?2030年达峰之后,那你就不能再继续多排碳了,达峰的意思就是国家整体的碳排放不能增加了。整体的碳排放不能增加意味着什么?你的用能水平、能耗,还有工业生产可能会受到限制,这是为什么说是险棋。

因为如果一个国家你没有稳定和廉价的电力供给意味着什么,很可能你的生产活动和生活都要受到限制,所以这是一步险棋。工业生产的电力供应不仅要求廉价,而且要求电力供应的质量非常高(不断电,电压稳定,频率稳定)。过早的去工业化,当然对中国是不利的。

为什么说也是一步妙棋呢?我个人认为中国在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的问题上是有些优势的。我们不能够说中国所有的东西都认为对西方发达国家没有优势,或者什么都不如国外的一些国家,这是不合适的。我认为中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候有几个主要的优势:

首先中国有体制的优势。碳大部分是来自于能源行业,而中国所有的能源大型企业都控制在国家的手里,当国家决定要干某件事情的时候,这些国有企业必须要迅速地跟上,目前也是这样做的。在国外,政客往往是企业的代言人,这时候它是多方博弈的,比如能源企业、石油企业、煤炭企业跟政府、跟当地民众是多方博弈的。而我们国家这个时候就不允许你有其它的想法,因为我们的体制是这样的。在目标很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其实是有优势的。

在国外,能源企业跟政府之间会有一个博弈,但中国基本上可以不存在。可能会有一些不同意见,但这不影响中国的大势,因为政府是完全控制这些国有能源企业的。还有一点就是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一些特殊行业的发展方面,就不受制于人。比如核电的发展。中国的核工业体制是完全独立自主的。

其次,中国地大物博。比如中西部有很多很宽敞的半荒漠地带。这些地方有充分的风光资源,你要实现可再生资源,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可再生资源量。比如光照、风电、潮汐或者地热,它就像石油资源一样,并不是每个国家均衡地拥有,而我们国家相对地拥有。

500

《公报》指出,2022年,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北部和东部、甘肃西部和北部、青藏高原大部等地高空70米风力发电机常用安装高度的风能资源较好,有利于风力发电。

第三,本次能源革命的本质是从能源的采掘冶炼到能源的工厂化制造。过去,石油也好、煤炭也好、天然气都是从地下挖出来的,这是需要技术的,煤炭的技术相对低一些,但石油和天然气的技术相对高一些。美国的油服公司,比如钻井技术、采油技术是全世界一流的,是全世界最强的。过去100多年里,这些技术基本上由欧美控制,特别是美国控制了石油,控制了最核心的能源。

但是,在碳中和时代,能源是从工厂里制造出来的。水力发电是造出来的,风力发电设备是造出来的,光伏电池是制造出来的。像潮汐发电设备、地热发电也是造出来的。中国目前是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有丰富的制造资源,有全产业链的制造资源。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些技术都不是新兴技术,光伏也好、风电也好,地热也好,包括燃料电池,都在全球已经发展几十年了。

中国很难说在0到1这个阶段比欧美日更强,但从1到10、1到100,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证明我们并不比他们差。很明显,“碳中和”时代的这些新能源,所谓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都是从10到100的技术,而不是0到1的技术。这时候中国是有明显优势的。

最后,碳中和是中国产业实现换道赶超的重要契机。在许多传统领域,中国一直是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给中国产业的发展和赶超带了一个新的契机。目前最简单明了的产业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燃油车领域,我国整体实力距离德国、日本、美国这些国家,依然有20年左右的差距。但是新能源车领域,中国和其它国家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500

2023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为107万辆,同比增长58.1%,超越同期日本的95.4万辆,成为全球汽车出口单季度冠军。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汽车出口量排名全球第一。这个和我们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有密切关系的。类似的现象在其它领域也可以看到。比如芯片行业中,有一种芯片叫做功率半导体。简单说,就是在各种设备中控制电的芯片。目前比较火爆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也都是制造功率半导体的材料。目前这个领域,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

500

碳中和与数字化的关系

当前,低碳化和数字化具有高度的协同性,中国各行各业数字化的进度、深度、广度,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我认为,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第四次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有两个主轴,一个是人工智能,另外一个是“碳中和”。这两个是互相影响的,并不是完全独立、不相关的。可以简单地说,这个社会正在发生两大变化,分别叫DX和GX。

DX,D就是Digital,就是数字的意思,包括互联网,包括人工智能。我认为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影响依然比“碳中和”要大,至少在今天这个阶段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依然是要更大一些。

GX,G是Green,绿色的,就是包括“碳中和”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所有企业都要低碳化、绿色化发展,叫GX。X等于是未知的,或者是结合着很多要素的。

所有的企业、所有的社会团体和个人都面临着这两个X,DX和GX。但这两个不是完全分开的,可能是要同时进行的,而且是互相影响的。所谓互相影响,给你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元宇宙也好、人工智能也好,它是需要巨大的算力和数据支撑的,这时候它对能源的供给要求和碳排放是增加了一些压力的。

实现低碳也需要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支撑。比如现在的智慧电网、智慧楼宇、智慧交通,它都需要自动化处理、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帮助。这两个之间的关系不是独立的。人类社会要享受更多的AI产品也好、互联网产品也好,它需要更多的能耗,这个能耗是需要我们人类社会用更加低碳、廉价的方式提供的,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