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溢誠快評,載浮載沉的國艦國造

民進黨二次執政以來,大力著手在軍工產業鍊的發展,美其名的「國防自主」卻是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如此的建軍備戰在兩大政黨執政時天差地別,荒唐的是,更淪為軍火商在商言商的商業行為。

​勇鷹號高級教練機其實就是架拼裝機,囿於其沒有複雜的武器零組件,非常容易的就覓得商源進行組裝量產;反觀潛艦就沒有如此順利,潛艇顧名思義,就是要能潛入水底的艦艇,然而台灣第一艘自製潛艦預定在九月份舉行的下水典禮,卻不能泡到水,更不能沉下去,國人一片譁然,輿論質疑排山倒海,納悶這一大筆的研發費用,猶如石沉大海。

當初源於先進潛艦一艦難求,所以蔡英文一句話:「我們自己造」,好大口氣卻沒有半點本事,可不比組玩具模型,基礎的外殼結構簡單容易,但關鍵系統、紅區裝備籌獲不到,就無法滿足造艦需求,姑且不論整體戰鬥力,最基本的安全性都不具備,當然不敢潛沉下去,因為怕浮不上來。

蔡英文在「國防領域」已有其正反歷史評價,兩岸必須共謀和平的理想在綠營政客的煽動對立下,在蔡英文任內恐難以實現,而助長這把惡火的柴薪,軍工產業的每一顆螺絲釘都難逃責任,納稅人的民脂民膏就算讓高教機飛上天,潛艦沉入海,仍然不會為人民帶來更安全、安定的生活。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