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走上了“科学红毯” 让年轻人爱上科技

500

上海科技节激励科研人才加入“大科普”行列

作者/  IT时报记者  沈毅斌

编辑/  潘少颖  孙妍 

当他们穿上工作服,在实验室里埋头研究的那一刻,是默默无闻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科技从业者;当他们穿上西装,手捧鲜花,缓缓走上红毯那一刻,是全场最耀眼的明星。

500

5月20日,以“悦享科技、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上海科技节在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34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之星”在鲜花与掌声中亮相百米“科学红毯”。这是上海对科技人才的一次“表白”,也诠释出上海这座城市对多领域科技发展的大力支持。

作为本次上海科技节的重磅活动之一,第二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也于5月20日开幕,“科普与科创”无疑是本次大会的主题。会上,上海市科技传播领航计划正式发布,助推科技人才与成果转化,激励更多优秀科研人才加入“大科普”的行列中。

500

上海“钢铁侠” 

让年轻人爱上科技

小时候,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少儿频道播出的科学节目,那是最早的科学启蒙。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科技的发展,一切似乎都司空见惯,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反而不如从前。

那么,如何让年轻人爱上科技?

“要让年轻人看到真正的科学,接触真正的科学达人,科学技术就会发挥出无穷的魅力。”哔哩哔哩CEO陈睿列出一组数据,中国985和211大学的学生使用B站的比例达到了82%,其中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的学生比例超过了90%。去年有2亿多用户在B站上观看科技内容,重点关注最新的科技热点,比如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视频,今年比去年同比增长了86%。“如果年轻人因为在B站上观看了某个科技视频,最终选择投身于科技工作,对于B站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社会做出了贡献。”陈睿说。

UP主作为B站内容的创作者,在科技内容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睿表示,目前B站是全网院士入驻最多的平台,累计入驻的教授、学者共有645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各行各业学者以及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

此外,一些年轻的科技类UP主,也倍受年轻人喜爱。例如30岁不到的“稚晖君”是“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一员,目前拥有242万粉丝。其发布的一条设计钢铁侠机械臂视频,播放量达到660万。主要内容是把人的手臂动作直接同步到机械臂上,通过远程遥感控制实现各种高精度的操作。他也因此被B站用户称为“野生钢铁侠”,这正是中国年轻一代工程师的代表。

500

另一条花费4个月,将一辆普通自行车改造成为可自动驾驶、自动规划路线、自动等红绿灯规避故障智能自行车的视频,让陈睿都惊叹不已。

“过去,我们国内的科技爱好者都是通过中文字幕看外国人做的科技内容,未来,我相信会有很多外国人通过英文字幕在B站上看中国人做的科技视频。”陈睿表示,随着通用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新的科学技术拐点出现,人工智能的新工业革命是这一代人面临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发展的重大机遇。希望B站能在浪潮里发挥自己的价值,给科技内容创作者提供平台,产生更多更优质的科技视频,并把这些视频给年轻人看,让他们爱上科技,走上科技的道路。

500

“科普+”助力科普产业的未来

如果将上海比喻为一架大型飞机,科技与科普就是两个重要引擎,产业大融合则是主航线,推动上海“飞向”创新型国际大都市。

500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介绍,数据统计,全国科普产业规模大概为1000亿元,专营科普企业数量为375个。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三家形成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可以说拉动了上海甚至全国科普产业的发展。

在科普影视方面,上海科技馆打破了国外垄断,推出原创4D电影12部、球幕电影1部,推广至国内外20多家科普场馆和机构;科普文创方面,推动文创跨界融合,完成文创IP授权50余项,推出文创产品共计400多款。

尽管如此,科普产业仍面临着有效供给不足、供需不平衡、科普产品质量急需提高等问题。反观国外科普产业,日本的丰田博物馆将科普与汽车产业相融合,德国的矿业博物馆将科普与矿业相融合。

这就不得不要求科普产业模式进行再升级。“如果我们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中30多万件藏品数字化,孩子们就可以做出自己的数字博物馆。”倪闽景表示,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开展科普活动点,也希望科技展品能走进校园,以此带动科普产业发展。

要问哪些科普博主比较值得推荐,混知一定位列其中。幽默通俗的语言配上夸张风趣的漫画,科普将不再像看百科全书那般枯燥。上海混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磊介绍,混知在全网针对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矩阵,包括财经知识、科技知识、健康知识、历史知识等,如今已拥有近3500万粉丝。

“我认为科普产业的边界无限广阔。”陈磊表示,科普其实是解构知识、重塑知识和再表达的一套方法,这就意味着具有无限的可连接性与融合性,可以辅助任何学科和领域;其次,科普十分适合规模化生产,只需要建立起标准化生产流程,就能实现规模生产。以混知团队为例,学霸团队负责每天学习新知识,选题确定后,学霸团队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创作团队,再通过创意和包装形成科普作品。

此外,陈磊认为,科普具有极强的IP延展性。当一种科普产品得到大众认可之后,便有机会融入文创产业中,实现科普大融合。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上海科技节  哔哩哔哩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