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喆《小镇姑娘》,讲的只是一个关于分手的爱情故事吗?

500

如果你喜欢R&B音乐,特别是对国内某位杰出的音乐人也比较有兴趣,那么下面这些演出现场相信你不会感到陌生。

本篇只讲一首歌,就是这首《小镇姑娘》。这首歌虽然在如今的互联网上成了一个乐子,但在当年陶喆的巅峰时期,这首代表作可是他唱功实力的体现。

这首歌要唱好、唱出感觉,机能和技巧缺一不可,转音、高音、真假音转换等等,都要面面俱到。当初的“大经理”变成了后来唱成“大锦鲤”,也是因为这首歌难唱,陶喆非要硬顶,翻车了。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证明陶喆当年的演唱水平吗?

当然不是。这篇文章我选择写《小镇姑娘》这首歌,而不是《I'm OK》这一整张专辑,主要原因就是我懒有两个,首先《小镇姑娘》是我听的陶喆的第一首歌。

500

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对陶喆还不太了解,这里先请各位歌迷原谅我曾经年少无知。第一次看到歌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首民歌。

“小镇姑娘”这 4 个字让人想到《小背篓》、《咱老百姓》、《幸福花儿开》这些歌曲。

也因为这个误解,我曾一度认为陶喆是宋祖英阿姨、张也老师那一类人民艺术家,不过后来陶喆和张也老师在春晚同台演唱了《小镇姑娘》。

四舍五入,我的预感也挺准的。和现在预感给我【点赞】和【在看】的你将来一定能暴富一样。

除了这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这首歌的内涵。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联系到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一些舆论,让人心里很不满。这一点放在最后再讲,别急,我们还是由浅入深,一步步做解析。

500

先从整体上看,这首《小镇姑娘》的歌曲结构是不太常见的,A B A B A B 的主歌加副歌各来了 3 段,这种编排方式会让整首歌更有故事感。这个编排很好理解,篇幅长,故事就可以多讲几句。

陶喆在前面那张蓝专里还有哪首歌也是这种结构?知道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给出自己的答案。

《小镇姑娘》结尾处副歌又重复了一次,所以你看成A B A B A B + B 的结构也可以。最后结尾这段建议大家听听陶喆巅峰时期的 live 版本,体验一下那种炸裂感和爆发力。

,时长00:22

陶喆巅峰时期的 live 版本结尾 

再从前往后讲细节。

如果一首歌,尤其是在Intro(前奏)部分,除了 Vocal(人声)、和声、配器之外,还会有一轨第三方的声音,那么一般都不会是乱加的。特别是陶喆这个级别的音乐人,一定是有意为之。

在这首《小镇姑娘》里,最先响起的这一轨火车的轰鸣声就很值得玩味了。

小镇姑娘音乐:陶喆500

和《飞机场的10:30》这首歌一样,如果一首歌里面的歌词和收音,和飞机、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以及所对应的交通站点有关,往往就是意味着“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再见以前,先说“再见”,所以这些元素自带伤感属性。

这里所选择的声音是火车,而不是飞机或者轮船。

不确定当年小胖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确实更符合歌名中的“小镇”这两个字。或者说,更符合广大歌迷心中对小镇、小县城、小城市、小地方的印象。

回到这首歌,从歌词上看,《小镇姑娘》表面上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500

在某个小镇上,一对年轻的男女,可能是青梅竹马的关系。男孩子比较佛系,就想待在老家平平淡淡,岁月静好。女孩子有抱负,想去大城市闯一闯。

俩人没谈拢,只能和平分手,结果就是男孩子站在火车站看着自己的悲剧演完。

开头的这一轨火车的轰鸣声,既为歌曲里所讲述的这个故事提供了氛围感,还和歌迷产生了共鸣。

但这样一首以悲伤作为底色的歌曲,在听的时候所感受到的那种情绪,又不是哭得三天三夜,痛得撕心裂肺的情绪,反而能体会到一种豁达和淡然。

这个也是陶喆的很多歌曲的特点,据说创作理念是父亲陶大伟传递给他的——不要怨天尤人,要用乐观的态度,用积极向上的幽默去化解苦难。

500

陶喆(左二)和其父亲陶大伟(左一)

具体到这首《小镇姑娘》里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整首歌的节奏比较轻快,这一点就和很多类似主题的歌曲所采用的编排方式不同。

特别是在火车轰鸣声结束后,军鼓“哒哒哒”这三下,基本上就是在暗示你,虽然事情是个悲伤的事情,但是人没必要一直做苦闷的人。

再看配器方面,除了吉他、贝斯、钢琴这些在 R&B 歌曲里常规操作之外,在Intro和副歌等部分都还使用了管乐,除了萨克斯之外还有一些铜管乐器。

这个对于 R&B 而言不属于基本配置,更常见于爵士乐中,但是放进来之后让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更饱满也更立体。

整首歌除了后面“大锦鲤”那一句的真假音转换,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Intro部分第 19 秒左右开始的这一段——管乐进来,同时陶喆很擅长的一段即兴也出现了。

陶喆19秒音频:00:0000:10

接下来的Vocal部分,如果你稍微仔细一些听就会发现,陶喆这里的声音电台原版和在别的歌曲里的有些不太一样,甚至和现场版本也不太一样。

这是经过特殊处理做出来的有点像老式收音机的音效。不光Vocal特殊,Vocal结束后的Outro(尾奏)部分也不太一样。

一般的歌曲,唱完后配器上再玩几招,就可以结束了。但是在这首歌曲里面,Outro部分时长就有 1 分钟左右,在这1分钟里面首先也是吉他、钢琴、管乐等各种配器的声音,然后还有陶喆的即兴。

这样的处理在表达上会更隽永一些。就好比一个人话虽然说完了,但是感情却没有结束,特别是此处的即兴,更是一种不太组织语言,依靠本能的情感抒发。

500

《小镇姑娘》的各个部分和各位分析完了,我们再说回整体,这样一首陶喆作曲、陶喆编曲、陶喆制作,而且还是陶喆自己填词的歌,要表达什么呢?

表面上看很好理解,小镇姑娘远走高飞,最终在大城市功成名就。而她当年的男朋友知道了之后,把思念和祝福送给对方,把悲伤留给自己。

此时男孩子的心里可以说是五味杂陈,当年喜欢的人现在很幸福,自己是开心的,但是对方的幸福和自己没啥关系,又让人一声叹息。

500

在之前很多朋友在留言说陶喆的《小镇姑娘》也是一首苦情歌,讲的还是“舔狗”。但我依然认为这首歌里的情感是豁达中伴随着忧伤,而没有苦闷。至于到底“舔狗”吗?我们看下歌词。

还记得多年前跟你手牵手

你都害羞都不敢抬头

只会傻傻的看着天上的星星

你就是那么的纯净

...

我明白我明白

在我心中你永远存在

或许你会有一天怀念

可是我已不在

第一句就是“还记得多年前和你手牵手”,你见过哪个舔狗能和喜欢的女孩子手牵手?真以为舔到最后应有尽有?

还有这句“或许你会有一天怀念,可是我已不在”舔狗他敢说这种话?舔狗的角色是永远都愿意当个听众,安慰对方的痛。

同时这句歌词也是从忧伤转变为豁达的体现,还能有这种转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种自信

虽然没有像姑娘那么成功,但自己身上也是有优点的,也会拥有自己的幸福,能给对方一点小小的“小镇震撼”。

或者说是陶喆在进行创作时,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自信、开朗,对待感情的豁达以及等等价值观映射到了歌曲里的主角身上。

不过这首《小镇姑娘》讲的只有男女分手的事情吗?当然不是!

500

陶喆自己后来表示这首歌不是像《Melody》 那样,纪念和自己有关的某个小姑娘,而是写给自己的。

他觉得自己出道了成名了,就像是一个小镇的姑娘,到了大城市总会感到一丝彷徨和迷失。

歌曲里的小镇姑娘象征着名利双收的自己,而小镇男孩则代表着单纯善良的自己,积极乐观,坚持梦想,努力奋斗。

这首歌对于陶喆而言,总结为 8 个字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就像英国女作家吾尔夫曾经说过的"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陶喆绝对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或者说杰出的艺术家所需要的伟大灵魂,他是拥有的。

在《小镇姑娘》这首歌里,陶喆做到了把自己的内心一分为二,同时放在两个不同性别,但是关系紧密的角色身上。

500

除此之外第二点,也是本篇文章最后我要说的,同时也是开头提到的心中的不满。接下来我说的话可能有点偏激,措辞会有点狠,请各位谅解。

在这首歌里,小镇姑娘是先让对方知道上榜的通知单,不是不辞而别,什么“先斩意中人”等等狗血剧情也都没有出现,分手分得很平和。

而且别人去大城市是自己当上了大经理,不是找了一个大经理。什么叫独立自主的真女权?权力的“权”,不是拳头的“拳”哦。

而小镇里的男孩子,虽然没有胸怀大志,但也被赋予了善良、单纯、积极、乐观等有诸多优秀品质。所以在当年的这首歌里,小镇是纯真和美好的指代。

500

但这些怎么和如今这个现实社会里的很多观点不太一样呢?

一个年轻人不去大城市,不去996,没有志向成为人上人,就愿意在老家安安稳稳的生活工作,这就被叫作躺平呢?这也有错吗?不犯法不添乱,也能被很多专家口诛笔伐?

而生他们、养他们的小镇好像也成了一个贬义词,某些媒体用“小镇做题家”这个称号去嘲讽、去侮辱很多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年轻人,这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每次听到这种阴阳怪气的说法,我的态度都是——出来单挑啊!!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要用出身甚至出生地来评判一个人了?

不满抒发完了,还是给大家送点祝福,来点正能量:

希望这个时代,小镇青年依然能像歌里的这位当上大经理的小镇姑娘一样,功成名就,实现人生的跃迁;同时也希望小镇青年们能像歌里的这位小镇男孩一样,无论身在何时何地,善良单纯、积极乐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