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两大公害:美国债务,中国顺差

世界经济有两大公害:美国的债务,中国的顺差。

美国债务危机眼下这一波是过去了,但说美国债务是公害,没人会反对。说中国顺差也是公害,反对声会一大片。但这两件事情都是损害世界经济健康的。只是公害与公害不同,坏公害是有害无利,如美国债务;“好公害”在带来损害的同时,毕竟还是创造了很多益处,如中国顺差。

美国债务已经离谱了。耶伦说到,按照现在的速度,到2033年,美国债务可能达到51万亿,比现在再增加20万亿,或者说比现在再增加一个美国GDP。实际上耶伦还是“客气”了,按照这几年每年1.4万亿的速度,2030年可能就51万亿了。

51万亿美债也意味着美国债务对GDP的比值达到日本的水平。日本“失去的10年”变成“失去的30年”,正在向“失去的40年迈进”。债负对日本发展的影响是有意思的话题。另外,安倍的“三支箭”统统落空,也对拜登的“重建美国”是有用的提示。

美债是不是可能违约已经是老话题了,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多争无益。不争的是:美债上限会继续提高,但美国要“一切照旧”很难了。麦卡锡说每一个美国婴儿一出生就背负10万美元的债务。他没有说的是,这些婴儿大半可能一辈子就积累不起10万美元的储蓄。

美债违约的话,美元信用暴跌,大批美债持有者破产,影响不可估量。很多银行即使本身状态尚好,可能因为大量持有美债而遭到挤兑。世界上没有银行可以经得住挤兑的。其他机构或者个人即使不受到挤兑冲击,也会因为持有美债作为抵押,而丧失信用,大大增加经营成本。

更加长远的影响就不用多说了,坊间已有大量分析。

美债不违约的话,且不说坊间已经大量分析的政府开支削减的影响,继续增高举债将吸收掉国际国内游资,使得一般经济投资的来源枯竭。据报道,近期美国企业集中发售巨量债券,估计就是抢在国债之前,尽量吸收投资。世界上游资不少,但游资是追着回报去的,信誉与回报是成反比的。美债历来靠信誉吸引投资,现在要靠回报的话,进一步提高举债成本,增加美债上限的压力。

美债作为公害,已经到了无解的地步了。

中国顺差呢?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问题。

欧美供应链去中国化甚嚣尘上,也确实有大量外贸企业在艰难地开着顶风船,但中国贸易顺差逆势增长。2022年已经是高得吓人的接近8800亿美元,2023年很可能突破10000亿美元。

中国对美国顺差有很长时间了,但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平衡其实并不一直是顺差的。在2005年以前,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是逆差,但之后顺差一路升高。现在,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只占总顺差的一半不到。

500

也就是说,在2005年之前,中国和全世界一起赚美国的钱,但赚不到其他国家的钱;之后,中国全世界的钱一起赚,而且越赚越凶,现在是伙同全世界一起赚美国的钱了,轮到越南、孟加拉等对华逆差、对美顺差了。

500

中国也早就过了“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的时代了。比较2002年到2022年中国对波兰的出口构成,不难看出,中国已经牢牢霸占中高端到中低端产品,小电子还有一席之地,但衬衫、鞋帽之类已经“落榜”了。

中国依然在出口衬衫、鞋帽,但价值已经“微不足道”。随着中国电车的爆发性发展,中国出口和顺差将冲一波新高。

但这是有问题的。除了美国和欧盟,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经得住这样年复一年的中国顺差。人民币互换也是有限度的,基础是有足够的产品可以互换,否则中国就拿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货币,干什么用呢?

长期高额顺差也意味着持续的单向财富转移,要引起公愤的。

要平衡外贸,只有三个办法:

1、 各国增加对中国的出口

2、 人民币升值

3、中国增加对外投资

中国已经在世界上买买买了。从东西来说,中国已经买了差不多能买的一切了。购买地在不断转移,比如美国玉米转向巴西玉米,澳大利亚铁矿转向巴西铁矿,澳大利亚煤炭转向蒙古和俄罗斯煤炭,等等。但中国的消耗是有限的。随着中国制造向高端转移,原材料和能源的单位消耗实际上在降低。

中国需要大买的芯片受到美国限制,芯片设备更是限制多多,这两样本来一年加起来就是千亿级,现在逼着中国自己弄了。等中国自产化后,席卷世界是必然的,那时顺差更加离谱。

一直在奇怪,美国对中国芯片下手那么狠,为什么对C919的发动机和航电“网开一面”?现在看来,美国也在评估芯片封禁的影响。眼看只能放慢中国步伐,还不够慢,航电和航发方面中国离跨过门槛更近,留一只脚在中国不仅符合有关公司近期利益,也为长期竞争留有余地。弄到像芯片一样了,以后再回来都难。

增加对华出口的另一个途径是服务出口。最近欧美在华咨询公司、会计公司频受压力。会计公司拥有最详细的账册,这等于把中国关键企业的运行状态公开在西方面前了。这些公司都号称“专业”,保守客户机密,但在国家安全压力下,谁都不敢信任境外会计公司了。PwC澳大利亚分布眼下最大的丑闻就是把为政府做的加税研究私下向大公司透露了,不仅扰乱市场,也涉及违法。职业操守本来就是脆弱的东西。

咨询公司更是如此。很多以调查和情报为生的咨询公司实际上就是商业性的情报贩子,他们的职业注定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比如说,他们对于关注公司的理解只限于年报的话,就没有存在必要了;要搜集内部信息,这就涉嫌盗取企业机密,就是商业间谍行为。在宽松的时候,眼开眼闭就过去了;要收紧的话,一抓一个准。这和为外国新闻机构工作一样,宽严完全看怎么定位。

但是,旅游、留学是更大的服务出口。

如果更多的国家对中国旅游者开放免签,中国人可以到世界上说走就走,出国旅游必然极大增加。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达到1.55亿人次,出境旅游支出2546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支出20%。如果各国开放免签,这个数据可以轻易增加30-50%,短期内翻番都是可能的。

这是实打实的几千亿美元的逆向流动。

留学更是大生意。如果目的国彻底开放,每年100万留学生不成问题。按照每人每年10万美元的平均费用计算,又是1000亿美元。

但旅游和留学的前提是互相友善的大环境,由于西方媒体的恶意宣传,这在现在的西方越来越缺乏了。

另一个办法是压人民币升值。在日本制造打得欧美满地找牙的时候,压日元升值最后是瓦解“日本优势”的杀手锏。

欧美试过压人民币升值,压不动。现在的问题完全不一样,在广岛G7上,根本不提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原因很简单:中国制造成为刚需,中国从欧美已经买了能买的一切,人民币升值只能加剧欧美的输入性通胀,起不到抑制中国出口、增加欧美出口的传统作用。

欧美都能通过印欧元、印美元再对付一阵子,但人民币越来越大的顺差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压力要认真考虑。实行选择性、有时限的零关税以促进进口可以吗?关税是中国的主权事宜,只要不超过双边或多边协议的规定,主动降低总是可以的。这也可以对各国实行主动导向。比如说,欧盟是一个整体,但在中国-欧盟之间没有总体的自由贸易协议的时候,对法国、德国、荷兰部份产品主动、有时效地降低关税,顺便刺激刺激英国、美国、日本、韩国?

对外投资方面,欧美也是有苦说不出。中国对欧美投资在10年代前半达到高峰,中期后暴跌,以后一直维持在低位,原因不在中国,在欧美。

谁投资都不是为了扶贫,投资都是要有利可图的,都是流向有竞争力、有潜力的产业,也就是当地的强势产业。在当年的“反华歇斯底里”中,中国人投资街头鸡毛店都会被认为收集社区情报,在好一点的地段买一栋商业大楼都被提高到莫名其妙的高度,正常投资被反复审查,甚至批准后推倒重审,中国怎么可能大规模向欧美投资?

但向一带一路到处建设是有用的开始,还可以用实物或者人民币偿还。这不光是扶贫,也是重组世界地缘政治的大棋局。西方不断用“债务陷阱”吓唬,现在又想拼投资,没用。

中国的顺差与美国的债务有实质性的差别。中国的顺差代表的是巨大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給世界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中国反过来从世界进口大量的原材料、能源,拉动各国经济。要说公害,这好比早年中国的污染,一方面是危害环境,另一方面产出了大量物质财富,是“好的公害”。没有这样的“好的公害”,中国走不到今天。但中国的长期顺差问题真是要想想办法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