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疾速追杀 4》这部电影?

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比之前几作,《疾速追杀4》的主题野心有着本质性的提升。它更加强调了文本层面的内容,也让它与标志性的打斗设计结合起来,从而延伸了后者的表意范围。这让它不可避免地丢失了系列围绕“动作”而创造出的独特魅力,失去了不多言不解释的冷酷与神秘,但也依然以动作为核心,搭建了更具有情感化的成品。

由于前作铺设的既定范围,第四部必然无法真正完美地实现自己的意图,但其新尝试之于系列终结定位的必要性,是客观存在的课题。而从成片来看,以动作作为新尝试之手段的设计思路,以及目前水准的新特质与系列基础风格的结合,依旧让本作具有了可看性。

500

一方面,它给出了约翰威克对抗组织的全貌,用大量的戏份交代组织领导人的形象。另一方面,它则给予了约翰威克以外的角色们更多的行为动机。它对于约翰威克等人的人性化强调,在打斗中产生的肉体痛苦,以及被利用、压迫人性情感时的内心反应,都与系列前几作有着本质化的区别。

于是,这便带来了打斗设计--系列的根本核心--的更丰富表达作用,让其暴力具备了“组织施加暴力的无视人类肉体”与“反抗者从暴力中感受到痛苦的人类特征”。暴力引导出痛苦,后者成为了肉体与心灵上“被组织无视人类属性之感受”的象征,对组织的反抗就此被赋予了更显化明确的意义。

可以说,本作是系列中最情感化的一部,也是主题性最强的总结之作。情绪的浓烈与内核的深沉,让它既像是系列的延伸,是朝向最终作的升级,同时似乎也变得不那么“疾速追杀”了。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无疑是对于系列的超越,与此同时或许也难免是一种对系列的“推翻”。

开头部分,“对他人情感关系的维护与抹杀“,便成为了所有正反角色的重要表现。组织的法国领导人杀死门卫,以此威胁酒店老板,哪怕后者会分外悲痛。甄子丹饰演的凯恩,则在默默聆听女儿拉小提琴后被叫到法国人身边,以女儿的自由和生命进行威逼利诱。作为对抗组织一方,真田广之与女儿的互动也被重点刻画。随之,对抗的内在逻辑便成为了“亲情”,所有人物都绕着它运行,酒店老板和凯恩被迫听命,与约翰威克对立,而真田广之则是约翰威克的延伸,约翰威克的亲情动机早已在几部作品里刻画完成,因为妻子与亲如家人的狗的死亡带来的家庭毁坏,而走上了杀穿组织之路,此部便无需再述。

这样的思路,显然是为了让终结篇的本作与第一部的开头完成首尾呼应,让系列以“亲情的反抗”开始,也以更加扩大升级的“个体亲情之上的群体人情的革命”而结束。而在世界观方面,本作对于组织具体形态的完整描述,对于最高层的涉及和杀死,也是最终篇里“终结未知悬疑信息”的必要步骤。

这样的反抗性,在电影开头的部分便得到了揭示。约翰威克杀死了沙漠里的组织高层,强化了他在本作里“灭掉组织一切”的终极目标。而在组织一边,法国人面对酒店老板与凯恩时同样的“优雅饮食”---喝咖啡与吃蛋糕---特写,结合着此刻他对二人的亲情与友情的拿捏,则带来了他以人情抹除为核心去统御下属的行为。双方基于亲情的“互相杀死“程度的高度对立,亲情的报仇与抹除,上层统御的反抗与施加,引出了全片。与此同时,法国人对下属的“无人情之杀手武器”与下属自身表现出的“人情特质”,也就此产生了对立,并成为了后者反抗与革命的核心诉求。

可以看到,本作试图摆脱系列前几部中的动作戏定位,让它不再是相对单纯的“对暴力的花式呈现”,而拥有更多的叙事意义,让其暴力性成为极端情绪--及其背后人性之存在--的表现载体。对约翰威克等人而言,它是对组织统御自己的反抗情绪之烈的表达,也随之彰显了自己基于肉体反应与内心情绪之上的“人类属性”。而在组织一边,它则表现出了对下属“无视其人类肉体疼痛”,具备“抹除人性“之特点的统御风格。在电影的第一幕,暴力动作对人物内心的指向作用便得到了明示,约翰威克对着木桩打出的满手鲜血被特写呈现,强化了他“对抗组织而磨练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即失去家庭的痛苦。

500

这种围绕亲情、友情的痛苦之情,带来了人物不同于组织对其定位的人类特质,同样也构成了他们反抗组织的重要动机。这样的特质,体现在了领导层之外的几乎所有人物的身上,由此赋予了他们基于各自诉求而处于不同立场的打斗,以更多的内在意义--受制于组织的“被迫无视自身感情”,以及基于自身感情的反抗,此二者共同处于组织的笼罩下而无奈对战。由此,电影便为打斗段落增加了戏剧层面的主题表现力。

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场打斗,是凯恩对日本人的部分。凯恩因为保护女儿而对敌日本人和约翰威克,日本人则为了与约翰威克的友情而不惜牺牲与女儿的相处,二人在约翰威克离开后的单挑便由此具备了非常强的对比性,却又让双方都带上了极度的无奈情绪:同样拥有女儿的凯恩完全可以共情日本人,却由于法国领导人对自己的胁迫而不得不杀死对方。进一步地说,对日本人忠于约翰威克之友情的观看,也会打动同样是其旧识的凯恩,引导出凯恩的立场转变,与约翰威克一起反抗“以抹杀情感而统御自己”的组织高层。

动作段落的丰富表达意图,也体现在了导演对细节的设计上:凯恩最后对日本人摘下了墨镜,露出自己的眼睛,意味着他从“无感情的组织杀人工具”到“情感化的个体”的内里展现。而在与俄罗斯帮派的打斗段落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系列此前罕有的表达方式。约翰威克被打倒后的晕眩、思索与再起,被近距离的慢镜头表现出来,不复系列此前的中远景镜头与流畅节奏,由此突出了他的内心--从复仇之情的被挫,到对往昔家庭的回忆,再到力量的二次点燃。

被领导人统御的所有人,正是在自身感情被控制、要挟、抹杀的情况下,处于持续的痛苦之中。顺从者实属无奈,反抗者则出于悲愤。这样的深沉与激烈的情绪,其痛苦指向的“人性特质的被扭曲与全力维护”,在动作段落中具象成了手段上的暴力画面,以及特写近景中“对暴力的肉体与心灵的反应”,也成为了几乎所有动作段落中的暗红色光线的所指。

在动作段落之外,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到电影对人物类似走向的塑造。例如,酒店老板在丐帮头领和约翰威克的面前,都强调了自己杀死看门人的无奈,并表示必须服从组织。而俄罗斯女人被迫处于金牙领导人的麾下,抓到了约翰威克,但也表达了自己“必须跪在杀父仇人的面前”的无奈,并且以报仇的条件加入约翰威克的阵营。

而在组织领导人一边,电影也做出了围绕“暴力”与“痛苦”的反向呈现,并给出了更加丰富的意义说明。在约翰威克对阵俄罗斯金牙段落的更早部分中,导演便给出了此段打斗的内在定义:在谈判的时候,镜头反复给到俄罗斯大亨把玩着的纸牌,这是领导人的玩法规则,似乎与暴力全无关系,但其导向的却是在纸牌赌博之下的“死刑宣判”。这无疑是对领导人统御下属的方式呈现,以一种极度高姿态的无情方式,给予对方以极端的结局,似乎一切宣判都只基于纸牌游戏的“理性”,哪怕宣判的结果会带来对他人的生命抹除。这样的做法,无疑将杀手们当成了自己规则控制下的“物品“,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性规则而随时“销毁处置”。

这也正是法国领导人在本作,以及系列各作里高层的一贯做法:为了实现杀死约翰威克的目的,以越发提高的价格随意地派出杀手,让他们无意义地去死,在本作里更是胁迫了凯恩和黑人。而在纸牌赌博的段落中,约翰威克、凯恩、黑人也表现出了基于动作的反抗成功--赌博输掉的约翰威克无视结果,直接打伤了大亨,这带来了对上层规则的打破,以自己的方式而行,而面对大亨“吸入强化气体”的先劣势后战胜,以及大亨再次吸气后的逃跑,则说明了上层的资源优势丧失。

俄罗斯大亨的表现,与法国领导人有着同样的倾向。此前,法国人的定义已经有了“饮食”的表现。而后,这样的表现则进一步地丰富了。在两次胁迫黑人的段落中,法国人先后观看了“骑马击剑”和“歌剧”,象征着自己对后者的绝对统御。而击剑的部分更是尤其出色,与“暴力和痛苦”密切相关--黑人在此前对约翰威克展示了善意,他那条跑在外面的狗与法国人控制下的“围栏中的马”形成了对比,说明了他与剑客的异同:同样的武器使用者,却不像后者那样受制于法国人。而对黑人,此刻的法国人则给出了暴力的统御,将对方伸出的手钉在了桌上,让对方自己拔出,随后才握手。由此可见,法国人与黑人的“握手合作”,必须在“随意地给予对方痛苦以让其服从”的前提下进行,名为合作,实则不在意对方痛苦感受的压迫。他只是将痛苦作为压迫手段,而无视了对方的肉体体验,因为在他看来对方“不算一个人”,而黑人的反应则显然是对这种定义的否定。

500

在最后的决战部分中,约翰威克等人对组织的反抗得到了最终的升级,而上述的种种表现手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作为决战的序幕,电影强化了“对旧有统治秩序进行革命”的概念。作为新势力领导的酒店老板与法国人接触,革命的信息首次得以明示:二人站立在《自由引导人民》的著名画作之前,先是轮流坐在沙发上,而后则分居两侧,形成了潜在的角力对抗关系,而描绘法国大革命的画作则无疑带来了“推翻旧政府”的信息。

对于统治系统本身的推翻,也正是决战的意义,以酒店老板为首的“情感化阵营”对抗“无视情感阵营”的法国人旧组织。在约翰威克获得与法国人签订决战协议的资格时,其阵营的情感化特征便有所展现:给予他烙印“资格”的俄罗斯女人,正是因自己的丈夫之仇得报,方才帮助了约翰威克,签下了血脉誓言一般的坚固关系。而在决战开始后,双方阵容中的参战者也进一步地呈现出了“血肉之人”与“纯粹武器”的区别,承接了此前法国人下属“击剑手”的含义。法国人对约翰威克直接说出了这一点:“你只是一个杀手”,而约翰威克自己则对酒店老板做出了相反的表达,“在我的墓碑上注明丈夫约翰威克”。

上述对“约翰威克”的定义对比,让旧组织对约翰威克等人的“情感抹杀”得到了升级,变成了对“人性存在”本身的否定。在法国人看来,他们只是武器一般的存在,远远称不上一个人,因此其肉体与内心的痛苦都是不重要的,反而是自己要挟控制对方成为自己武器的手段。这也正是他此前对黑人和凯恩做的事情:对前者施加肉体痛苦,对后者则以亲情威慑,让他们为自己办事。而在另一方面,约翰威克阵营则以“人性彰显”为标签,在战中,约翰威克对黑人爱犬的拯救,以及凯恩最终觉醒对约翰的友情,让二人加入了约翰威克的阵营。

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不同于系列传统的“打斗中的内心化展现”,也随之得到了更多的含义。此前,它们是约翰威克的内心情绪表达,展示了他对于反抗组织的激烈、动摇、坚定。而在决战中,由于“人与武器”的对比被明示,由慢镜头与特写而表现的受伤、痛苦、激烈,便形成了对约翰威克的“人性化”表现,这也正是他反抗组织的理由所在:自己是人类,而不是武器,必须为了争取从武器中的“人性解放”,即他们在系列中始终追求的,从组织统御下的“FREE”。

这样的设计,也正承接了系列对打斗表现方式的变化方向---从一开始宛若杀人兵器一般,倒下后直接爬起的约翰威克,到第四部里会倒下挣扎、痛苦呻吟的约翰威克,正是约翰对组织反抗逐渐达到终点的对应表现,“从一个感受不到肉体与内心痛苦的武器,逐渐变成了通过反抗争取的人性化形态”。在打斗段落中,约翰威克与杀手们也呈现出了围绕“痛苦”的区别。随着近距离镜头的突出,接近人类的前者会倒地、蜷缩、挣扎,而后者则更多地出现在中远景里,且镜头不会更久地停留在他们身上,于是他们便只是一个“武器”,几乎没有什么肉体痛苦,简单地被打击与死亡。

而如此属性的约翰威克对组织的反抗关系,则以一组非常有趣的设计得到了具象化呈现。开战时,法国人指挥手下提高了约翰威克的悬赏金,约翰变成了非人化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而约翰自己则以个体人类的姿态与因其“名字悬赏”而出动的杀手“武器”们进行打斗。而在法国人面前的巴黎市区地图与模型,不断地与实际地理位置中的战场进行画面上的溶入溶出,让约翰威克的抗争直接变成了对“法国人掌控之局”的反击。到了室内一场打斗,这样的镜头语言则再进一步,以一个鸟瞰的长镜头拍摄了约翰威克的持续战斗,高空俯视下的房间与人物仿佛是法国人桌上的模型一般。

最终对枪的段落,无疑是值得特意提及的。电影提供了一个假象,让新势力的反抗似乎成为了对旧秩序的另一种延续。约翰威克和酒店老板想要推翻法国人,但他们却遵循了旧秩序的规则:同样的“纸牌游戏”,却不再是对俄罗斯大亨时的破坏牌桌,而是遵循到底,以旧规则的方式,让约翰威克作为代表杀上山顶,完成与对方代表凯恩的决斗。二人的决斗,也让这样的表达达到了极致的程度--中世纪决斗一般的规则,对应着革命之前的旧秩序,二人作为朋友却要被当成各自代表的“武器”去厮杀,出现在始终保持的对称构图远景之下,让旧秩序压过一切的控制力得以强化,完全笼罩了二人,并模糊了他们的受伤姿态,完成了对其“人化”的抹除。事实上,以决斗的中世纪式为引导,这样的反抗也隐约间对应着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各党派轮流上台,其本质却没有什么变化,谈不上真正的“革新”。

然而,到了结尾,电影却反转了上述的信息。约翰威克打破了决斗的规则,杀死了依然固守之的法国人,完成了对俄罗斯大亨一幕的再现,以自己的新方式进行革命,定义了新的秩序。而作为革命的意义与实现,电影也给出了那个冲击性的结局:约翰威克回想起了妻子,最终死亡。这让电影似乎落到了悲剧的氛围,但这也正是约翰威克对反抗的最终实现瞬间,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彻底的“人类”,而不再是那个---被系列粉丝调侃的---“死不了的机器”。也只有这样,他才实现了对丢失家庭的回归,赢得了自己的救赎,通过与妻子合葬一处的方式。最终死在教堂之前的镜头,无疑是对约翰威克获得救赎的提示,他从被当成武器的宿命中挣脱出来,重新成为了拥有家庭的人类。

500

不得不说,《疾速追杀4》的创作野心肯定是系列中最大的,甚至与前几作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在重头戏的动作部分,它试图赋予剧情层面的含义,随之也带来了作品对“主题”的强烈诉求。于是,文戏的比重和人物的塑造也必然地提升了,所有的人物都要有具体的内心,由此让他们对动作段落的“参与”具备各自的驱动力与行为动机。在延续系列“绝对核心的动作内容”的风格特点的客观要求之上,这样的思路可以充分运用动作部分,几乎是实现叙事野心的唯一解法。

然而,以《疾速追杀》系列为对标物而言,这依然带来了很多成片中的“不够疾速追杀”之处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约翰威克系列的迷人热点:从头到尾的动作主导,以及“世界”和“人物”隐没于未知迷雾中的奇幻想象空间,二者共同造就了作品的混合性风格---诡异与抒情,血腥与浪漫,“直给”与“隐晦”,简单与复杂。

在此前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约翰威克之外,所有的人物均没有太多的内心呈现部分,拿出来的以表层行为为主,对约翰威克的友敌态度也随之变化不定。这样的人物塑造,让他们在杀手世界中的身份、立场、逻辑,都变得不够明确,与同样戏份极少的组织全貌结合起来,构成了宏观的世界观与微观的约翰威克冒险事件的未知性。前者只是在引发打斗的前置环节中偶尔露出某一局部环节,后者则只是经由打斗中的交流台词中偶尔提及“过往”,均以打斗为中心进行构建,且在很大程度上“终止于打斗本身”。这反而提供了观众窥探其世界整体运行系统的线索,其巨大的想象空间丰富了这个世界的魅力。

而由这些文本内容让步而得到的,便是充分的打斗动作段落,这也正是这个杀手世界最为标志性的最显著特点:无固定立场而以利益--以反复出现的悬赏金额更新发布为代表---驱动的暴力杀伐。与之配合,充斥始终的暗冷色调,也带来了系列一贯的压抑氛围。这也是动作段落在爽快观感之外的描绘世界功用。

而在第四部里,随着组织的完全现身,各人的内心动机显化,系列最重要的“神秘”特质也削弱了。而一旦想象空间不再存在,那么给出的确定性产物往往是不足以匹配想象的,难免显得有些无趣。而动作段落的戏份也会随之减少,像本作最开始的三十分钟便全无打斗,以文本铺陈为主。而在打斗段落中,由于人物“带着动机”的参与姿态,以及段落承担的叙事表达功能,他们不再如前作一样地“简单地进入打斗,简单地获胜或死亡”,而是有了呈现情感内容时的诸多镜头与行为。

这样一来,打斗本身的流畅与“酷感”,那种放开一切思考的纯粹享受,便必然地消失不见了。这也是这部作品在整体上的独特性,无论是动作还是文戏,无论是对事件还是人物,观众都无法再像此前那样地沉浸于动作观感与氛围质感,去感受那种“暴力放大后的酷”,而是需要思考人物,追随导演的主题表达。而这样的主题,在前几作里更多是隐藏于影片背后的,且非常薄弱。

而就本片来说,虽然它做出了主题表达的更大野心,但由于动作先行的必然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的文戏终究比例较少,便让相关的表达停留在了“提出简单概念”的程度上,而远远不够深入人心,更谈不上什么打动力。诸如酒店老板这样贯穿系列的人物,由于此前的表现较为“功能化”,只是为约翰威克的打斗提供辅助的npc定位,当本作突然给出了他与看门人的细化友情内容,并直接将之推掉了“被迫直面友人死亡”的最终阶段时,便不太可能避免其表现力过于单薄的问题,更不用说第一次出场的凯恩和黑人了。

从成片而言,导演做到的至多只是“构架出了一个表达清晰的主题系统”,却无法达到真正的丰富有趣。于是,本片就显得有点“两头不讨好”了:纯粹的动作享受被削弱了,而追求的主题表达也只是中庸之姿。好在,导演深知系列以“动作”为根本的卖点,文本的增加配合了电影总体量的扩大,本作达到了十足扎实的160分钟程度,这让内容在文本要求更高的基础上,依然充分确保了动作部分的量与质的绝对值。

500

可以说,《疾速追杀4》失去了一些系列的神秘感与杂糅魅力,以及对凸显暴力美学的相对简单侧重。世界的瑰丽想象空间弱化了,一切变得更加分明而平淡起来。但是,这其实是系列完结作的收束定位给予的一种必然结果,导演依然确保了血腥、打斗、暴力、压抑色调的一贯风格,延续了系列迷人的独特氛围感。而在这个基础上的主题表达性,二者结合之下的系列最大野心,既有风格与升级诉求的并立,其首次增加的情感力,也让这部作品在评论界获得的高口碑,变成了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

这样一来,它很好地完成了系列延续与终结的职责,让《疾速追杀》保持住了大体上的独特性,在某种意义上就像《疯狂的麦克斯》系列一般,成为了自始至终的“非传统邪典”,而没有跌落回传统叙事的普通动作片的那种庸常之中。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