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立?

回复2

  • 君君臣臣,君不君,臣不臣。你翻译一遍再说,顺便了解下这对话的场景。你说礼是儒家的核心都比这个强。然而儒家核心是仁,目的是社会大同,人人安居乐业。礼也只是手段。孔子追求周礼,也只是希望用礼约束诸侯权臣,使之君君臣臣,臣子听君,君听天子,如此权利便可集中起来,诸侯间少战事,权臣可以少损公肥私,诸侯治理好国家,臣子帮好诸侯治理国家,如此百姓便可安居乐业。君王要像君王的样子,履行君王的职责,这便是君君,同理臣臣如是。若君王为自己欲望驱使百姓,权臣为了私欲不顾王法,欺压百姓,这便是君不君臣不臣。夫为妻纲,简单说,夫是妻的领导,你该不会以为夫是妻的主人吧。这可是两个概念。
  • 说的很对一切都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延伸。原本还是正面意义,延伸后就成了三纲五常完全的消极意义,孔子只是观察到了社会总是有上下之分的,例如 老师与学生  师傅与徒弟,父亲与儿子,老板与员工,这些上下关系的存在一天,孔子的说法就有效,孔子说了上下关系遵从的原则,但并不能引申到孔子谈的是阶级,请问父子之间如何阶级划分,君臣更像是职位的划分,引申到三纲五常就是汉朝开始的,这明显和孔子说的不是一个意思。比如孔子要求父慈子孝,臣忠君仁。三纲五常基本上取消了对上该有的要求,只强调下绝对服从上。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