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的“词穷”困境:表达能力下降因何产生?

  • 不止是读书少的原因。传媒大环境也有责任,除了自媒体大白话之外,新闻媒体也都是千篇一律的新闻体,而且推送的算法也都是新闻体优先,审核的这种偏好,你想写个非新闻体的时评,多数时候算法那关都过不了。这也就慢慢的把作者们都规范得中规中矩了,主流的网站几乎都是这种干巴巴的东西。以前的报纸可不这样,顶多前两版是,即便是头版也有嬉笑怒骂的文章能刊登,现在能过审吗?至于后面的版面就更丰富了,也有意思多了,一般总会有文学向的版面,文化人看看报刊杂志顺带着读读书潜移默化之间也就会了。不像现在,文学变成小众爱好了。

回复2

  • 近十几年随着互联网普及带来的受众变化,互联网大环境就是迎合流量,迎合低俗,劣币驱逐良币。
    喜好推荐算法让很多人找到了同类,更加盲目自大,互联网从获取新知,变成了找认同。
    爽文,爽视频,越来越鼓励不动脑子不思考。
    更别说很多媒体和编辑们现在背负的压力越来越大,专业能力被干扰,越有操守的越难受。
    深度好文吃力不讨好,还容易被扣帽子,不如写爽文的,赢就对了,越来越多人选择打不过就加入,一起割韭菜流量。
    结果就是,读书少见识低,没有科学素养甚至不知逻辑为何物的人凭借人数优势大行其道,倒反天罡,错误观点被高赞顶起来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数学计算错误都能被高赞,已经越来越离谱和搞笑。
  • 假大空的八股风格,我们耳熟能详🤧🤧
    有时候为了突破窠臼也会有创造性,比如“肢体冲突”😆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