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2条
-
寒门的出路一直都在:父母提高自身认识能力,然后教育孩子,逐代递进。注意,我这里说的可是提高认识能力,不等同于多读书,读书多而能力差的太多了。但问题是,认识能力差导致贫寒,同时又不愿意认同认识能力的差别,非要求用你们自己理解能力范围内的东西比拼不可,为了屁股位置连国家民族整体的发展都可以不顾。你这表达的是一种态度,不是真理或事实。对这种态度,讲道理绝不是根本性的解决办法,需要以有效的强制力量为后盾,用多种综合的实践手段去解决。所以我不打算说服你,而只想对能明白道理的人讲清道理。
我没有把勤奋贬为无用功,相反我再清楚不过地完全承认勤奋的作用,而只是在贬低过分且简单的勤奋,这种勤奋几乎不产生正面结果,内卷就是其直接结果——卷起来不能产生更多利益,大家都没好处,而创新却可以做到产生更多利益。你这里完全是故意歪曲我的意思。
我说过简单勤奋,对应地就有复杂的。复杂勤奋不是实践上勤奋,而是认识上勤奋,且要用更少的勤奋获得更多更深的认识。西方人实践上懒惰,但认识上并不懒惰。他们的认识发展历史,从教父哲学/经院哲学到古典哲学再到马克思主义,是唯一一个独自和独立走通了这种认识发展道路的地球文明,这种认识上的走通,催生了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参见我写的独立文章《哲学和一般性的社会科学可以研究中国问题,但不可以有中国特色》,里面详细说过),在这个方法论不成熟时,近代科学就诞生了。你要拿我们去比,就需要拿出对应范围和水平的中国认识发展历史来。这个认识发展历史,是远在工业化之前的,别胡扯什么工业化时代的实践作用。
我反对的是做题家教育,不是在拒绝做题。这也是你在故意歪曲我的意思。做题家教育,是将所有的题型做尽,拼谁在同样时间内将大量做过的题目做对得分最多。而我说的思维能力教育,也是做题的,但区分能力是要看面对没做过的东西谁有能力做得更好。前一种教育,目标是听命行事的劳动者,后一种教育的目标,则是自主创新者。普及和加强做题家教育,会试图毁掉具备创新潜力的学生,而这些学生的潜力,是他们父母和祖父母多代人接力式的复杂劳动的结果,而你们这些所谓公平追求者们,却将毁掉别人劳动成果为自己谋利看作是公平,这和美国政府在主张世界和平是一样的逻辑。
你说的学区房价高等门槛问题,恰恰是你们这些所谓的公平追求者促成的。教材都不好好编写了,不给家长有能力的家庭以自主教育的时间,强行抹平有和没有认识潜力的学生之间的差距,而只是补课做题拼简单勤奋。这导致了考分可以由简单直接的手段决定(而不是由复杂的认识能力决定),催生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地域性的整个生态,包括学区房。你们自作自受得病,到头来还非得给健康人吃药来治病不可。
而思维能力,是不能和金钱挂钩的——你就算是亿万富翁,想提升自身能力也只有自己老老实实和其他人一样组做。这就是网上众所周知的富二代们被人看不起的原因——老子们再有钱也难让儿子们有能力。我说的面向思维能力教育,根本就不可能和金钱等同,也根本就不是西方搞的那一套体制——准确地说,这是世界上尚无人做过的事(当然需要我们自己创新)。
认识论教育是需要的,但不是高强度,而是要高效率——要尽量用最低强度的训练获得最好的能力。你只会死记硬背而不懂能力是什么,所以才会理解为高强度训练,并且你连这种认识能力的高强度训练都没做过,而只知道做题。
你想把DeepSeek团队的成绩归功于题海训练,也很简单。但你需要引用真正的事实数据:有多少人做了题海训练,其中有多少人有真正的创新成绩,这个比例太低的话,甚至连50%都达不到,那么真正导致成绩的大概率不是题海训练。
堂吉诃德脑子有什么问题,你该问塞万提斯去,那可不是我写的小说。财富上的精英和认识上的精英则根本就不是同一群体,你这种混淆概念的说法,其实还是为了你们自己屁股的位置什么都不顾——连这样做最终有没有出路都不管。 -
这段文字加入高中语文阅读理解。
热点
- 1 宗庆后弟弟公开宗氏族谱 16.8万
- 2 宗庆后不止这四个孩子 13.2万
- 3 印度的远程轰炸机 12.1万
- 4 18亿美元的隐秘信托 11万
- 5 日本天皇的名字…丑? 6.1万
- 6 论文称高速路增儿童拐卖 12.7万
- 7 俄沦为二流军事国家? 19.8万
- 8 以色列大举轰炸叙利亚 9.4万
- 9 中国教育“拉美化” 10.1万
- 10 印度想追回失去的时间? 10.5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投资者保护”:守护你的财富,共筑理性投资路
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次波动都暗藏机遇与挑战。你是否曾因信息不对称而迷茫?是否遭遇过投资陷阱,让辛苦积攒的财富受损?又或者有过慧眼识珠、收获满满回报的成功经历?无论你的经历如......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人口暴跌论,其本质是数字游戏,用经验推测... 评论 186 赞 22
-
3还记得那对抱怨中国旅行各种不便的英国情侣... 评论 70 赞 14
-
4我有个疑惑,为啥现在鸡蛋这么便宜 评论 66 赞 1
-
5中国人现在向别人推荐甜品的时候,爱说“这... 评论 51 赞 13
-
611名“高考状元”选择学医!一地放榜 评论 46 赞 2
-
7台湾军演又现203毫米巨炮,能打核炮弹,... 评论 44 赞 6
-
8全网热议!澳女在中国乡下旅游,半夜突发急... 评论 37 赞 15
寒门不靠做题如何突围?难道靠父亲的推荐信?还是靠家族百亿创业基金?以“中国勤奋数千年却未诞生现代科学”为由,将“勤奋”贬为无用功,却故意混淆了两种“勤奋”:一种是封建制度下服务于科举功名的重复性劳动,另一种是工业化时代依托科学思维的创造性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科学归功于“懒惰文明”时,你选择性遗忘了:牛顿的微积分诞生于瘟疫隔离期的苦思,图灵的密码破译扎根于战时计算的题海。西方科学史的本质,恰恰是“快乐教育”叙事最尖锐的悖论——真正的创新从未脱离过艰苦的思维训练,只不过精英们总爱给自家书斋里的苦功贴上“自由探索”的浪漫标签,却将寒门子弟的题海污名为“机械重复”
你的论点“做题家创新者比例多低”,却拒绝直面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在学区房溢价300%的北京、补习费占家庭收入60%的香港511,寒门除了做题还能选择什么? 当美国常春藤校友子女录取率是普通申请者的6倍时,某些人却要求中国底层在毫无资本加持的荒野中凭空长出“科学思维”的参天大树——这种论调无异于要求沙漠里的旅人放弃寻找绿洲,转而“创新性光合作用”。
更可笑是一边批判“做题家教育害人”,一边承认“不勤奋什么都得不到”,却在最关键处露了马脚:他们口中的“科学思维”,本质上仍是需要高强度训练的认识论工具。DeepSeek团队能在算法而非算力上突破,恰恰源于成员们从小被题海训练出的“约束条件下最优解”思维——这种能力与你推崇的“高超认识能力”,根本是同一种认知基因为不同阶级贴上的差异化标签。
更荒诞的是,当你将“快乐教育”与“做题家”比作堂吉诃德与风车时,他们故意隐去了这场决斗的真实战场:风车是虚妄的,但堂吉诃德的矛尖始终对准的,是寒门子弟试图攀爬的那架真实存在的阶级梯子。而当精英们用“真理”焊死梯子、用“快乐”粉饰特权时,真正的悲剧不是“决斗无意义”,而是他们早已偷走了决斗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