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我们公司使用国产芯片替代国外芯片的事

  • 8155就是高通几年前的手机移动平台芯片855,你觉得它的性能打的过同时代笔记本的低功耗芯片吗,更不用说标压的桌面级芯片。后者制程往往不是最新的,性能却吊打最新制程的移动芯片。制程并不直接影响算力,架构的影响还实在些。“8块40纳米的算力才勉强达到它一块7纳米的,功耗是它的接近10倍”这么离谱的言论不知道怎么来的,有任何根据吗?
    新制程当然有优势,但你说的全部功能,按合适架构设计一个40nm的芯片完全能满足,能耗也不是大问题。桌面平台跟移动平台功耗差异更多是因为x86的复杂指令集与arm精简指令集在处理不同任务时效率有巨大差异,各有擅长而已。

回复2

  • 不错,台式电脑CPU常会出了同样制程,不同级别的芯片算力相差近倍的情况,或者说相差一代的老制程的芯片的算力和新制程的低端芯片算力一样,甚至更强的情况,这不是新制程不给力,多了一倍的晶体管没用,而是人为的,开始是芯片生产过程中有不良品,不良不是上面所有晶体管都坏了,是有一部份晶体管坏了,报废可惜,就屏蔽和锁死一部份晶体管,当低性能版本,或腌割版给客户,就是所谓处理器的低级产品,便宜卖,完好率高的,就是全性能版本,做高级产品卖高价,到中后期,就是良率提上来了,大部份是高级产品,也会把一部份良品人为的腌割,把性能降下来,当低端货卖,如果不腌割,都是高性能,谁花高价买高级品。明白了吧。高通的8系列,全是高级产品,不存在人为腌制的问题,比不同制程是拿同样的8系列,同样的高级品,只是制程不同来比。高通的腌割品,叫6系列。上一制程的8系列的算力是经常高过现在制程的6系列的。你这种拿不同系列,拿高级和低级品来比制程的算力,是耍赖的玩法,要比制程,就不同制程的高级品对高级品,低级品对低级品。而不是田忌赛马那样耍赖。
  • 相差一代,比如7纳米的算力不一定吊打14纳米的,这是对的,你说40纳米制程的芯片和7纳米的算力差不多,完全是扯淡,同样大小的芯片,7纳米的晶体管数量是40纳米的晶体管数量的差不多8倍,还不说算法指令集差几代的改进,如何能做到算力差不多?你跑个分给我看一下?桌面电脑处理器性能是比手机强悍,但能耗也大好多倍,一个手机处理器就10瓦左右的功耗,你台式处理器不要4,50瓦?整个电脑不要1,200瓦?就算你5颗台式电脑40纳米制程的芯片的算力达到手机7纳米一颗8155的算力,就相当于5台台式电脑的耗电,冷却风扇5个,3个15寸4K屏,这些附属系统也是耗电大户,不光是CPU,你系统总功率是不是接近1千瓦?很多油车的供电的小电池都没有1千瓦,除了车机,还有很多耗电的地方,比如启动电机,窗机,雨刷,大灯,坐椅加热,电动坐椅,影音娱乐,剩自冷却风扇也要耗电,都要靠这块电池和跑起来才能发电的几百瓦小磁力电机,电源系统要崩溃的。所以车机的能耗是必须要控制的,用手机的处理器改装是有道理的。当然,电车能耗的限制要好不少,但也不能这样车机就一两个千瓦的能耗,影响里程。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