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五十多岁的挺多,谁看过前南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 席亚洲 公众号:亚洲火车总站
    没必要挑架吵
    现在楼主倒是喊着要挖这些老电影的深层内容什么的了
    然而当年同一波人反感的也是这些电影
    问题不在于这些老电影不好,问题在于当年反反复复只有这些电影可看
    今天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视野早已打开,对于这些其实并不怎么出色的老电影当然不可能再产生非常强烈的感觉
    讲真,这些南斯拉夫电影也是我这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可能比更上年纪的一批人更有好感,毕竟没有那么腻烦
    但是真正回过头来看,这些电影的美好,大部分在于上影厂的翻译和配音,为这些一般般的电影重新赋予了惊艳的文艺感
    南斯拉夫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影片中出现的轻武器很不错,毕竟是战后继续生产了很多年德国轻武器的国家,但是影片中出现的其他道具一般,都是T-34和SU-100涂铁十字冒充德国货
    影片本身的“文戏”和“武戏”其实和同时代西方或者苏联的优秀电影相比的话,都只能说一般般吧,很多名台词说出来之所以特别带感都是因为我们老一代配音表演艺术家们的重新赋能
    至于美国电影只有感官刺激,那就真的,我实在是不想跟你讨论什么了哈哈哈哈哈

回复6

  • 你在东北待过,一定知道贱皮子啥意思吧!不要乱评论,不在线啊!人家讨论的是影片的意义和艺术表达,你却专注于武器道具的瑕疵等硬件,南辕北辙。
  • 白马菜农 病退小职员
    不只是南斯拉夫电影,同期电影几部也是极为优秀。如法国《老枪》。美国《罗马假日》、《茜茜公主》,苏联《办公室的故事》等。你有点狭隘了。当年穷,外汇不多,引进的都是精品
    可不是什么漫威,美国影片曾经不错,我也很喜欢,但你有点爱屋及乌了。你看过多少美帝经典
  • 你这说法就不认同了,有几个那个年代的人会反感那几部电影?那些看电影比现在众多神剧好看太多了,桥,老枪,还有那法国对眼打飞机的,这都是印象刻在骨子里的。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如果我…在现场上牺牲……你要把我埋在那山岗上………
  • 当时的电台还有个节目叫“电影录音剪辑”,都是些经典的译制片,电台加了些辅助性的旁白,精彩的配音让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很有识别度,虽然只有声音,但画面感十足。那些电影除了看了好几遍,电台里也至少听过十遍八遍,所以几乎所有人都能对里面的经典对白脱口而出了。。
    “一直往前走,不要往两边看”“走过去就会融化在蓝天里。。。。”
  • 老兵老兵 保卫祖国流过血,建设祖国流过汗,此生无悔!
    年轻了。去年看人整理出来的六七十年代放过的电影,足有几百部,对了光你上海的儿童动画片都有几十部。
  • 平常 无尽世界。
    这两部片子都是北影厂译制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译制配音阵容星光熠熠。译制导演是著名的第三代导演凌子风,鲁非给瓦尔特配音,葛优他爹葛存壮给“假瓦尔特”配音,于蓝给女特务配音。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