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君列传》欣赏司马迁文章

回复3

  • 就以最如实记录的《盐铁论》来说,全部是是朝堂上各方对盐铁国策争论的记录,可这么重大的国策,要执行哪一派的政策,依据是什么,后果如何,对方反对意见如何,依据是什么,这些你可以看到,但真正政策推行开来,还需要大量的其他记载,比如货值列传来加以佐证印证。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如果都细细去细数每个人的看法和依据,一件事就可以写一本书了,在简牍时代,可能吗?所以,史官记载历史,必然是会有概括,有褒贬,比如春秋里,往往很概括“XXX弑其君”,前因后果,可讲可不讲,但事件核心概括写出了,事件定性也很清楚,褒贬态度从而也在史书里了!
  • 实录你看过多少?那玩意你确定你是从文字里看出褒贬臧否而不是自行对照第三方历史脑补出来的?
  • 中国的历史记载,从来都是有价值判断和取向的,从最早的史官记事,笔下都是有明显的褒贬臧否,比如大臣弑君,即使到后世明清皇帝实录,看着事无巨细地记,笔下措辞还是有褒贬臧否。像你所说的客观中立,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行文会很啰嗦,像记流水账一样。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