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禁”的皮卡——中国人的新座驾?【轩讲】

大家好,我是谷智轩。相信不少小伙伴都知道,美国人钟爱皮卡。我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每天在路上看到最多的车,确实是各种大排量、大尺寸的皮卡。在美国的汽车销售市场,福特F系列、雪佛兰索罗德和道奇公羊——“三驾卡车”常年霸榜前三,地位无可撼动。皮卡集代步、运输、旅游多功能于一身,开着皮卡度假郊游、出门买菜,早就成了美国郊区中产“汽车文化”的标志。然而在我们国内,皮卡却长期受到各种限制 ,销量不是很理想。一台平平无奇的福特F-150,在路上的回头率可能不比法拉利低。但就在最近,公安部发布消息表示:为了落实便利货车在城市道路通行有关措施,目前全国97%的地级以上城市已取消了皮卡车进城限制。本期《轩讲》就来聊聊,被“解禁”的皮卡,能不能在中国迎来新的春天?

500

500

皮卡是英文“Pick-up”的音译,这个说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农村。早期的皮卡,车身的前半部分是不折不扣的轿车,而后半部分,是具有开放式货箱的货车。由于这个设计,司机和乘客可以很轻松地把物品抬进货箱,这个动作也是“Pick-up”车名的由来。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卡的设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个名称仍然保留了下来,成为了这类车辆的通用称呼。

皮卡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当时的苏联,有一类颇受好评的军用越野车,叫嘎斯 -69(GAZ-69),这种车的前半部份可以装人,后半部份可以运货,还能适应各种恶劣地形,除了坐着很“颠”以外,也没啥太大的缺点,所以被广泛出口到了中国以及东欧各国。嘎斯-69既是苏联和华约军队的标准装备,也被广泛运用在农村运货等领域。进入 60 年代以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不给中国卖这种车了,所以中国就开始自己仿造。解放军总参谋部委托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发嘎斯-69的替代车型。北京汽车制造厂以“东方红”轿车为基础,魔改出了一辆轻型四驱军用越野车,正式编号为“BJ212”。上了年纪的老司机,可能对这种车型有些印象。

500

500

从图片上也看得出来,其实这种车,离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皮卡”还有点差别,不过它却是中国皮卡的重要“基础”。当时国内还没有“皮卡”这个说法,对这种前面是轿车座位,后面是卡车货箱的车,人们对它的叫法五花八门,叫“轻型卡车”、“小货车”、“货轿”、“四不像”、“轿卡”、“农夫车”的都有。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开始大力发展造车工业,从丰田、日产、三菱引进了不少现代皮卡车,“皮卡”这种说法开始被人们广泛接受,统一了以往五花八门的称呼。1986 年,中兴汽车以“BJ212”的改进版“BJ121”的底盘为基础,研制出了我国第一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皮卡——BQ1030,正式拉开中国皮卡篇章的序幕。

500

改革开放前,我国虽然也会造车,但造的大部分都是卡车,轿车基本都靠进口。一句话概括,就是“缺重少轻无轿车”。80年代后,政府开始引入合资车企,大力支持国产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市场越来越火爆,国内出现了汽车供不应求的问题。为了快速把汽车工业建设成支柱产业,改善当时汽车行业的分散投资、生产规模过小、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研发能力薄弱 、产品质量体系不健全等问题,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鼓励人们购买汽车,允许私人购车,并对合资产品提出了明确的国产化要求。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汽车工业政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直接影响了未来3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500

500

《政策》的实施,加速了中国汽车产业从商用卡车到民用轿车的转型,但也让中国的皮卡生产陷入了“寒冬”。因为《政策》确定,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要以轿车为主,但却并没有把皮卡归入轿车的范围,而是将其归入了“轻型货车”的分类,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我国的汽车分类标准是学习苏联的,而苏联将皮卡归入了“载货卡车”的类别。

这个分类在当时并不奇怪,因为现代皮卡进入中国的时间很短,在国内尚未普及,属于一种非常“小众”的车型,真正使用皮卡的家庭很少,大部分人都是拿皮卡来运货的。所以,国家也就没必要单独针对“皮卡”这样的小众车型,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标准,而是直接参考轻型货车的标准进行管理,像载货卡车一样,缴纳过桥过路费、营运费等税费。在国家各项统计中,皮卡也是被归入了轻型货车的行列,年检标准和货车是一样的,都是10年以内一年一检,超过10年的半年一检,15年60万公里强制报废。按照政策规定,驾驶皮卡还必须在车身上喷字、贴反光条、办理“双证”——也就是“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管理标准向货车看齐,需要办的手续也比普通乘用车更麻烦。此外,皮卡作为“商用车”,也无法享受节假日高速免费等优惠政策。

500

500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国的许多一二线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许多大中城市的政府,都制定了“限行”政策,要么干脆不让货车进城,要么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段进城。而皮卡由于其“货车”的分类,也受到了牵连。在我国很多大中城市中,凡是限行货车的,同样也限行皮卡。皮卡在城市中,不仅各种手续非常麻烦,“路权”也受到了很多限制。“货车”的分类,以及大中城市的各种限行政策,使得皮卡在中国城市中被“边缘化”,成为了小众得不能再小众的车型。在城市里有搬过家的观众应该不会陌生,各种拉货、搬家APP上的车型,基本都以小型、微型面包车居多,基本看不到皮卡的影子。

由于城市政策的限制,国产皮卡只能向农村发展。但有在农村生活过的观众,应该都知道,皮卡这种车型,在农村也没有多普及。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假如我是农民,并且真的有运货的需求,那我为什么不买一辆地道的货车呢?反正都进不了城。按照国家标准,皮卡属于N1类商用车,虽然是可以运货,但是相比于同类型的微卡、轻卡,它的运货能力又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很多有运货需求的农民,在选购卡车的时候,都最终选择了运货能力更强的轻卡、微卡,分走了不少皮卡的销量。

500

500

进不了城,也下不去乡,这就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皮卡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困境。长期以来,皮卡在中国,只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县乡有一点市场,销售的也大多是一些中低端产品,整体的销量增长非常缓慢,远远低于其他乘用车型。2022年,全国一共卖出2686万辆汽车,其中只有51万辆是皮卡,渗透率只有1.8%,远低于全球6.9%的平均水平。而作为“汽车大国”的美国,2022年一共卖掉270万辆皮卡,其中卖得最好的福特F系列,就占了65万辆。光是一种车型的销量,就比中国全年的皮卡销量还要多。

500

500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过去影响皮卡发展的诸多问题,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早期的皮卡,使用的都是低端的柴油发动机,不仅噪音大、油耗高、污染也很严重。近年来,随着皮卡车型产品结构的升级,越来越多的皮卡开始向乘用车型看齐,在排放标准方面也采用了与乘用车一致的国六标准。随着汽油、柴油机技术的成熟,加上越来越多的皮卡车企入局新能源领域,推出各种电动、混动的皮卡产品,皮卡车也开始变得高端化、环保化,改变了过去皮卡车“不环保”、“噪音大”的刻板印象。2016年2月,工信部、发改委和公安部联合下发了通知,决定在河北、辽宁、河南、云南等四省,开展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的试点工作,同年底,湖北和新疆也加入了放宽的行列,皮卡开始在各大城市中逐步解禁。

2018年,交通部发布公告,取消了过去皮卡驾驶所需要的“双证”,司机不会再因为没有“双证”而被罚款,进一步简化了皮卡的使用手续。2019年,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等三部委联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级及以下城市加快取消皮卡进城限制,充分发挥皮卡客货两用功能”。受到政策鼓励,山东济南、河北秦皇岛和唐山等地接连宣布,全面取消或放宽皮卡车的进城限制。

500

500

去年4月以来,国务院两次发文,提出对皮卡车进城实行精细化管理,同时研究如何放宽限制,这些政策得到了许多省市的积极响应。到了10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发文,重申要推动取消限制皮卡进城,同时扩大新能源配送货车的通行范围和时间,方便货车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进一步为皮卡进城“松绑”。

500

500

过去,皮卡长期被视为农村和工地的“运货车”,受到城市道路限行、消费者偏见、产品同质化等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和销量都不理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卡的定位逐渐发生了变化,政策也逐步解禁。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皮卡市场也呈现出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不断放宽皮卡进入城市道路的条件,并且对皮卡销售提供优惠政策等措施。中国皮卡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货运之车”,向“生活之车”转变,从边缘市场向主流市场扩张,消费者对于皮卡的品质、性能、智能和舒适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善、消费者认知的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推动,皮卡在中国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而各大车企能否抓住这个机遇,乘风而起,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皮卡文化”,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车企只有不断创新和突破,拿出更先进的技术、更优秀的产品和更贴心的服务,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消费者。

好了,本期《轩讲》就到这儿。这档节目固定在我的个人号发布,带你一起走在时代的前端,每周两更,不定期加更,还请各位点个关注、不吝一键三连,我们下期再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