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中国乒乓恐怕与世界并无不同

“中国乒乓还能赢欧洲队吗?”

以上这句话,绝不是一个玩笑,而是30年前中国男乒的现实。

500

1988年,许增才与江嘉良

1988年的汉城,乒乓球首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参赛的中国男单三将江嘉良、陈龙灿、许增才无一进入四强。一年后多特蒙德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国队遭瑞典队5-0横扫。该届赛事中国男队全线溃败,男单、男双、混双三个单项均无缘决赛。

1991年日本千叶世乒赛,中国男队2-3不敌捷克斯洛伐克无缘四强。接着又在排位赛中0-3惨败于朝韩联队,仅战胜鱼腩加拿大获得第7名,创下男团历史最差战绩。同时,男单再次无缘决赛,男双错失金牌。

“两年前多特蒙德,0-5好歹输的是瑞典是瓦尔德内(尔);现在可好在千叶,敢输捷克(接下来没人输啦),脸都不要!”

危难之际,蔡振华临危受命接过教鞭。

500

蔡振华

球员时代的蔡振华,曾是1981年和1983年中国夺得斯韦思林杯(世乒赛男团冠军奖杯)的主力成员。退役后的蔡振华,于1985年携妻子黄胜前往意大利作为公派教练。在此执教的三年半时间内,他将原本实力羸弱的意大利队,带到了世乒赛男团第7名的新高度。

1989年8月,受中国国家队的邀请,蔡振华带着怀孕的妻子返回了北京。1991年千叶世乒赛遭遇滑铁卢后,男队主帅郗恩庭辞职,蔡振华接任。

当时中国男乒面临的局面是:头号男单马文革巅峰已过,且受肩伤影响,王涛擅长双打而对单打有心理阴影,刘国梁和孔令辉刚进国家队,还是初出茅庐的小字辈。因此才有这样的吐槽:

“伤的伤,瞎的瞎,小的小,老的老。”

500

马文革

500

王涛

比起年龄结构,更要命的是当时中国男乒在技战术上已经落后于欧洲强队。1981-1987中国队完成斯韦思林杯4连冠,主要的优势是直板快攻打法。随后欧洲豪强兴起的横板弧圈球,直接克制了这一点。

多年后蔡振华回忆起当年的舆论:“世界上都这么说中国男队要想重新站起来,最起码需要十年以上。”

吸取了千叶惨败的教训,蔡振华带领的中国男队开始改进单一的直拍打法,重视培养横拍球员,这便有了上述提及姓名的那些运动员,他们成为了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的男团主力成员——马文革,横拍两面反胶;王涛,横拍反手生胶;新人刘国梁,日后以直拍横打技术而化身为“老瓦(瓦尔德内尔)克星”。

这支中国男队阵中,还有一位名叫王浩的削球手。他曾是1987年世乒赛中国夺得斯韦思林杯的成员。此时的他正在德国的俱乐部效力,但为了丰富男队的打法类型,在世乒赛上争取佳绩,在合约未到期的情况下,王浩义无反顾地重返了国家队。

群策群力之下的中国男乒,一扫两年前的阴霾,一路闯关晋级到了男团决赛。

而对中国队的大考此时才刚刚开始——

500

王浩:“在中国,任何东西都可以是第二,唯独乒乓球必须是第一,第二就是失败”

与羽毛球团体赛如今按世界排名捉对厮杀的规则不同,乒乓球团体赛的规则是男、女团比赛双方的出场人员和排序都要自己决定,这一规则十分考验教练员的排兵布阵,要尽量安排球风相克、或历史交锋占优的队员去“抓”对方。哥德堡决战面对如日中天的瑞典队,整体实力处于劣势的中国男队,想要下克上更需要一出“田忌赛马”。

决赛中国队的出场次序是:削球手王浩出战第一盘和第四盘,马文革打第二盘和第五盘,王涛打第三盘——当时蔡振华的构想是,以王浩为奇兵,拿下不擅长对付削球手的卡尔松,先声夺人将占据主动权,这样就有机会爆冷战胜瑞典队。

如此布阵让瑞典人确实有些措手不及。王浩在首局以21-13轻松胜出,第二局又以19-16领先,只差2分就将赢得第一盘。

胜利在望之际,王浩却出现了想赢怕输的心理波动,打法过于保守,被卡尔松连得5分完成逆转。到了决胜局,已经适应了王浩打法的卡尔松,超水平发挥一举胜出,瑞典队总比分1-0领先。

随后的第二盘,尽管马文革以2-1爆冷战胜了头号劲敌瓦尔德内尔。但第三盘王涛负于佩尔森,第四盘王浩又输给了瓦尔德内尔。中国队以总比分1-3败北,瑞典队实现了斯韦思林杯的三连冠。

决赛中连丢两分的王浩,赛后写了一封长信给蔡振华,表示自己作为主力,对于球队的失利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此淡出了国家队。

但在王浩之后,又一位削球高手的横空出世,彻底影响了两年后那场决战的格局。

500

“秘密武器”丁松

丁松——性格孤僻、作风独特,人称“孤独松”,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他被中国队在大赛中有意雪藏,因此外国选手非常不熟悉他的风格,因此被称为“秘密武器”。

1995年世乒赛在天津举行,身为东道主的中国队再次以冲击斯韦思林杯为主要目标。半决赛中国队3-2险胜韩国队,决赛迎战老对手瑞典队。

对方的阵容与两年前相比没有变化,依然是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卡尔松这“三驾马车”。而这一次中国队的出战人选却做出了重大调整。第一盘瓦尔德内尔2-1胜王涛,第二盘马文革2-1胜佩尔森,双方各取一分战成平手。关键的第三盘,站在卡尔松面前的中国人,正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丁松。

两年前卡尔松击败了中国的削球手王浩,可这一次丁松的打法诠释了什么叫“削球怪杰”。他的打法不同于一般的削球手,而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削攻结合。

就削球而言,丁松的正手是反胶,反手是正胶。由于胶皮特性不同,削出去的球有时转有时不转,令对手难以琢磨和适应。但他同时又具备凌厉的发球抢攻,以及漂亮的反拉技术,这下就让卡尔松无法招架了。

21-14、21-11,丁松连赢两局完胜卡尔松,拿下了极为重要的一分,这也是本场决战五盘较量中,场面最为一边倒、获胜方赢的最轻松的一盘。

500

最能代表丁松风格的,就是他收掉佩尔森的这个球

在第四盘瓦尔德内尔2-1拿下马文革,扳平总比分后。决胜的第五盘由王涛对阵佩尔森。此时的王涛,已经走出了第一盘失利的阴影,他连胜两局击败了佩尔森。

在拿下制胜的最后一分后,王涛激动地扔掉了手中的球拍,仰面倒地庆祝。队友们更是疯狂地冲上来,一个又一个压在他身上形成“叠罗汉”。以3-2战胜了曾经遥不可及的瑞典队,中国男队时隔8年重夺斯韦思林杯。

500

王涛躺平式庆祝

500

中国男乒大获全胜

500

中国男乒大获全胜

对于这一次的失利,瓦尔德内尔并不服气,他认为中国队是占据了主场之利。两年后1997年英国曼彻斯特世乒赛,瓦尔德内尔信心满满,他对全世界宣称——瑞典队将重夺斯韦思林杯。

然而事实令他彻底闭嘴了,中国队以3-1的比分将瑞典队挡在了四强之外。这一次中国男队完成了更新换代,挑大梁的主力,已是两年前无缘决赛登场的孔令辉和刘国梁,当时的他们只有22岁和21岁。

1999年世乒赛男单半决赛,19岁的中国小将马琳,让二追三以3-2大逆转淘汰了34岁的瓦尔德内尔。“二王一马”(王励勤、王皓、马琳)时代就此揭幕。赛后,欧洲媒体哀叹:“中国人的优势将保持十年!”

之后,才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那些人物与故事。

500

中国男乒

500

中国男乒

所以,对于中国乒乓球(尤其是男乒)来说,什么才是他们走向世界之巅的转折点。

毫无疑问,答案是1995年,天津世乒赛。

而这,恐怕也是我国的电影工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节点来拍一部有关中国乒乓电影的原因。

因为在这之前,中国乒乓恐怕与世界并无不同。

500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厂村体工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