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半岛危机25年变迁史

虽然西方社会长期将朝鲜视作半岛和平的阻碍者,但实际上,正如CNN资深亚洲记者Mike Chinoy所说,华盛顿方面同样需要为多次谈判的破裂负责。

朝核问题谈判的第一项成果,是美朝两国于1994年十月签署的《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根据这项《协议》,朝鲜方面同意冻结位于宁边的反应堆。而作为回报,当时的克林顿政府承诺帮助朝鲜建设轻水反应堆,并逐步恢复两国邦交。

500

《协议》签署后,平壤方面的确应诺冻结了宁边核设施长达八年之久。但美国方面却未能履行《协议》。对《协议》及克林顿政府持怀疑态度的共和党在取得议会多数席位后设置重重阻碍,导致克林顿政府一直无法兑现承诺。

90年代末,面对陷入内讧、迟迟无法履行承诺的美国政府,平壤方面开始对《协议》起疑。据美国智库平台Cipher Brief报道,正是在这一时期,平壤方面开始从巴基斯坦进口制造铀原子弹的核心设备。于是,在朝美两国谨慎、充满疑虑的内耗与博弈中,国际社会错过了解决朝核危机的最佳良机。

朝鲜方面的第二次试探发生在2000年秋天。时任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派出人民军重要将领出访美国,邀请克林顿访问平壤。金正日做出承诺,朝方愿意通过两国元首对话解决目前的分歧。美国政府一开始做出了积极回应:在2000年的总统大选之前,时任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对平壤进行历史性访问,一时间各方观察者都对半岛局势做出来积极预测。

500

然而这次世纪之交的元首峰会最终未能成真。一方面美朝两方的外交思路存在重大分歧:美方坚持在首脑峰会之前举行低级别官员会谈敲定细节问题,而在朝鲜的外交决策体系中,只有国家领袖能就如此等级的军国大事做出决定。这使得双方的接触过程变得异常缓慢;另一方面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克林顿落败于小布什,自然无法进行他期望已久的平壤之行了。

美国对朝政策随着小布什的上台迅速强硬化,其最重要的标志便是2002年布什抛出的“邪恶轴心”言论,他将朝鲜与伊朗、伊拉克并称为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安全威胁的邪恶政权。

500

2002年十月,在获知朝鲜方面正秘密推动核计划的情况后,时任助理国务卿凯利(James Kelly)奔赴朝鲜。虽然凯利关于这次访问的报告仍未解密,但各方普遍认为,朝鲜承认了己方的核计划。

2003年,在强硬派副总统切尼(Dick Cheney)与驻联合国大使波顿(John Bolton)的怂恿下,布什政府以朝鲜方面违反《协议》为由,推出了谈判。

作为回应,朝鲜当即再次启动宁边核设施,半岛形势一时剑拔弩张。为了缓和矛盾,促进朝核问题平稳解决,中国邀请美朝韩日俄五国开启“六方会谈”。2005年9月19日,会议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朝方承诺停止核计划,美方则承诺对双边关系进行改善。

500

然而就在《共同声明》推出后不久,美国政府便声明对拥有大量朝鲜资产的澳门汇业银行(Banco Delta Asia)进行制裁。平壤方面认为美国政府行动是对改善双边关系承诺的否定,于是单方面退出了六方会谈,并把解除对汇业银行制裁作为重返会谈的先决条件。

500

2006年十月,在美方多次拒绝朝方提出的谈判协定后,朝鲜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虽然核试验也许是朝鲜核计划中的既定流程,但敏感时间点的选择仍然反映出,这是平壤方面对美国强硬态度展开的“以牙还牙”的报复。

本次核试验的确起到了打破僵局的作用。意识到中方与韩方都无意长时间维持对朝制裁的美国特使希尔(Christopher Hill)在北京与朝鲜特使展开双边会谈,并承诺解决有关汇业银行的制裁问题。这次会谈使得朝鲜重返六方会谈,各方于2007年达成了一项新的协议。

然而好景不长,美国政府在检查核设施上的强硬要求使得协议的落实举步维艰,同时,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突发中风,更让朝鲜政权暂时失去了外交决策的权威。2008年的六方会谈新协议再次搁浅。

尽管在选举过程中承诺改善与传统敌对国家的关系,奥巴马上台后提出的“战略耐心”策略实则旨在维持对朝压力。这导致了朝鲜方面接连进行核试验表达愤怒。金正日的去世,更使得2012年来之不易的“闰月协议”破产。

而新上台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为了维持其政权合法性,更加积极地推进核计划,使得半岛局势进入了不断激化的恶性循环。

 

这段历史表明,美国政府同样需要对半岛局势的恶化负责。一味向平壤方面施加压力,却不愿意通过履行外交协议中承诺,往往会导致局势向着更加严峻的方向发展。

同时,政府内部强硬派的顽固政策,以及两党纷争,也使得美国错过了许多解决朝核问题的良机,并加深了美朝双方的不信任与战略误判。

这也从一方面解释了,为何在美国方面大肆宣传首脑峰会消息的同时,本应更期待会谈的平壤方面却没有做出公开回应。熟知半岛局势变迁历程的平壤政权,显然对目前处于内外交困且缺乏半岛问题专家的特朗普政府态度谨慎,并等待着美方进一步的积极反应。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