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第一,正午阳光+胡歌这组合又灵了?

沉寂了五年之后,胡歌的新剧终于播了。

《琅琊榜》的老班底。

拍的,却是一个现代题材的故事——

《县委大院》。

有多爆呢?

简单来说,昨天电视剧紧急定档,当晚播出,而就是在这样着急慌忙的情况下,还取得了收视破2的好成绩。

这在2022年的电视剧中,有望冲击一下年冠的宝座。

500

口碑方面,也是颇多赞誉,甚至于连一些平常不受待见的演员也沾了光。

豆瓣热评:

这群像戏好到什么程度

就包贝尔放里头也不讨厌了

500

一部神作即将诞生?

肉叔火速看完播出的两集,激动之余,也不免有些担心:

掣肘如果一直如此之多的话。

后续的口碑恐成问题。

01

光看阵容,《县委大院》无疑是让人放心的。

幕后,是去年刚打造出口碑爆款的主旋律《山海情》的金牌制作班底——

“国剧之光”正午阳光。

导演孔笙,手握6部9分+的剧集,《闯关东》《父母爱情》《琅琊榜》《山海情》《战长沙》《北平无战事》。

编剧王小枪,代表作有《面具》《密使》《追击者》。

幕前,是群星荟萃的卡司阵容——

老中青三代,从主角到配角,全员大熟脸。

瞅瞅这长串名单👇

500

但班底能带来质量上的保证吗?

还得看剧情。

顾名思义,《县委大院》说的是基层政府工作的故事,如果光看名字的话,大概会是立马劝退一大部分年轻观众的。

但实际上,它却没有那么枯燥。

短短两集,它就铺开了多条人物线,串联出一座县城的民生问题。

胡歌饰演即将上任的光明县新县长,梅晓歌(又姓“梅”)。

剧集便围绕着他的“上任记”展开。

出场一顿饭,交代了他这新官的“不幸”——

接手前任县长的烂摊子,且还是几代领导班子累下来的多年积弊。

也交代了梅晓歌务实沉稳的性格——

面对眼前这烫手山芋,他依旧能大口干饭:

事情再大,饭还是要吃的嘛

500

吃完这顿早饭,梅晓歌的县长任职day1,难题将如雪球般个个滚来。

拆迁难办。

老邱(尤勇智 饰),拆迁区里的钉子户“刺头”。

攒了十几户人家统一战线,要跟政府重谈拆迁条件。

500

挑在新县长莅临当天,他自导自演一出“喝农药”的戏,把事闹大才终于引来政府官员跟他正面谈判,却始终没谈拢。

500

豆腐渣工程。

吴越饰演的县委副书记,出场便是在监工时,气鼓鼓地喊:“封厂!”。

500

工程作业不合规,一句封厂虽爽快利落。

可是,大半村民指着这份唯一的生计,封厂等于断了他们的口粮。

揭不开锅的员工,屡屡上访。

他们中有人曾是梅晓歌的儿时玩伴,赶来见县长一面,指着这份旧交情能帮他们解决问题。

500

往前探的这位曾是炊事班的小毛

《县委大院》中,众多人物都在登场时便牵连出各种现实矛盾。

叙事完成得算是高效。

但与此同时,肉叔却也闻到了一些熟悉的味道。

最明显的,就是这样的情节设置,屡屡让人想到同样是正午推出的扶贫口碑爆款,《山海情》。

是的,《县委大院》也许有复制《山海情》的“嫌疑”

《山海情》讲的是政府动员村民移民吊庄基地,建设新家园。

《县委大院》呢?讲的是县委书记梅晓歌和同僚团结民众,共建光明县。

基调上,都是“脱贫致富”四个字。

而且都是以“移民”为起点来展开故事。

大方向一致,那么角色配置呢?

不能说毫不相干,只能说一模一样。

《山海情》里的基层干部马得福,他就是要搬迁的涌泉村的当地人。

500

而《县委大院》中的光明县新县长梅晓歌,他小时候就在光明县长大。

500

都是建设自己家乡的人。

其次,他俩各自的搭档。

《山海情》里的王凯饰演的县委书记和闫妮饰演的杨县长等人,都对马得福全力支持。

500

《县委大院》里,黄磊饰演的吕青山书记和吴越饰演的艾鲜枝副书记,和梅晓歌共同解决难题。

500

而《山海情》中得宝(白宇帆 饰)那条线,也对应了《县委大院》里新入职的年轻干部林志为(张新成 饰)的故事。

500

500

不仅于此。

搬迁中的钉子户,两个剧甚至用了同一个演员。

《山海情》里,他是刺头李大有,不但自己不搬,还撺掇着其他村民逃跑。

500

《县委大院》里,他也是拆迁事件中的最大阻碍。

500

种种迹象可以看出。

这次,正午似乎借鉴了《山海情》的成功密码,试图打造出另一部主旋律奇迹来。

只是,这次能行吗?


02

不得不说,剧集一开始我们还是抱着很大期望的,因为正午阳光延续了他们一贯塑造人物的强项——

做足细节。

比如新县长上任的第一天,多方人物伺机而动。

其丰富其精彩,堪比一本官场厚黑学。

我们只需要看看这三条线就能明白:

第1条线,县委大院内部。

你接触过县级的领导班子吗?肉叔接触过一些,所以看《县委大院》的第一印象,就是形象上的熟悉。

怎么说?

形象是论资排辈的暗语。

比如用车上。

市里的公务用车是什么?红旗。

500

而县城的公务用车呢,则是一水的帕萨特。

500

政府部门上班的肉友们或许看到这里,会忍不住会心一笑。

比如着装上。

乍一看大家穿得都很朴素,但也确有讲究。

小辈们的基本标配——白衬衫黑裤子。

大领导才多穿件深色外套。

于是,大会议室里只有市级部长和新县长两人身着黑外套。

500

再到这段送别市级部长的戏。

梅晓歌也适时脱下外套。

瞅瞅,这整齐划一的着装,这默契十足的招手。

500

500

而如果你是没经过此类“历练”的官场小白,一登场便暴露无遗。

比如张新成饰演的职场新人,穿着成套西装就来上班。

500

同事见了都忍不住教育他的不懂事:

有模有样啊

还整了套西服

你怎么不打个领带啊

你风头都快盖过人家新县长了

500

第2条线,村民上访。

新县长驾到的大喜日子,人民群众有啥问题要上访?抱歉,得往后搁。

可不能坏了喜事。

县委门前的保安使劲地劝走上访的人:

我们今天不工作

500

对于那些不听话还想跑去上访的,领导们统一放话,赶紧拦人。

500

村书记和村主任亲自火速驱车,那叫一个手忙脚乱。

为什么?

村书记的一个比喻说的好:

你们谁村里办个喜事

难听的话不能当时说出来吧

你总得等娶了媳妇入了洞房再说

500

官场的办事规则,摸得透熟。

有意思的是——

穿红衣的村主任一角,黑白脸双重唱。

一面,跟着村书记装模做样地要去拦人。

500

另一面,跟上访村民通风报信,告诉他们县长就要到了,快趁机去县委政府上访。

500

第3条线,县里的“头号企业家”郑三。

作为嗅觉灵敏的商人,他早已做好准备跟新县长搞好关系——

乘着拆迁的东风,拓展他的商业版图。

一来,在县长的近身人安插内线,快速安排见面的机会。

500

二来,郑三还提前拉拢了县长的校友,也是县里的大商人。

于“礼”,实质性利益送到。

他郑三人还未到,一份联合校友的企业的“招商引资新项目意向协议”,已经有人帮他交到县长手里。

500

于“情”,借校友的旧交情,开启套近乎模式。

短短几句话就可以看出他对县长的生平履历做足功课。

从他是几年生人、家乡,到第几届中学毕业生,全都摸清。

500

人情手段,双管齐下。

ding~ 县长微信加上了,马屁也拍上。

一切顺风顺水,官商双赢。

500

两集看完,多人物线叙事清晰有条,且每个出场人物都有其个性。

不得不说,这种高难度的群像塑造,“细节狂魔”正午阳光又再一次拿捏到位。

但是。

仅凭细节打磨群像,它是很难再次创造出《山海情》那样口碑爆款的。

《县委大院》,有着先天的不足。


03

在豆瓣上,很多人在观望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比如,主线不清,没有戏剧冲突。

500

比如,没什么情节吸引人,全程在追明星。

500

表达失望之余,却也并没有愤而打低分。

是主线真的不清吗?并不是,剧集的走向很明显,拆迁迁坟、处理烂账、招商引资、创造辉煌,这基本上是可以从第一集就能猜出一大半情节的。

那么让很多观众难以感同身受的问题是什么?

对照《山海情》,我们发现,二者的视角变了

《山海情》的可贵之处是平视。

你既能看到在干实事的干部,也能看到村民。

更关键的一点是,它把两者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去呈现。

作为一个扶贫剧,它真切地拍出了那些处于“贫”和“苦”的人们,而不是只有前者“扶”的伟光正。

比如主任张树成和马得福赶回村里动员村民的路上,经过一片戈壁。

马得福问张树成,为什么“刺头”李大有不肯搬,他回了李大有的原话:

他说政府老说未来未来

未来这个好,未来那个好

未来是啥嘛,未来就是还没来嘛

啥时候来,谁又能知道呢

500

村民不是没搬过。

他们到吊庄后,风沙大,蚊子多,条件确实并不比现在好。

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根,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谁都不愿意。

另一边的年轻人呢?想逃。

得宝挨着父亲的鞭子,背都被打红了,他依然还不服地大喊“要出去”。

500

不愿认命的水花,被父亲卖到隔壁村,她也想逃得远远的。

500

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苦命人,都想要挣脱。

这便是《山海情》最真实动人的内在张力。

有了这股张力打底,后面扶贫干部的到来,让这一股股充满野性和韧性的苦难,有了挣脱的出口。

这份写实,并不精致,却凭借最真切的生命力,重重地击向观众。

500

那《县委大院》呢?

相比之下,略显单薄——它的真实只停留在上面。

不够下沉,只让我们看到了“上面的人”

我们常用“基层干部”这个词,往往会将其简化为“基层”。

但对老百姓来说,再基层的干部,他也是干部。

光展现他们,明显是不够的。

剧集里不是没有写底层的人,但往往,他们会被概念化、符号化处理了。

比如那个开油厂的油坊主。

他和妻子一直不肯搬迁,觉得拆迁款太少。

梅晓歌一眼看出原料来源不对劲,油坊老板娘就瞬间变了脸色。

500

接过账本的吕青山,开始发出疑问,话里有话,绵里藏针。

花生这个价格呢起落还挺大的

但你们这个油价很稳定啊

怎么?不好意思给街坊四邻涨价钱

你们的花生油是有什么替代品?

500

现实拆迁过程中不是没有这样的人,但如果你把他们作为一个重点来展现的话,难免会给人造成一种“偏见”的印象。

再来还有。

还有一批不愿搬迁的家庭,于是县妇联主席组织这些家庭的妇女说理。

其中有位比较有话语权的妇女发话:

按着补偿标准,我们家不吃亏

可我们心里不平衡

房后头那家姓徐的

他们家草泥房跟我们家砖房是一样的

可为什么他们家的面积补偿比我们多十个平米啊

500

而结果呢?

妇联主席三两句话就说服了她们。

500

且不说县妇联主席组织包饺子这事是不是有点过于“理想化”了。

单是这种群众的角色塑造,就会给观众一种错觉——他们是来占便宜,是不讲道理的。

而这,也就是《县委大院》暴露出的单薄之处。

当干部和群众的故事侧重出现了偏倚,它也就离《山海情》越来越远了。

当然。

有正午阳光和孔笙导演的把关,肉叔也依然期待后续故事的展开。

只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未来被质疑的地方恐怕还会更多。

毕竟,政府题材本就有着自身的“掣肘”。

而突破掣肘的方式,一是如《人民的名义》般尖锐,二是如《山水情》般共情。

可惜《县委大院》无法做到这些。

如果只是一味体现领导之难的话。

单靠细节做足和明星的加持,想要维持高口碑,同样很难。

本文由公众号「肉叔电影」(ID:dusheyingdan)原创,点击阅读肉叔更多推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