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调研时,中国老板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这是今年两会公布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将要新组建的部门。《战狼》《红海行动》这样的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对外援助走出去的步伐,而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这样的事例只会越来越多。

那么,新组建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又会如何开展工作,以减少西方媒体对中国对外援助的误解?观察者网专访全球化智库(CCG)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黄日涵,解答相关问题。

500

中国承建的亚吉铁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观察者网:以往我们的对外援助计划主要由商务部、外交部负责,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提出要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对于未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有哪些作用?

黄日涵:解决对外援助的统一归口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以往我们很多职能都是九龙治水的状态,各个部门各管一块,最后的情况是很难形成合力,甚至会出现互相扯皮的情况。所以以往对外援助没有统一的调度,可能会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所以有了对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布置,对于未来对外援助的发展来说,将非常具有促进作用,可以解决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改变以前各自为政的情况。所以要想在“一带一路”的领域,特别是对外援助领域取得更大成果的话,整合机构成立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是非常有必要的。

观察者网: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职责中,有一项是“推进援外方式改革”,我们目前的援外方式有哪些,存在哪些问题?

黄日涵:现在中国在援外项目上,往往存在只跟当地政府机关打交道,援助一些大型的场馆、大型体育场、大型公共设施,往往投入很多的钱,但是这些设施只有政府部门的人能够用到,普通的老百姓是用不到的。然后就出现一个问题:我们花了很多钱,但是没有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

所以我个人认为,对外援助的方式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特色来进行,比如说,要解决当地百姓的一些民生问题,就要多做一些诸如挖水井、改善水利设施、修葺道路,这样的话可能带来的口碑效应会更好,因为它能够让老百姓切切实实体会到。另外在援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宣传。像日本的对外援助,他们在援助项目或者相应的设施上都会打上日本的logo。中国往往忽略这一点,就是你做了很多事情,但别人并不知道是你做的,这时候就出现了一种宣传上的困境,所以对外媒体宣传包括当地媒体宣传也变得非常的重要。

500

观察者网:“一带一路”战略在推进过程中,也确实受到了一些国家尤其是媒体的阻力和误解,您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黄日涵:从西方媒体的逻辑上来讲,他们本身就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来找寻中国援外项目中的问题,我们要想不被他们抓住把柄,只能是做得更好。现在中国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诸如不注意保护环境的问题。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现在大型中央企业和国企整体表现是不错的,当地的口碑也很好,他们的评价很高,但是有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利润不择手段,破坏了中国企业的形象。

包括这种大规模倾销的出现,比如说为了把东西卖出去,内部进行恶性竞争,让这种低质量的便宜货大量进入到第三世界国家,带给别人的印象就是made in China就等于质量差、便宜、低端,这种印象印象一旦形成,再想改变品牌形象就变得很困难。这个时候你的很多问题可能都会被西方媒体曝光,然后放大,带来一些负面效果。

还有一点我个人觉得文化上差异也非常的重要。有很多海外投资者不会外语,很难和当地人交流,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我们这次在津巴布韦调研就遇到了一个问题。有一家中资企业在当地的管理者是个年轻小伙子,来自湖南,就从家乡带了一些腊肉,我们知道腊肉一般都会有一些味道。有一次当地员工跟他说没有菜吃了,他就把自己的腊肉拿去给当地员工吃。员工们吃了以后觉得味道怪怪的,就去投诉说中国老板虐待我们,给我们吃的菜都是坏的。这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这种事情一旦被别的媒体抓住,就会把它上纲上线,认为你就是对员工不好,造成一些误解。

500

观察者网:西方经常称中国对非洲、拉美地区的援助是“新的殖民掠夺”,您怎么看西方国家的这种论调?我们又该如何讲好中国的对外援助故事?

黄日涵:西方媒体认为中国的对外援助是一种“新的殖民掠夺”,他们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觉得自己以前是这么干的,中国应该也是一样的。我们和西方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中国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帮助当地发展,比如吉布提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美国和法国的军事基地在吉布提已经运营很长时间了,但从来没有帮他们做任何事情。中国在吉布提帮助当地建了个工业园区,帮助发展当地经济。我们的发展理念是我能挣钱,你也能挣钱。

但是有没有人指责呢?当然有。不仅仅是西方国家,当地一些精英也在指责,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这些资源自己不能开发、不能利用无所谓,但如果说和中国公司合作,这就变成中国的了。因为很多当地精英受到西方教育影响很大,他们会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但只要我们坚持和当地的合作理念,就可以慢慢打消这样的顾虑。现在有一些和当地种植农作物的项目,处理的就非常好。通过这种合资企业的方式,大家共同来开发资源。然后大家都能得利,都能挣着钱,也打消了这种顾虑。

讲好中国的对外援助故事很重要,以往在出现误解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交流和解释,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学会如何跟他们打交道,这也是中国的驻外机构和中资企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有了这样的一个前提,你了解对方的需求以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做好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跟当地处好关系。

【采访/观察者网 小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