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那么多人在霍金底下刷杨振宁,那我们干脆来聊一聊

今天霍金的离世一下子带动了大家对于物理学的关注。

杨振宁,作为理论物理学家,自然也被拉出来对比一番。

观网相关新闻底下关于霍金和杨振宁哪个更厉害的争论也层出不穷。

既然要比,那就好好比一下呗。

500

先来列一下网友王不二总结的杨振宁十三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500

而霍金的学术贡献主要如下: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在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时介绍了霍金的三大贡献。

1.奇点定理

奇点定理认为宇宙一定起源于一个奇点,在这个点上,空间和时间消失,物质密度无限大,物理学定律全部失效,包括通常用来研究宇宙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即万有引力理论在奇点附近也失效了。过去,物理学家一直致力于把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结合起来,但都没有完全成功,奇点定理侧重研究二者的融合。

2.霍金辐射

李淼认为,霍金对物理学的第二大贡献是70年代初独立发现了黑洞有辐射,黑洞并不黑。“通常我们认为黑洞是完全黑的,不会发光,但是霍金把量子力学应用到黑洞附近,发现了黑洞并不黑,会辐射包括光在内的所有基本粒子,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为霍金蒸发或者黑洞蒸发。”

目前天文学家尚未观测到这种辐射,也就是说霍金蒸发理论还没有被证实。李淼表示,原因在于黑洞的质量通常比较大,至少是太阳的几倍,根据霍金的研究,黑洞质量越大,辐射的速度就越小,温度就越低。比如一个几倍于太阳质量的黑洞,温度只有一千万分之一度(绝对温度),远远低于无所不在的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只有当黑洞的温度高于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才有被观测到的可能。“但是物理学界仍然普遍认可这一理论。而且这一发现,也让物理学家更加重视研究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融合。”

3.无边界宇宙 

霍金关于宇宙的量子起源的研究目前尚未得到物理学界普遍认可,但影响依然很大,所以可看作霍金的第三大学术贡献。“他认为宇宙不需要设定原始状态,宇宙是自洽的,是通过量子涨落蹦出来的,这一理论被称为无界理论。”

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该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霍金之所以没有得过诺奖也是因为他的观点没有被实验验证。

杨振宁曾经说过,现在人类在物理学理论上研究进展超过了人类实验能力差不多300年时间。而霍金研究的领域,总体来说是宇宙学。宇宙学就伴随着对于宇宙天体的观测和研究。但以目前人类的实验能力是做不到这些的。

霍金真正重大的贡献是在于科普。

霍金基本可以当做是当代理论物理的代言人,对于在公众面前宣传理论物理作用是毫无疑问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本《时间简史》,该书被译成40余种文字,累计销售量达2500万册。

虽然因书中内容极其艰深,在西方还被戏称为“读不来的畅销书”,但是依旧引发了很多人对科学的特别是天体物理、天文学的兴趣和探索宇宙的热情。

更何况作为一位大半生困在轮椅上的人,霍金本身就已经是励志的对象。剑桥大学霍金团队以及出版商为他进行各种运作也无可厚非。

平心而论,把杨振宁和霍金拉来一起对比其实略显牵强。虽说都是物理学家,但各自的研究领域大不相同。而对比人的价值高低也不是简单的学术成果及奖项就可以轻易概括。

所谓的名气地位,都有主观人为因素的判断,究竟是名不副实还是名副其实,说到底问的都是你自己心中那把秤。

新京报 知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