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尔康:贸易战?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文/温尔康 盘古智库研究员】

六十一甲子,天道有轮回。历史的进程中往往会出现吊诡的一幕:1958年中国还喊着赶英超美的口号,现如今英国搞起了“华务运动”,美国准备大炼钢铁,中国则扛起了自由贸易大旗。

当地时间本周四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众身穿工服、手拿头盔的工人阶级兄弟围观见证下,正式签署了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的公告(proclamation,国内媒体多误译为行政命令Exectutive order或者法令),其实采用公告的方式,表明了其给予了其他国家更多空间来进行个别协商。结合特朗普近期一系列“不能再让其他国家占美国便宜,需要公平贸易”的论调的,让人不禁要问,贸易战要开始了么?

500

笔者认为,不要听得风就是雨,总想搞个大新闻。首先,美国总统就任一年半左右是其兑现竞选承诺的集中期,也是贸易摩擦发生的高峰期,这种现象周期性的出现,不是什么新鲜事,特朗普也不是第一个。从卡特总统开始,几乎每个总统都会采取类似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往而且往集中在钢铁领域。特朗普已经分别以税改、移民改革回馈了华尔街、白人选民,“农村包围费城”、“钢厂包围校园”的铁锈地带产业工人们终于在中期选举前等到了政策的雨露甘霖。

其次,实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早就身经百战,见得多了。从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案件数据库中可查得,仅2015年到2017年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就超过30起。2016年5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更是宣布对中国输美碳钢产品发起337调查,堪称史上最严厉,一旦USITC裁定我国钢铁产品存在着违规行为,那么我国相关钢铁产品可能就会面临着永远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所谓特朗普的钢铝全球关税跟337调查相比,只能算是微小的打击。况且中国钢铝占美国进口比重很低,前十都排不到,全球关税主要打击对象都还是美国的一众盟友们。

500

总结下特朗普的抱怨主要是三大点:工厂关门(55000家)、工人失业(6百万工人)和巨额贸易逆差(8000亿美元)。其核心诉求,无非是实业救国(to protect our country we must protect American Steel),拯救危难的民族工业(our steel is in bad shap.If you don’t have steel,you don’t have a country),实现美利坚伟大复兴(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那么通过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能达到特朗普的政策目标么?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这种做法找错了病因,开错了药方,还会带来巨大副作用。

第一,找错了病因。自由贸易并不是导致美国制造业衰退及工作岗位流失的主要原因。尽管许多美国政客抨击自由贸易导致了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流失和中产阶级群体的衰减,但现实却是非贸易因素导致了上述现象。

实际上,由于自动化水平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美国在制造业就业的人口所占比重从上世纪50年代早期就开始逐步下跌,劳动年龄的男性劳力参与率从1960年就开始下降,其真实收入的增长停滞也是从60年代开始的。

这些现象的发生要远远早于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兴起的解除管制和自由贸易时代,更别谈中国入世后最近十几年带来的所谓的“中国冲击”。经济学家Hicks 和Devaraj也证明了2000年到2010年美国制造业工作的流失88%要归因于生产力的进步。即使在2008年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不景气也不应该主要归因于贸易,因为美国进口并没有大幅度的增长。

第二,开错了药方。贸易保护措施并不能真正的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和就业增长,也不能达到特朗普的政策目标。尽管他在就职演讲时讲到:“遵循两个简单的原则:购买美国货和雇佣美国人。”但是任何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来帮助产业上游生产者的政策,最终都会伤害下游企业的利益。

提高钢铁关税看似扶持雇佣了近15万人的美国钢铁行业,但却最终将损害雇佣了650万人美国用钢企业,如生产农业机械的迪尔公司、生产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的卡特彼勒公司会因为生产成本的提升而降低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不用谈对美国最终消费者利益的损害,他们将会为购买同样的产品支付更多的金钱。

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也竖起了贸易壁垒来限制日本汽车及其他国家的钢铁、纺织及服装出口。在短期内,这些贸易限制措施似乎奏效了,但是贸易保护却不能扭转美国相关产业遭受的长期衰退。四年后,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得出结论:“贸易限制措施并不能增加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尽管特朗普表达了想降低贸易赤字的意愿,但是过去的经验表明单独的限制进口并不能达到这一目标,特朗普的降低税收、扩大基建和美联储加息这套财政扩张和金融偏紧的组合拳只会导致美元的进一步升值,使得美国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第三,带来巨大副作用。过去的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一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只会得到其他国家不同手段的反击,美国需要充分考虑这样做的后果。比如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将2000多种的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逆差是缩小了,但是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

在过去十几年,每当美国对中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在WTO框架下征收反倾销关税,都会受到中国各种方式的反击,比如以美国家禽可能受到流感威胁为由禁止进口,航空公司转而去购买空中巴士公司的飞机而不购买波音飞机,或者转而去进口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替代农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特朗普难道不知道其中利害么?我想他是当然知道的,正所谓事出反常其必有妖,那么特朗普究竟想干什么?

500

​如果硬要说美国的钢铝关税是专门针对中国打贸易战,那实在是有点强行给自己加戏。

毕竟中国出口美国钢铁连前十都排不到,关税大棒最先挥向的是美国的盟友,果然最先跳出来的是欧盟,欧盟委员会上周五表示将对任何征收金属税的行为实施报复,并表示已经制定出一套惩罚方案,涉及总计35亿美元的美国出口产品,包括哈雷摩托、波本威士忌和李维斯牛仔裤。更何况如果说中国是问题所在,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对中国征收高关税,而是要对全球一视同仁?

某白宫资深官员认为中国的问题不在于进口关税,而在于产能过剩,他解释道中国的钢铝充斥着全球市场,从而又充斥了美国市场,这就危害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跟经济安全,所以核心应该是中美达成去产能协议,而不是征收关税。3月7日,特朗普还发推文称与中国的关系良好,并希望今年能与中国达成协议缩减10亿美元(笔者怀疑特朗普笔误)贸易赤字,期待中国积极地回应。

那么特朗普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笔者认为这更可能是一种谈判的技术手段,通过威胁性惩罚(bluffing)来敦促其他国家来减少自身扭曲市场的贸易政策。近一周多来,商人总统特朗普对其交易的艺术(the Art of the Deal)进行了精彩的演绎:

3月1日先是拉大旗作虎皮,祭出自由、公平贸易的旗号,怒斥某些国家多年来占尽了美国的便宜,导致了美国的钢和铝产业奄奄一息,现在必须做出改变。然后敲打墨西哥、加拿大,威胁对欧盟汽车征税。最后又对加墨两国表示,如果你们重新签北美自由贸易协议,那么就可以不对你们征税了。根据公告,加墨两国的确被暂时免征关税,当然了,一些惩罚性的措施仍然会被实施,来增加威胁的可信度,如果新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不签的话,关税的大棒还在等着两国。特朗普已经把所谓关税惩罚当做了谈判交易的工具。

最后借用地理学中全球构造板块学说来解释下这场所谓的“贸易战”,中国为了利润和技术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攀爬形成了上升板块,美国为了就业从产业链高端走向产业链中端形成下降板块,两大板块的挤压和俯冲边界就形成了地震带,同时让已经相对处于产业链中高端的德法加澳日韩等国感受到了“强烈震感”。

其实当前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是符合逻辑的,可以回想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日关系,日本迅速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导致当时两国之间的经济摩擦日趋激烈。那么这场“经济地震”什么时候结束呢?那只有等新的结构形成了,当然,这次最后的赢家可能是中国。

历史的进程可能会出现吊诡的一幕:不知道许多年后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课本上会不会出现这样一段:中国以自由贸易为手段,敲开了美国的大门,中国商品的涌入导致了美国大量工厂破产、工人失业,美元外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