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缘到金缘——地缘动力驱动下美国对外政策手段演变

今日翻阅了乔良将军的《帝国之弧》,对书中的“币缘政治”论颇感兴趣。后来接近金融阴谋论,实在煞是可惜。在此希望将美国地缘经贸政策放在历史中展现,以便大家对比分析。

自我国建国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经历了三个时期:冷战时期(1949-1989)、后冷战时期(1990-2016)、以及大国竞争重返舞台的重构期(2017-)。

其中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两超级大国的主要竞争方式包括经贸援助、军售、政变、代理人战争等手段,往往通过相对“野蛮直接”的方式直接干涉第三国内政。其争取拉拢第三世界国家来颠覆均势则是大国地缘斗争的集中体现。

同时,冷战时期也随着苏联政治僵化、国民经济停滞、对外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潭临近尾声。苏共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指引下采取激进的休克疗法及去联邦政策,引发一系列经济危机、政治解体,一个超级大国也随之轰然倒塌,之后陷入了长期社会倒退、混乱动荡。

至此,世界便进入了所谓的单极时刻(Unipolar moment),也随之出现了历史终结论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政治理论。其中虽因恐怖主义出现波折,但总体将其归入后冷战时期。这段时期美国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中已无对手,便借此时机强势推进贸易自由化、政治民主化,一方面接受东欧国家抛来的橄榄枝,东扩欧盟北约,另一方面积极介入中东,却陷入战争泥潭。

这个时期的地缘政治随着斗争缓解而得以隐化,但实际上从未离开。乔良将军所提的“币缘政治”和东欧的一系列颜色革命则是地缘政治经济化的集中体现。而与将军所猜想不同的是,地缘政治并非广义上的阴谋论,也非狭义上的“物流要道争夺战”,而是独立于人类主观意志的力量体现。

举例而言,由于东欧诸国与西欧发达国家存在着经济“代差”,俄罗斯当时也深陷衰退自顾不暇,受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推动,东欧各国纷纷倒向欧盟也实属必然。而这些力量在政治上则体现为反建制派的雄起,以及一系列激烈的政治社会革命。新政权当选后又出于安全考虑加入北约,以历史事件的形式驱使力图扩大民主的克林顿违背老布什的对俄诺言,将其卫星国悉数收编。

可以看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构建当今世界格局的重要方式便是经贸一体化和政经扩张并行化。其怀柔政策并无需索罗斯等资本大亨人工操作,只需依靠资本逐利百姓逐益的原理,便足以动摇小国根基,将其不费一兵一卒纳入麾下。

同样的经贸逻辑也体现在环太平洋合作协议(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凝聚重量级经济体向周边地区辐射引力,迫使小国接受有利于其国的经贸规则,吸引资本优先选择该经济共同体,这便是新时期“谋人先谋胃,顺道再谋心”的“地缘经济”(geo-economics)战略。

但与此同时,欧美产业外包、行业兼并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美国虽占据全球产业链顶端,但因长期忽视基础科研,科技创新已触及瓶颈;此外行业巨头高度兼并,生产力陷入停滞,新一代因学费放弃创业,失去创新动力。同时经贸一体化使得欧美中下游企业受到亚洲经济体冲击,实体经济空心,贫富不均加剧,民粹潮流、政治动荡促使反建制特朗普上台,为该时期写下结局。

实事求是来讲,美国后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具有鲜明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特点,自卡特时期战略家布热津斯基之后,美国全球布局便成绝笔。此后里根、克林顿、小布什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对外政策一脉相承,陷入重总统、轻幕僚,重事件、轻构思的徘徊迷局。

美国两党制与任期限制也造成了新官上任不认账、政党轮换重新来的状况。克林顿上台后便大肆扩张北约,迫使俄罗斯左转;眼看巴以和平近在咫尺,可任期一到便失之交臂;当时朝韩缓和,继任的小布什又将朝列入“邪恶轴心”,错过解决朝核问题窗口。这些都为奥巴马时期的焦头烂额埋下了伏笔。

由此来看,美国在后冷战时期并无实现宏大战略构想的意愿及能力,所谓幕后操作各地盟友也是力不从心。但其朝令夕改翻脸不认、甚至一言不合便剑拔弩张的风格倒确实加深了中俄的疑虑,其阴谋主使的角色也越描越深。

然而随着特朗普宣布大国竞争、地缘政治重返舞台,乔良将军的担忧却正成为现实。新时期美国对外频频挥舞贸易大棒、施加长臂制裁,对内招商减税、刻意吸引资金回流。同时以国家安全为由制造政治风险、阻碍中资并购,并以通俄门为由,断俄油气投资、釜底抽薪。可见美地缘斗争手段确实正由经济转为金融,新时代的“金缘政治”的走向也值得深入研究。

不过权力一旦被滥用,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特朗普带来的不确定性正驱使美元走弱,虽会短暂惠及制造业,但终将钝化美国企业的竞争力。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恐怕也只会损伤美元主导权。而在充分就业环境下,顺周期运作的财政政策也将引发通货膨胀,加重财政赤字。如教科书所言,恐怕一位微观精明的商人,并不会是一位好的宏观经济学家,更别说是战略家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国还可以用哪些金融手段施压?一旦贸易战爆发,美元体系会受到怎样的挑战?中国该如何在开放金融行业的同时,对外部风险做好系统性应对?这些问题已经远远超出我的知识范围,还望有识之士指教。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