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民国福建省”到乐浪——谈一谈行政区划的“虚化”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原创】

前几天观网有一则报道,点击量特别高,也引起了观网网友们的热议:因“去任务化”及2019年起不再编列预算,台“福建省政府”2018年12月31日结束业务,正式宣告画上句点,“由于省政府是宪政机关,非修宪不得废除,因此其名衔仍存在,但实际不再运作”。报道称,原有员工22人自2018年6月起陆续优退或拨至其他机关,仅保留6人移至“行政院金马联合服务中心”继续办公。此前在2018年7月1日,“台湾省政府”实质上已废止,其所在地南投市中兴新村,全盛时期员工有6000多人,但历经1999年的“精省”到2018年6月底仅剩29人。

1992年11月金马地区“战地政务”终止,实施地方自治,“福建省政府”1996年1月迁回金门办公。据悉,“福建省政府”目前已经无任何行政组织或实体办公场所,实质上解散,仅由“行政院”任命一名“政务委员”兼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并为主席”。

很明显,实体性质的福建省并不在“中华民国”的管辖之下,作为败退到小岛的偏安政权,还是要想搞一个虚化的“福建省”,很多网友其实已经注意到,“中华民国”在2019年把福建省给废了,但是还保留了台湾省。

台湾省政府主席(通常简称为台湾省主席、内部简称省府主席)是”中华民国”台湾省最高行政首长,同时为台湾省政府的主官,由行政院院长提请总统任命,负责掌理省政府辖属的各项政务。

此官职起始于1947年5月16日,曾自1994年12月21日起改制为台湾省省民直选之台湾省省长,法定任期四年;其后因精省实施,1998年12月21日起再复此职。2018年7月,行政院启动将省政府业务并入中央,该职位悬缺至今。2019年起正式归入行政院业务预算中。

那么最后一任台湾省的省长是谁呢?不是别人,就是宋楚瑜,宋省长就是台湾省的末代省长。

500

“台湾省政府”大楼

第24任  许璋瑶    2016年6月29日–2017年11月7日       行政院政务委员兼任主席

第25任  吴泽成    2017年11月7日–2018年6月30日   行政院政务委员兼任主席

这是最近的两任台湾省省主席,这个台湾省,说实话也是有名无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政“废省”,在未来撤掉也不是没有可能。

500

末代“台湾省省长”宋楚瑜

中华民国的福建省和台湾省,让老夫想起了三国魏晋时代的乐浪郡。

乐浪郡是汉武帝平定卫氏朝鲜后,于朝鲜半岛北部设置的四郡之一。直至西晋时期,乐浪郡都是帝国东北方的重要据点,也是中原与海东诸国交流的重要中继点。

公元313年,原居辽东半岛以北的高句丽攻占乐浪郡,并于414年将首都迁至平壤,朝鲜半岛情势剧变,高句丽与新兴的百济、 新罗并立,被称作朝鲜半岛的前三国时期。

500

汉武帝于元封三年(108年)派兵平定卫氏朝鲜,设立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正式将朝鲜半岛北部纳入以皇帝为核心的郡县体制。其后真番、临屯二郡陆续废省,玄菟郡数次迁移治所,至东汉以后,乐浪郡成为辽东半岛以东最大之郡,且负责与海东诸国的接洽往来。


从此之后,乐浪成了华夏大地的极富有象征性的地名,我们看《汉书》与《后汉书》便知,当时的乐浪跟现在的漠河、曾母暗沙一样有重要的地理学意义:

西连诸国至于安息,东过碣石以玄菟、乐浪为郡,比却匈奴万里,更起营塞,制南海 以为八郡,则天下断狱万数,民赋数百,造盐铁酒榷之利以佐用度,犹不能足。

其后京师贵戚,必欲江南檽梓豫章楩柟;边远下土,亦竞相仿效。......东至乐浪,西 至敦煌,万里之中,相竞用之。此之费功伤农,可为痛心!

也就是说,乐浪代表了诸夏之地的最东端。

自公孙度于东汉末年统治辽东,至公孙渊已经历三代。孙权称帝后,为拉拢公孙渊,遂于公元232年遣使册命公孙渊为大将军、幽青二州牧、辽东太守(如故)、燕王;公孙渊随即向曹魏请降,魏明帝乃于隔年册命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辽东太守如故。

孙权为了拉拢公孙渊,不惜打破汉代以来异姓不王的原则,给予公孙渊燕王的爵位,又赐予茅土、九锡等重礼,足见孙权对公孙渊的重视。

而孙权所授予的燕王称号,显然是期勉公孙渊能够统领汉代的幽州乃至青州,成为曹魏的北方威胁。

相较之下,曹魏授予公孙渊的乐浪公爵,尽管仍超越一般大臣可获得的列侯爵位,但并未逾越异姓不王规范,也非唯一特例(如汉献帝及其后裔亦为山阳公)。因而魏明帝给予公孙渊乐浪公爵,已是曹魏所能授予异姓大臣的极限。

 值得注意的是,公孙渊的本籍与根据地皆在辽东,其所获官职亦为辽东太守,按理曹魏可径授公孙渊辽东公爵。然而曹魏最后选择授予公孙渊乐浪公,理由除了正式承认公孙渊对乐浪郡的支配权,也是不希望将辽东郡的行政权与名义上的诸侯地位一并授予公孙渊。

500

不仅如此,此次册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将乐浪郡作为封国授予大臣。自此以后,乐浪郡(以及曹魏新设的带方郡)成为魏晋南北朝常态授予的封国。

西晋永嘉南渡之后,原汉人中原政权失去了对乐浪的控制,难道乐浪作为封地和爵位就此消失了吗?

永嘉之后,十六国与北朝致力于建构政权的正统性,除了使用社稷、宗庙等礼仪建筑,亦多侨置州郡,并将封国安置于疆域之外,以宣示为天下的领有者。学界探讨十六国北朝与乐浪郡的关系,多以前燕开始设置的侨乐浪郡为重点,又由于前燕、后燕、北燕乃至北魏的乐浪郡都是侨置,与汉晋时期的乐浪郡除了名称并无重叠之处。

500

公孙渊曾被封乐浪公

即便如此,十六国北朝多与统治乐浪郡的高句丽相邻,双方地缘位置紧密,透过十六国北朝的官爵安排或可发现北朝政权与乐浪关系的蛛丝马迹。

永嘉乱后,东晋以恢复大晋天下为念,乐浪郡也是尚待光复的地区。东晋未直接任命乐浪太守,而是以慕容氏为平州刺史,作为统治乐浪等郡的代理者。其后东晋南朝为了对抗北魏,与高句丽等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并授予高句丽王以乐浪公的爵位,承认高句丽统领乐浪、以高句丽王为 协助东晋统治乐浪的诸侯。

鉴于乐浪为汉晋极东之郡的特殊地位,以乐浪为高句丽王封国,便能塑造东晋南朝辖有汉晋东界的形象。尽管东晋南朝未设置侨乐浪郡,多数时间仍保有名义上对乐浪郡的统治权力。

但是中原政权几经兴革,平州刺史与乐浪太守等官相继撤废,只有徒具虚名的乐浪王公爵,乐浪郡最终消逝于地表,成为人们遥想汉晋当年的一则历史记忆。

同样地,我们发现,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设置福建省,作为反攻大陆的前沿,和永嘉南渡之后中原政权依旧把乐浪当做一个象征地加以册封,行政虚化+爵位实化,也是一种对历史追忆的表达。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