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从走向远洋到关注近海,日本海自发展趋势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亚洲特快》,今天咱们终于要开始说到经常成为网络热议焦点的一支海上力量的故事,就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如果大家看了觉得还不错,别忘了点赞投币关注三连支持哦。

那么关于日本海自,中国网络上始终存在着一种倾向就是对其过分夸大,随便搜了一下,就看到这一两年来国内网络上文章和视频标题吧,《用于“自卫”的海上自卫队,实力高居全球前五,图谋欲盖弥彰!》,《日本海上自卫队实力暴增?配备万吨驱逐舰,实力或能媲美中国055》、《向美国海军看齐?不要小看日本海上自卫队,亚太国家难以应对》

……嗯

反正相信大家也熟悉了,意欲何为啊,重演甲午战争啊,几分钟灭亡中国海军啊,巴拉巴拉,这样的调子始终还是存在。当然了这大多数也就是一些把“耸人听闻”写在脸上,迎合“忧患意识"过剩的人群的自媒体的调调,大部分媒体和稍有一点常识的朋友对这一套应该也就是一笑置之了。

但关于日本海自的实际发展方向呢,很多朋友可能也其实仅停留在他们又下水了什么新舰这样比较一般性的方面。

那么咱们还是要来客观评价一下的。

那海自的内容其实肯定是要比陆自更多,咱们也只能是说到哪儿算哪儿,本期节目,让我们先来从总体上对日本海自有一个了解吧。

海自的历史也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旧日本海军被解散。1948年,在美国方面的建议下,日本迈出了重建海上军事力量的第一步,建立海上保安厅,这个机构隶属于日本国土交通省,任务范围也仅仅是航道管理、近海巡逻和反暴乱,只有数量十分有限的船只和人员。当然海保厅的机构设计上倒是学习了美国的先进经验,基本模仿海岸警卫队,至今在日本与周边国家的海上领土争端当中它也依然冲在第一线,曝光率颇高。但它依然不是一支正经的军事力量。1952年,日本提出了第一个重建日本海军的方案,这就是《新日本海军再建案》,打算用二三十年建立一支新的海军,拥有400艘舰艇和500架飞机,也规划了建造航空母舰,驱逐舰等主力作战舰艇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未得到美国爸爸的首肯,未能实施。但是日本“海军派”倒是借此机会重新冒头,并且提出了“不荒废、不妥协、争发展、争规模”的十二个字未来总体发展方向。

毕竟在当年,美国对于日本重新建立海上军事力量,配合他们围堵苏联太平洋舰队的需求还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到了50年代中后期,日本陆续通过一系列法案和计划,正式成立了自卫队,开始“名不正言不顺”的发展起自己的军事力量来了。

那这里顺便提一句网上常见的一种误解,就是日本把所有舰艇都叫护卫舰,是一种“意欲何为“的行为。但其实呢,这个“护卫舰”的意思相当于其他国家“军舰”,是因为日本不能光明正大把海自叫做海军,所以才有这么一说,所谓的“护卫舰",就是海上自卫队所属战舰的意思。而其他国家叫做“护卫舰"的,实际上是一个英语词汇Frigate,台湾省管它叫“巡防舰”,而大陆叫“护卫舰”。二战后随着英国实力衰落,开始重视这种吨位比驱逐舰小,火力也相对弱一些的战舰,才正式确立了今天国际通用的“护卫舰”的基本概念。

而日本自卫队,早期按照美国二战时期的分类法,把护卫舰叫做“护航驱逐舰”,缩写DE。美国从“佩里”级护卫舰开始,也接受了“护卫舰”的用法,并把此前的护航驱逐舰也改叫护卫舰,缩写FF。但日本海自则一直到2021年,也就是他们的“最上”级也就是最新的隐身护卫舰30FFM服役,才接受了这个变化,此前他们的"阿武隈"级等典型的护卫舰,也是叫做护航驱逐舰的。当然,为了避免混乱,在作为战舰类型使用的时候,他们用了一个词,叫做“多用途护卫舰”,英文缩写FFM。

而归海自护卫队群,有时也被其他国家叫做为护卫舰的“秋月”级等舰艇,日本则将其划分为“通用驱逐舰”,缩写是DD。

那你要说日本有没有把明明不是驱逐舰的舰艇非得叫做驱逐舰的做法呢,那确实是有的,这就是他们的“出云"和“日向”级直升机母舰,虽然已经拥有了全通飞行甲板,也没有装备什么作战武器,但是仍然被叫做”直升机驱逐舰“,这是因为她延续了之前"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的分类方法,行吧也算勉强说得过去。

那么,正如我们上面提到,日本海自其实分成两块,一块是主要装备护航驱逐舰和多用途护卫舰的“地方队”,一块是主要装备各种驱逐舰的“护卫队群”,那这两个是怎么分类的呢?

日本海自的任务,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对本国周边海域的防卫,日本海自将本国周围海域划分为五个警备区,并成立“地方队”,以分片包干的形式,承担防御任务,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基地防卫兵力。

地方队在早期主要大量装备各种猎潜艇,后来也曾装备过导弹快艇,而后来主要装备基本上换成了性能比较综合全面的护航驱逐舰,而未来将逐步换装多用途护卫舰。

而与其对应的, 承担公海、远海作战任务的,就是“护卫队群”,这也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大家更加关注的力量,咱们常说的“八八舰队”啊“九十舰队”啊,还有潜艇部队啊,都属于护卫队群。

日本海自建立后,由于我们前面提到的十二个字的总方针,其重点当然是建立一支强大的护卫队群,来配合美国海军作战。所以他们成立后就逐步将各种老式,小型舰艇扔给地方队,着重建设护卫队群的主战舰艇。

70年代日本确立了“重视海空力量,海上歼敌”的指导思想,海自的作战力量迅速膨胀起来,并且开始逐步将冷战早期接收的美制舰艇和日本仿制的美国驱逐舰替换成本国设计的新一代舰艇。

当时日本海自一方面开始大量装备P-3海上巡逻机,增强对周边海域的巡逻和反潜作战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建立一支能够为美国海军“打下手”的“第七舰队反潜支队”,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能够携带3架反潜直升机,并且具备了舰队指挥系统,成为了海自护卫队群的核心,同时,他们又陆续建造“天津风”、“太刀风”、“旗风”等防空驱逐舰,装备了美制“标准”防空导弹和远程防空警戒雷达和“阿斯洛克”反潜鱼雷、“鱼叉”反舰导弹,再加上127毫米舰炮,就构成了日本海自当时的主力。

此外,日本海自还十分重视潜艇,70年代服役的“春潮”级已经相当先进,并且日本还专门为自己的潜艇开发了性能先进的热动力重型鱼雷——也算是延续了他们威力巨大的之九三式酸素鱼雷的传统吧,而这个呢,也是西欧国家至今也没有掌握的先进技术。

除了主战舰艇,海自还投入了相当的力量发展扫雷等辅助作战能力,毕竟二战中他们被美国人用水雷封锁的惨痛教训这还让日本人印象深刻呢嘛。当然在这个时期美国海军也非常需要日本为他们提供这些能力。

这个时期的日本海自护卫队群具备一定的综合作战能力,尤其突出反潜、扫雷作战能力,成为了美国第七舰队的重要补充力量,虽然面对快速崛起的苏联海军,这一时期海自的增强并没有显得十分亮眼,但也已经是在相对低成本前提下能够较好完成自己的任务了。

而进入90年代,日本海自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今天很多人“日本海自很强”的概念其实也差不多是这个时期形成的。

这个时期日本海自最重要的舰艇就是“金刚”级导弹驱逐舰,该型舰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美国海军“伯克”级驱逐舰的增强版,它装备了“宙斯盾”作战系统和MK.41垂直发射装置,总体作战能力远远超过了同时期俄罗斯海军和日本周边国家海军的主力舰艇,而且从服役时间来说,伯克1988年服役,而“金刚”1990年就服役,几乎可以说也是美国人最先进的技术直接转交给日本就来用,那可以说在当时真的是独一份。

那除了“金刚",日本海自这一时期还大量建造了”朝雾”级和“村雨”级通用驱逐舰,虽然没有装备“宙斯盾"系统,但是它装备有完整的海上作战系统,电子设备,反潜导弹、反舰导弹、防空导弹、直升机机库样样俱全,在当时而言,中国海军的主力舰051型不仅各种软硬件配置都完全比不上,就连吨位都没它大。

应该说这一时期的日本海自护卫队群的实力已经实际超过同时期迅速衰落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水面舰艇部队了。虽然当然了,这也是一种”斗兽棋“思维,毕竟大家都知道俄罗斯海军主要还是靠潜艇和岸基的图-22M等反舰轰炸机,日本海自的八八舰队在面临大批超音速反舰导弹攻击的时候,那也是吃不消的。

不过对于我国海军来说这个时期那是真的比不上日本人,毕竟当时我们就连对付仿制了几艘“佩里”级并对美制老舰进行了“武进”改造的台军那都是要费劲的,那就更别提兵强马壮的八八舰队了。

不过这一切到2010年后,又是一番新局面了。

刘慈欣在“三体”里提到一个事儿,就是三体人的科技发展由于种种因素,基本上是“匀速”发展,而地球人类则因为环境优越,随时可以发生“科技暴涨”,那么在海军实力方面嘛……日本海自的困境和三体人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海自由于经费、技术方面的限制,它的扩张速度基本上是稳定的, 每年能开工几艘新舰,那也是有数的,基本上他们的“八八舰队"、“九十舰队”都是要在十年、二十年的发展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你面对2010年后,下饺子一样的大规模海军发展,怎么搞?

应该说日本不是不想和这个快速崛起的邻居较较劲,他们在90年代造四艘“金刚”、2004年开始两艘“爱宕”级驱逐舰之后,就规划要造一种新型“宙斯盾”舰,但美国自己当时“伯克3”用的新一代双波段雷达都没搞出来,怎么给日本呢?所以就拖了好几年,一直到2017年才又开工两艘“摩耶”级。2020年,才开始向美国寻求购买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以海上反导舰的名义,准备建造下一代大型驱逐舰。

而通用驱逐舰方面,不带宙斯盾,只能用”先进海麻雀“的“高波”级“朝日”级加一块在21世纪后也就造了6艘。

总体来说,21世纪以后日本海自更新舰艇的速度其实是在减速。

这你和万吨驱逐舰一批造8艘,通用驱逐舰都装“盾”,一气儿造几十艘的海军,怎么比?

而且“海军暴涨”还只是一个维度的事情,这支军队憋着劲是准备和美国对抗的,所以他们的远程打击能力就更是直接就就是降维打击,各种快递的出现,让日本海自辛辛苦苦攒起来的家底显得像玩具一样可笑。

在这种情况下, 日本海自发现自己当年“意欲何为”的时候折腾的什么保护日本海上交通命脉什么这些曾经自以为可以很好完成的任务都变成了难比登天。

他们辛辛苦苦憋出来的“日向”、“出云"级直升机母舰也一下子失去了原有意义,毕竟这种舰艇要想好好发挥携带大量反潜直升机的作用,那还是要先掌握制空权才行啊,现在你面对人家都正规航母,这海上制空权还有什么好谈的?所以现在海自也只能被动的想办法,把”出云“级先改成携带F-35B的小型航母再说了,至少这样好歹名义上还能用F-35B去争夺一下制空权。

了解了日本海自21世纪来面临的这些窘境,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日本现在如此重视他们的30FFM,也就是“最上”级多用途护卫舰。

目前日本海自已经规划建造22艘“最上”级——当然比较特别的是首先下水的是二号舰“熊野”,不知道是否会因此导致30FFM改名叫"熊野“级。

按照国内相关专家的看法,“最上"级相比亚太地区其他国家海军建造的所谓大部分“隐身"舰艇,具备了更高的水平,可以和我国十几年前隐身舰艇的设计水平比比高下——当然这里得说这绝不是嘲笑,这其实是对这型舰认认真真搞隐身设计的高度评价了,甚至可以说它的隐身技术水平可以达到类似美国LCS的水平,这是不必怀疑的。

而且”最上"级的吨位也不小,达到5500吨,总体的作战能力其实已经不比护卫队群的那些通用驱逐舰差了。而且从22艘的建造数量来看,也远超过了此前地方队手里总共才6艘的老“阿武隈”。可以说地方队和护卫队群的地位也可能将随着22艘30FFM的入役,发生一个历史性的倒错。

实际上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日本海自务实精神的一种回归,他们开始正视自己的护卫队群再怎么加强也已经无法作为一支具备海上决战能力的舰队发挥作用的现实情况。

我们知道美国海军的护卫舰有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就是独立作战,它并不是舰队固定作战编制内的主力舰艇,主要实施的是单独作战。

而高度重视隐身设计的“最上”级明显也是要进行独立作战,而不是作为“九十舰队”的一部分去参与作战。

在美国海军都要靠“分布式杀伤”,将自己的舰队分布到更广阔海域以免被快递一锅端的今天,“最上”级的这种设计,其实也非常可以理解。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日本海自绕了一个大圈,随着30FFM的大量建造,又要回到他们的起点,作为第七舰队卑微的“打杂分队”存在,至于90年代“八八舰队”时期的那份雄心壮志,已经随风而逝了。

好,今天咱们这里大致的盘点了一下日本海自发展的总体情况,那么他们具体舰艇的发展和其背后的故事,咱们下期继续吧。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