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居然有电梯刷卡的试点了~~

前年听老爸说我们住1、2层的根本不用电梯,每年也要交八百多电梯费,70年里要交6万,感觉挺亏的,就神经兮兮地向国家信访发了个牢骚~~哈哈。

————

当时的原文如下:

物业费中的电梯费的精确计算问题物业费年年涨,服务不提高反而缩水了,若干年以前,电梯里还学习日本,有电梯司机来操作,防止大家都去按电钮,互相传染细菌,后来都没有了——环保节能,每次都可以少运一个人了。

但电梯没有改成声控的,大家都去按电钮也不卫生。且物业费没有因此降低反而还提高了。最近想到一个新问题,像我们住2层的,平时为了不等电梯,都是自己爬楼梯的。住1层的根本没有什么坐电梯的机会,那么凭什么要交物业费中的电梯费呢?除非是顶层有花园,或者地下室有停车场,又或者自身有住高层的亲戚,天天串门的,那另算。

网上搜了搜,由于物业公司多半和开发商存在勾结关系,不签1、2层也要交电梯费的物业合同根本拿不到房产证。所以低层住户都是被迫签署了要交电梯费的合同的。因此就算闹到法院去,也是会判低层住户必须交电梯费的。美其名曰为了整幢楼的保值增值……我们又不炒房,且保值增值主要还是靠地方政府多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城铁来实现的,靠电梯那点维护保养有啥用?

地方政府建个火葬场或者垃圾处理站马上房价就大跌了~~后来看到外地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新地方法规,像是1层绝对不交电梯费的;或者1层只交基础维护费,不交使用费的;或者少交70%使用费的;或者每隔4层,电梯使用费涨一个阶梯的;也有每隔1层电梯使用费涨2毛的……感觉外地反而比北京公平,真是滑稽啊~~但其实不是很科学。

个人觉得,最好用每个人进出大楼时的电子门禁卡,去改造一个RFID的计费功能(或者说类似公交卡),进电梯就刷卡,出电梯再刷一次。然后自动通过手机支付宝之类的电子支付系统转账付款。多搭乘电梯,多往高层跑的就多付费;搭乘少,住的层数低,或者自己走楼梯锻炼身体的就少付费。将付费精确计算并且比例化地公平分摊。

这样1、2层的用户才不用抱怨70年里要交6万多电梯费却啥也没享受!而且这个费用里国家还是会向物业公司征收营业税的吧?物业公司乱收费,国家也乱收税?最后啥服务也没获得。物业公司减少服务人数还增加收费额度,还有啥5.6%的预期利润,搞笑不。理论上一幢楼的产权人是所有户主诶,物业系统里的电梯、垃圾清运之类的服务,应该是非盈利的,最多随货币贬值的CPI,让员工的工资同比上涨而已,怎么还有预期利润之类的鬼玩意?

理论上产权人是我们所有户主的电梯,还能拿来盈利赚我们的钱了?而且批判极左思路那么多年,电梯收费却是大锅饭的,搞笑。

————

今天偶然在传达室看到北京晚报上说,大兴区正在改造老社区,试点了一个新模式,就是电梯公交模式,每人每次坐电梯刷卡付2毛钱,喜欢自己锻炼身体的,等于少用电梯就可以少付钱;赶时间的则多付(一定程度的残疾人和一定岁数的老年人在北京的制度下应该有补贴)。

500

500

不过,据他们估算每户费用不超过100元,这个比我们楼平均每户费用不超过70元还贵一些,这就有点奇怪了。感觉最好是那部后装的电梯改用平权股份制,所有人都交一分钱入股,然后每月月底除去维护费的成本之后,如果还有剩余价值就集体分红,如此多用的人就等于向少用或不用的人付费,但是集体分担了设备故障后的维修风险成本,感觉更加公平。否则谁拥有电梯所有权,谁以后就能多占有剩余价值也是个麻烦。

————

其实我原来的设想也挺麻烦的,因为支付宝小额付款的流量费也是新成本,除非在楼里拉Wifi……坐的楼层高的还要多付费,一次很多人开一趟和一个人开一趟的边际成本也不一样,其实要做到精确付费也不容易呢。

精准计价,减少浪费需要更高的生产力啊。

————

(对了,另外,我还问了下老妈,高层楼房的房价是贵还是便宜?老妈说可能因为噪音少,害虫少,其实价格反而贵的~~哈哈,由此可见,低层的人负担了相对更多的电梯费,却只获得了相对较少的楼房增值回报,并不是很公平啊。而且中国的房子又不是一年产权,谁房价涨得快明年就要多交保有税多回馈给社会的模式……

美国那种一年产权制度下的房子,涨价越多,明年的保有税税金就越高,反而此类不公平会少些。不过,在人均国债是人均GDP的102%,有2个孩子的4口之家的户均国债是20来万美元,但年收入中位数只有5万多美元,净资产中位数只有6.8万多美元的情况下,其实他们70%的家庭都已经技术性破产了吧?讨论房产保有税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很难过的话题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