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蛇传·情》谈传统文化现代化

500

【虚假的“粤剧大师”镇楼辟邪】

还记得你们上一次听粤剧是什么时候吗?别告诉我是你在看《东成西就》的时候听梁家辉唱的。

怀着一种好奇又怀疑的心态,我走进了电影院,开始服用这部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然后,当我听到第一句唱腔时,我瞬间就被电到了。什么叫开口跪,这就是开口跪!

这部电影不但余音袅袅绕梁不绝,那美轮美奂的场景设计,让你觉得不但看了一场戏曲,还顺便看了一场国画展。至于,人物的造型设计,电影也没有完全按照戏曲的着装,而是采用了一套折中复古的造型,让人有一种在看胡金铨《侠女》的感觉。在这次观影过程里,我曾多次热泪盈眶。大美之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老祖宗留下来的玩意儿诚不我欺。

500

【复古美学学注入灵魂】

500

【胡金铨的美学影响了所有的华语武侠电影】

咱们中国人爱听戏,中国第一部电影就是《定军山》,活脱脱和这部电影一样,将戏曲搬上银幕。可是电影发展起来了,戏却没有。电影和戏的那个缘分,从那之后就分道扬镳,说断就断了100年。电影一飞冲天,而戏曲则被电影这个后浪拍死在沙滩之上。

   作为一个80后,我们这代人其实听戏的已经不多了。我小的时候,跟着我的父母,着实听过戏,原因是因为我父亲插队的时候给京剧文公团当死跑龙套的。于是乎,我从小就听着卡带的样板戏长大,没事还能来一段杨子荣,当然是破音版的。后来,又跟随我母亲的爱好,去听越剧,甚至连黄梅戏《天仙配》我都能唱几句。

同期,我再看身边的同学,他们掏出来的卡带就跟我就不太一样了,人家上面写着《大约在冬季》,《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以及《心太软》。

90年代,港台流行音乐的入侵,瞬间就冲碎了戏曲市场。在我的记忆中的老家县城,几乎找不到一个听戏的小孩,一水的流行音乐。

当时我颇有一种知音难觅的感觉,每当我看见隔壁大爷拿着收音机哼着小曲儿划过的时候,我不禁产生怀疑:难道他才是我唯一的知己?

而此时大爷总是蓦然回首,用秃头反射出一道夕阳的霞光照在我的脸上,独留年幼的我在风中凌乱。

500

【总觉得戏曲被这帮偶像打败其实也不算太冤……】

这种尴尬并非我童年的尴尬,而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代差。

曲高和寡,便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处境。流行文化,因为门槛低,传播快,制作简单等特性,几乎碾压式的侵占了传统文化的份额。戏曲如此,剪纸如此,皮影如此,还有很多其他艺术亦如此。

当一个艺术门类不再出现新作品的时候,其生命周期就已经进入了晚期。也许它还能存活下去,但也跟动物园的大熊猫差不多了。就拿戏曲来说,国家一直在扶持,但大势上已经不行。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会亲眼看见《牡丹亭》被抖音神曲慢慢取代。

500

【戏曲一直在苦苦进行新的探索,图上这个方式我觉得并不实用。】

传统艺术讲究登峰造极。一出《牡丹亭》汤显祖要写半辈子,戏子要琢磨一辈子,观众还得追一辈子。它不但对制作者要求太高,对观众的要求也是一样的高,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成本都太高了。

而流行音乐恰恰相反,怎么方便怎么来,利用感官刺激,你随时可以原地摇摆。不会唱也没关系,《花间酒》这种你会喊麦就行。不喜欢也没关系,每天都有新歌打榜。线下还有KTV包间供你消费,它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PK,其实就是农业打工业,《牡丹亭》再伟大,也打不过工业的产业链。不但中国如此,全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都因为技术革命而挣扎,歌剧之乡意大利也很久没有新歌剧了。

可是如何才能保住瑰丽的传统文化呢?我个人的观点是应该将传统文化现代化。

如何将传统文化现代化呢?

1  从硬件的角度说,就是要放下身段,去拥抱最前沿的技术。

我们的流行文化体系,是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流行文化体系。其特征非常明显,那就是越靠近工业技术的文化产品就越走红。因此,无论是电影,电视,电子乐,还是游戏等都跟新兴数字技术,传播技术,制作技术紧密连接,利用技术吊打传统文化。

就拿这部《白蛇传》来举例子吧。  

    唱练做打的戏曲舞台,肯定无法实现白素贞和小青的飞行。十八罗汉阵,因为威亚技术的成熟,使得“打”的技艺更加出彩。而“唱”的功能在经过声效技术加持,交响乐配器的升华之后,更是成了真正意义上的“Chinese opera”。更不要提,“水漫金山寺”的大场面…… 戏还是原来的戏,可所有效果都因为技术而升级了,以前听戏我犯困,现在听戏我神清气爽。

500

【技术一定会改变艺术表达方式】

可以说,《白蛇传》戏曲电影化是很非常成功的,甚至开发出了一套完全可行的模板,足以推广到其他戏曲的电影制作上去,成为一个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片种。

这样的现代化过程值得鼓励,但肯定不是最终的归宿,因为这更像是和电影的一次联姻。我觉得对于戏曲而言,还要走得更远一些。

随着AI技术,VR技术的不断成熟,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临场技术,对戏曲进行重新打造。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为了适应技术,舍弃一些戏曲本身的传统。这一点,戏曲应该学习中国的新民乐。民乐早就放下身段,已经重获新生了。

500

【众所周知,巴赫老师写的是民乐】

而戏曲也许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改革,比如从陈旧的造型,刻板的舞台表现形式,舞美舞台搭建方式,甚至互动方式都进行新的尝试,总而言之,放下身段,拥抱技术,找到能够最大化自己优点的技术,才有几率回到历史舞台。

2  从无形的角度来说,化作春泥更护花,和优势文化产品融合。

我觉得文化这东西,可能跟基建一样,也存在某种“基础文化建设”。这种基础文化就像公路,他本身的投入不能获得直接利润,却可以创造整体利益。 

并不是每种传统文化都可以拥抱技术的。比如剪纸,捏泥人,吹糖人这些很难拥抱技术。但你会发现,我刚才举出的三个例子,都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展现出来。剪纸是横版纸片人,泥人是3D玩偶式的,吹糖人还可以是一种动手类的游戏……这些边缘传统文化,“攀附”上了现代化产品以后,成为了 顶级“原材料”。

我们应该鼓励一切传统文化原材料化,并鼓励优势文化产品多多使用这些原材料。还拿戏曲来举例子吧。

这几年,从古装剧的配乐中诞生,古风歌曲日渐出圈,戏腔流行乐已经成为一种大陆本土的主流流行乐。

要问我为什么觉得它已经很主流了?我上次去剃头,我们家门口的“北漂人家理发店”已经开始无限循环古风专辑了。从《燕无歇》放到《广寒宫》全天无限循环。你可以想象一下,TONY老师一边哼着“云母屏风花烛映影深”一边给我推脑袋的造型,后来他唱到《苏幕遮》的时候,我一个劲鼓励他去当歌手,tony老师一高兴,反手就向我推销一张八折会员卡……

在这些戏腔流行音乐里,戏曲成为了流行音乐的“原材料”。一首歌可能就加几句戏腔,却完全拔高了整个流行乐的档次,我甚至一度怀疑,如果把戏曲的配乐全部换成电子乐没准会很有趣,我觉得这种尝试迟早会有人干的。

也许有戏曲的死忠会说,流行乐给戏曲提鞋都不配,是蹭戏曲的文化水平。我却要说恰恰相反。流行乐会反向为戏曲带来流量,让戏曲本身更加兴旺。活着才有输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

500

【古风戏腔流行乐是文化输出主力,此为越南版《牵丝戏》】

其实文化的“原材料化”可以微小到你完全察觉不到的。

举个例子,大家都看过《七龙珠》吧,也许你们可能会觉得孙悟空是中国文化,但有没有人觉得超级赛亚人是中国文化呢?

我说个词,“怒发冲冠”你就明白了。“怒发”就是一个汉文化里才有的概念,形容一个人愤怒之后毛发倒立,当然生物老师会说这太扯了,当然扯了,因为这就是个文化概念。一生气头发就立了起来,再加上特效就是超级赛亚人了。一个概念也可以是“文化产品”,让人唏嘘的是,老祖宗的东西你还觉得是别人原创的呢。 

其实这样的文化原材料被拿走的比比皆是。《怪物猎人》的操虫棍棍法是少林棍法,《街头霸王》其创意大多来自中国武术,空手道可没那么多架势。《北斗神拳》其实就是点穴。每一个小小的概念都可以扩展成完整的作品,上述过程都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你自己只是不会用,会用的日本人拿他当宝。

日本人一直在说刘慈欣浪费,刘慈欣《三体》很多小概念就足以支撑一部大作了,而大刘几句话就说完了。我看他们磨刀霍霍了。

500

【“怒发”的超级赛亚人……对不起,放错图了】

因此,“原材料化”其实就是一种鼓励跨界尝试的方法。在融合的过程里,应该抛弃文化的界限,成为一个绝对的实用主义者。记住,好东西你不用别人也一定也会用,文化是没有国籍的。

而最大化原材料的办法,就是“文化基础建设”+“文化融合思维”。缺一不可。

3     即使做到上述两点,传统文化现代化还必须有长远的战略,因为我们周围长期强敌环伺。

接着,我们就聊聊C-POP ,J-POP,以及K-POP。当然我后面也会用这个POP指代整个流行文化产业链,词不达意不必深究。

言归正传,看到前面的C,J,K仨字母了吗?为啥非得加个国家大写在前面。至少在日本流行文化最鼎盛的时候,我也没有见到日本炒作什么J-POP的概念(估计是日本比较自闭)。现在这样分家,主要是因为大韩民国非要加,于是大家都跟着加了。

500

【虚假的C-POP,正宗的换皮J-pop】

K-POP本质是韩国要将自己文化产品进行全世界销售的炒作行为,想要鸠占美国人的鹊巢。韩国人在美国人面前,肯定没有胆子真去申遗,那怎么区分开呢,只能民族化。既然民族化,前面就自然多出了个K。K字当头,民族化就逃不出传统文化现代化。 

韩国人打的算盘是很精的,这里面有一个很单细胞的逻辑链条。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就是民族现代文化,现代文化可以扩张,所以民族现代文化也可以扩张,民族现代文化扩张就是民族文化扩张,民族文化扩张就是民族扩张。大韩民国大国崛起……

于是“K-pop!K-POP!” 他们嗓子都喊哑了,别的国家都没他们那么兴奋。而K-POP如此的民族主义,因此必不可少:传统文化现代化。

500

【K-pop价值观上物化人类,竞争异常残酷】

正是因为韩国急于文化扩张,所以有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刚需。我在前面也聊过,文化“原材料”是没有国籍的,在文化现代化过程中,他们需要大量的优秀的文化原材料,可是自己祖上留下的遗产实在贫乏,怎么办呢?他们朝隔壁祖上富裕的那位看了看,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韩国人总是主张起源的原因,中国文化堵在他路上,他用和不用都很尴尬,所以想鸠占鹊巢。

其实韩国人还是不成熟,他们以为只要脸盘子够大,世界就都是自己的。只是他们不明白文化现代化的原材料本来就是没有国籍的,自己在那主张合法性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你看看隔壁日本,人家偷了几百年了,把嘴缝上,得了便宜只会闷头数钱。正所谓,文化上的偷不能叫偷,叫“致敬”。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文化你不修改那是弱智行为,如果不修改还主张起源,就会被啪啪啪啪。这个“修改”能力,也是一种现代化,其实是很高端的技巧。你看我们都不好意思说日本的妖怪文化,7成妖怪来自中国本土,而韩国还在那傻乎乎地喊九尾狐是韩国的……

最近韩国已经开始整古装僵尸了,看来祖上是真没啥东西了。但是细品,为什么是古装?因为只有古装才有民族元素,才是“K”!

僵尸是西方文化,再次强化了知识点,文化现代化没有国籍!

当你在文化输出(赚外国人钱)的过程中,你优先考虑客户文化(僵尸文化),再嵌入自己的传统文化(韩国古装),从而达到民族文化输出。

K-POP发达其实是在给中国做了嫁衣,只要咱们上头抓住这个机会,完成传统文化现代化,其能量是K-POP无法想象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还是那句话,文化没有国籍,文化原材料我们自己不用,日本韩国外加越南马上就会全部抢走。韩国现在还在明抢,很好防御。等他学会日本那一套,就真防不住了。文化具有抢注性,到时候被贼喊捉贼,中华文明真成了给别人做嫁衣裳的了。

到了那时候,别说汤显祖,所有老祖宗的棺材板都按不住了。

500

【有前途的国风流行方向,别跟他们整POP,叫国风多好。】

传统文化现代化对于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文明来说,本来就异常繁重,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战略级别的规划,而不是任由资本驱使。这个战略应该让肉食者精心谋划,将我们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

C-POP,只不过是一个自我矮化的词语,肯定不应该是K-POP那种欧美玩剩下的东西,也不是日本那种改良派的文化,他们的文化只能游离于文化的表皮,没有系统的内核。而整个东亚唯有我们有条件做到成体系的文化现代化。

在这个全局性的战略中,随便想想就能找到成吨的方向:二十四节气文化开发,传统节日的现代文化开发,古典礼仪的现代版本,诸子百家学说的现代化开发,民族服饰的现代化,中式建筑现代化,中式园林的现代化,中式现代化家居等等……超大蓝海,商机满满有没有……

但所有这些事情,需要从上至下人人身体力行。毕竟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好东西确实不少,可是现代化留给咱们的时间却不多了。

最后总结一下……

其实从《白蛇传》扯到这么远,我已经很难再绕回去了,不过这就是我不羁的风格(其实是病)……

大美无言,大象无形。华夏文明已经彻底步入现代,古老的文化完成现代化也是迟早的事。此刻,也许有人诟病我们有些民族主义,可谁不民族主义!轻微的民族主义并不会和世界不相容,只是爱这片文明爱得深沉罢了。但唯有沙文主义没有未来,毕竟傲慢才是唯一的敌人。

                                                                                                              2021.6.2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