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铺长大的8岁芭蕾女孩,一路跳进央视引2.3亿人热议,背后藏着什么故事?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滑到文中末尾点击在看,获取收看链接

  一个在猪肉铺里长大、把刚宰杀出来的猪腰子当成玩具的女孩,她的梦想会是什么?

  人声鼎沸的菜市场里,一间简陋的猪肉店门前,一位8岁的女孩正踮起脚尖、昂起下巴,姿态轻盈地舞蹈跳跃,轻松完成着一字马、空翻等高难度动作。

  摊位外,女孩的妈妈正忙着切肉,而摊位内,心无旁骛的小女孩沉浸在舞蹈的世界里...... 艺术与生活,现实与梦想,在这里碰撞重叠,形成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来自云南大山里的云儿,8岁之前从没有接受过任何的系统性训练,仅仅通过观看网络上的舞蹈视频就学会了很多超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她说,我的梦想就是跳芭蕾舞,成为舞蹈家。

  这是B站自制纪录片《小小少年》第一集的开头,一经播出就拿下了9.8的高分。

  纪录片中的主角,是一个个出生平凡、却天赋不凡的孩子们。他们各有所长,痴迷于自然、艺术、科技等不同领域,是人们眼中的“小天才”。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但真正走进他们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一个孩子的“成才”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兴趣与热爱的背后,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才是天赋萌芽的基础。

  在《小小少年》中,每个"天才"孩子的成长都令人感概,值得千万父母以此为鉴。

  

  

500

  一个在猪肉铺长大的女孩

  她的梦想会是什么?

  

  在云南,有一个小村庄叫那夺,那夺是彝语,意思是“躲在大山背后的水田”。村如其名,这里风景秀美,但是交通不便,坐落于“大山背后”。

  故事的主人公,8岁的小云儿就生活在这里。

  小云儿乖巧懂事,每天四点半就起床,跟着妈妈一起开店门、卖猪肉。细碎的肉末随着挥动的看到上下飞舞,云儿的妈妈说:“卖肉这行太苦了!杀猪、剁肉,天天如此。365天,只能休息一天。”但云儿从没有为此感到过委屈或者自卑,她总是笑脸盈盈,跟在妈妈身边忙前跑后。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肉店很好玩,可以帮妈妈做事,帮妈妈撑袋子,拿袋子装大肠出去卖。”

  妈妈开猪肉店,爸爸跑货车运输,更多时候,云儿就在猪肉铺子里,凭着自己对的感觉翩翩起舞。前空翻、后空翻,接一字马,对别的孩子来说极为困难的动作,云儿做起来却游刃有余。

500

  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但芭蕾需要天赋,也需要专业指导。面对天赋极佳的女儿,云儿的妈妈着急又无奈,她害怕小小的县城会蹉跎女儿的天赋,但祖上都是与田地打交道的农民,自己根本没有机会认识专业的芭蕾舞老师,于是她辗转去到好几个舞蹈班咨询。

  在舞蹈班里,云儿向老师展示了几个她自己自学的动作,惊人的柔软度和平衡度不仅把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就连老师也连连称赞,她们无奈地表示,自己教不了这个孩子。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日子一天天过去,云儿却只能困在狭小的猪肉铺中对着各类舞蹈短视频自学,所有人都知道,她需要的是系统的、专业的学习。

  幸运的是,云儿的妈妈在驾校练车时,无意中将女儿跳舞的视频拿给同期的学员和老师看,引起了大家的啧啧称赞。驾校的校长也看到了这个视频,并把云儿介绍给了北京舞蹈学院的两位老师。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男老师姓关,女老师姓张,他们是一对夫妻,在北京舞蹈学院教了二十多年的舞蹈。

  关老师的妻子张萍老师,就是从云南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孩子。土生土长的她,深知云南山村中隐藏着不少天赋异禀的孩子。

  “你看她这多神奇啊,她这胳膊肘、肩、胯……我都纳闷她怎么这么明白这个造型。”

  即使在北京舞蹈学院这种精中选优,优中选精的平台,教了二十多年的舞蹈,关老师都没见到像云儿这么有天赋的孩子。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就这样,小云儿用天赋征服了张老师,加入了“彩云计划”。

  张老师和关老师是“彩云计划”的发起人,这对夫妇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却把远在大山深处的娃娃们都当作了自己的孩子。

  他们发起的“彩云计划”就是致力于帮助云南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踏上舞台,圆他们对音乐、舞蹈、以及艺术的追求。

  他们教孩子舞蹈,帮孩子圆梦,为了能够更加专注地从事这项事业,张老师甚至辞去了学校里稳定的工作,从父母那里借来了养老钱投入其中。

  在“彩云计划”的帮助之下,那夺及周边村寨已经有50个孩子先后考取了云南省艺术学院附中和昆明市艺校。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关老师是云儿的伯乐,但对于关老师来说,云儿就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籽料玉。云儿的天赋越是出众,他就越心慌,担心自己不能帮助云儿释放出属于她的璀璨。用关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千里马在培养伯乐”。

  在加入“彩云计划”之前,云儿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的系统训练,她的很多动作做得都不够到位。总是通过视频沟通,对云儿的指导起不到最好的效果,而云儿的年纪一年年见长,经不起耽搁。

  为了云儿,张萍老师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放弃二十多年在北京打拼的所有,回到云南,辅导她。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天赋只是基础,想要有所成就,必须要付出足够的汗水。

  纵然有着优于常人的柔韧度,但面对来自国内顶尖舞蹈学府张老师严格指导,小云儿常常在“拉筋压腿”这些基本功练习中哭得满脸泪花。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疼痛、落泪、坚持,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即使是那些“天赋异禀”的人。

  虽然云儿在二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之下,最终争取到了赴北京演出的机会,成功登上了央视的舞台,但她以后要走的路,仍然很长。


​  

500

  小小少年的“超级梦想”

  

  《小小少年》这部纪录片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但纪录片中所展现出来的少年们对梦想最真挚的追求和渴望却让人十分触动。

  在《那夺云》中,片子里的女孩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她们有的说想当歌手,有的说想当舞蹈家,甚至有些人还说想演戏,相当大明星。这些答案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切实际,但他们真挚而坚韧的眼神却让人心生感慨、无比敬佩。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有梦想才有成功的机会,才有努力的方向。在他们这个年纪,能想到的最大的梦想,也许只有这些。更重要的是,艰苦的生活环境、复杂的家庭氛围并没有磨灭她们心中的梦想,也没有打消那份敢于做梦的勇气。

  孩子们的这份纯粹和勇敢是很多大人都不具备的,她们为了梦想,从身体里爆发出的力量也让人惊叹。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片子中有一个镜头就是云儿帮忙盖舞蹈教室,这么瘦弱的一个女孩,竟然背起一根比她长两三倍的木头,并且满脸笑容。

  任何困苦在梦想面前都是不值一提,只要走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就是快乐的。

  纪录片的第二集名叫《5449》,看名字可能会有些疑惑,这些数字究竟代表着什么?其实这是由一群小小少年们组成的队伍编号。他们正是第5449组报名参加FIRST世界机器人大赛的队伍。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这是一群可以称得上是“天才”的少年,他们就读于人大附中,全国中学中的Number One ,他们喜欢机器人,从设计、编程、组装都是由团队自主完成。而做这件事也只是他们的兴趣爱好,对自己的升学并没有任何帮助。

  小学一年级时,喜欢机器人的同学能占到总数的80%,但是到了高三还对机器人保持着这种热爱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人大附中的陶启泽和张宇晨就是其中最坚定的两个人。

  他们的教练苏晓静说,这已经远远超出了高中生的范围,涉及到的有些技术都是她硕士毕业的内容了。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第三集《自然之道》,第四集《HELLO LITTY》,第五集《以父之名》,每一集中都有少年逐梦,他们拥有天赋,并为之翻山越岭、踏上征途。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为了心中单纯美好的愿望,小小少年的小小身躯扛起了自己的人生。不管是云儿还是陶启泽,或者其他小小少年,他们就像是一块块尚未雕琢的璞玉,拥有着超乎成年人想象的能力和才华,同时也拥有着坚定的意志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

  吴冠中老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只有恋爱般的热情和开水浇不死的精神才能够去学艺术。这句话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了天赋是什么,而我们把这种极大的热情叫做“执念”。


  

500

  成为孩子背后温柔的“靠山”

  

  “孩子有自己的一个逻辑,他也有自己的一个做事情的顺序,他未必去做你大人觉得事有轻重缓急,在他的那个世界里,他的事情的排序,也是那一件事是最重要的。”

  这是纪录片《小小少年》其中以为父母的独白,这一段话的意思虽然直白易懂,但是真正能做到这点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少之又少。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也许,很多小孩长大成人后就会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小孩,忘记自己曾经也充满了热情、勇气和梦想,以及对未来的向往。所以每位家长,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之余,也应该好好思考应该如何对待自己身边的这位“小小少年”,怎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他的热情、勇气和梦想,并跟他一起实现他的梦想。

  成功登上央视舞台的云儿无疑是非常幸运,她有爱她并且尽全力支持她的父母,妈妈每天陪她练舞,带她四处奔波找老师,爸爸起早贪黑跑车挣钱,也不忘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再加上云儿还遇上了懂得欣赏她,培养她的好老师。

  是的,每个能够展翅高飞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座温柔的“靠山”。

  在第二集《5449》中,主人公陶启泽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存在,她在纪录片中说了一句让我非常感动的话。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他确实喜欢(机器人),如果不玩的话,我觉得他的生活就只有学习,好像也不完美。”

  陶启泽的妈妈阎蔓秋,并不是像大多数传统的中国式父母一样,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她关注更多的反而是儿子的心情,希望孩子除了学习之外还能有别的一些消遣。

  纪录片《小小少年》的父母们,都能充分给予孩子发展的自由,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他们中很多都愿意站在跟孩子平等的一个角度陪伴孩子再去重新探索一遍这个世界。

  什么是天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对某些领域显露出“天生具备的能力”和“不可磨灭的兴趣”,这就被称作“天赋”,而这些”天赋“需要父母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当自己的孩子拥有常人没有的天赋,大多数父母肯定都是非常欣喜,但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天赋?这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为人父母,我们总是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我们通过努力的工作赚钱,提供给孩子足够的物质和资源,这当然是培养的一部分,但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这些,并不足以成就一位合格的父母。

  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会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作为父母,我尽力了,你为什么不懂”。因为这样的一句话,父母已经占据了不可反驳的道德高点。而这,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私”。当我们回头看自己长大的过程就会知道,一个小朋友的成长是很漫长的,其中有一些规律是无法被跨越的。相比于物质上的丰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需要“耐心”和“陪伴”。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自然之道》中的小主人公殷然非常痴迷于昆虫,这个特别的“天赋”在大多数常人看来都很难接受,但是他的妈妈邢晓娟却非常支持他,并愿意陪着他一起玩。

  邢晓娟认为儿子的这种爱好十分有趣,让她觉得人生好玩了很多。她和孩子一起站在一个低视角,再去重新走一遍童年。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假如这位妈妈不去理解,没有陪伴,一定会觉得这孩子不务正业。实际上他的关注和“痴迷”只是出于兴趣和喜欢。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身而为人更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孩子不是流水线的产品,他们的成长因人而异,多样性、丰富性、个体性都非常强。

  我们应该通过观察、理解、调整,来准确感受我们的孩子。这样的感受过程,不仅可以解决孩子的问题,也是发现天赋的基础。

500

  图片来自纪录片《小小少年》

  为人父母,我们本身也应该不断去学习,因为固定的思维方法和教育方法无法适配所有的孩子,我们更应该把教育变成一种讨论和一个思路,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孩子的成长之路。

  后台回复关键词 【少年

  为你推送文中纪录片收看链接

  作者:绵绵冰,精英说作者,努力以温柔眼光看待世界。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

  Reference:

  纪录片:《小小少年》

  思维智汇:如何培养孩子的天赋?唯有时间、等待和观察

  爸妈营:猪肉店起舞的9岁芭蕾女孩,引1.8亿人观看,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