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国家?早就在美国吵翻了

最近国内舆论场上有一场关于“娘化”与否的大辩论。但是人们对于“娘化”的争论都停留在“道德”和“长相”层面。很多人说“少年娘,则中国娘”。但是到底什么是“娘”?社会“娘化”会如何?没有人去深入挖掘。

久而久之,一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就把“娘”的范围不断扩大,比如某“动物公会”已经把“娘”的打击面扩大到所有生活体面的男士身上。

小志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中美是相通的,中国越发展越像美国。不要以为“娘”这个话题只有中国吵,其实美国人早就开始吵了,而且他们对于“娘”的批判早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具体现象中。

500

小志带大家一起来吃一吃这块美国的瓜。

在美国,“娘炮”的含义不局限于“男人女相”这一点。美国人认为不敢竞争,玻璃心,怕受伤全部都是“娘炮”的表现。

在美国,“娘炮化”是有专有名词的,叫做“Wussification”,这是文明的说法。不文明的说法就是把“W”换成“P”。

在美国的舆论场中,“娘炮化”最严重的就是基础教育领域。具体表现就是极端在乎孩子们的感受,不能让孩子受到哪怕一丁点儿的挫折。从而引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是赢家。

500

先说说历史,这场所有人都是赢家的运动其实是根植于西方文明之中的。可以说,西方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个人主义”的一次进步。

小志在美国大学读历史系的时候,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历史课本的编撰就是以“individualism”为逻辑主轴。1970年代,美国社会以反对越战为导火索,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嬉皮士运动和民权运动。这两种运动是“个人主义”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各自表现。

500

在这样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作为民主主义桥头堡的加利福尼亚于1986年发起自尊运动,他们认为这项运动可以对冲很多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

加州各郡设立自尊学术委员会,评定低自尊度是否是造成社会问题的原因。后来研究证明不是主要原因。加州的运动在1995年结束。但是同年,美国国家自尊协会宣告成立。

之后,在许多地方,“维护尊严”的政策变得越来越强大。逐渐走向今天让人不敢说话的所谓的“政治正确”。

500

说完历史背景,我们说说这些“自尊政策”的具体案例吧。


第一个故事,小时候上学都很期待运动会。得到名次的话,可以登上领奖台,得到大家的赞赏。同样的,美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人们从小就开始接触体育活动。

在棒球中有一个规则叫做“三振出局”。什么意思呢?

投球手投出第三个球为好球,击球员没有挥棒,球在落地之前直接被捕手接到;投球手投出第三个球,击球员挥棒落空,球在落地之前直接被捕手接到;投球手投出第三个球,击球员挥棒成擦棒球,球在落地之前直接被捕手接到。

以上三种情况击球员即被判三振出局。

但是在2003年的时候,美国小学生棒球联盟宣布放弃这个规则,交由各地小学联赛自己决定是否要给孩子们“三振出局”。

没有三振出局,比赛还怎么玩呢?许多美国学校发展出一个新的规则,不计分,这样子大家没有输赢,都有上场比赛的机会。每个人平均分配上场时间。时间一到,比赛结束。皆大欢喜。

500

第二个故事,没有胜利者和失败者,那么到底如何激励孩子们呢?每个人都是胜利者,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个奖杯。

2015年,美国橄榄球星,匹兹堡钢人队的James Harrison在自己的Instagram上发了一篇短文。文章内容是他六岁和八岁的儿子拿回家两个奖杯,但是James决定退掉这两个奖杯。

500

原来这两个奖杯是参与奖,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胜利者。

Harrison不认同这种教育方式。他非常支持孩子们的活动,也为他的儿子们感到骄傲,但是他希望自己的孩子知道,所有的东西都要通过奋斗获得,而不是参与就可以了。她期待儿子们可以真正赢得奖杯。

500

Harrison所反对的就是美国目前盛行的“奖杯文化”,不管你胜利还是失败,只要你参与就能得奖。

2015年HBO纪录片《奖杯国家》里面就有一幕比赛组织者给所有参赛的儿童颁发奖杯的画面。其中一名组织者说:“我们输掉了本赛季几乎所有的比赛,但是我们度过了一个好时光!”

要注意,这里的标准甚至不是努力奖或者贡献奖,而是参与奖,你只要出现就可以拿奖杯。

500

第三个故事,上一个故事是奖励失败者,现在我们讲一个惩罚胜利者的故事。

美国最大的青少年橄榄球组织Pop Warner在2015年的时候曾经发起过一个项目。他们发起了一场小学橄榄球比赛,而且最终名次最高的两支队伍将可以免费前往迪士尼乐园游玩。

孩子们十分激动。

来自费城西部Tar Heels球队的孩子们很激动,他们都是来自中下阶层黑人家庭的孩子,要父母带他们去一次迪士尼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们一路过关斩将,赢了11场比赛,眼看就要拿冠军了。结果Pop Warner官方突然宣布改变规则,他们不会赞助胜利的队伍前往迪士尼乐园。

什么理由呢?

因为他们觉得不公平,他们表示不想让快乐的橄榄球场变成一个残酷的竞争,少年橄榄球中不应该有胜利者和失败者。所以随机挑两支队伍去迪士尼乐园更公平。

努力拼搏→获得好成绩→得到奖励。这个逻辑居然不公平,真是活久见。

500

Tar Heels球队

第四个故事,在赛场上,你要不要碾压你的对手?我们都还记得在巴西世界杯上,德国队曾经以7:1的分数血虐巴西队。那场球看得大家好爽。

美国的高中橄榄球比赛上也发生了这么一回事儿。

2013年,得克萨斯州,Aledo高中以91:0的比分碾压Fort Worth Western Hills高中。结果你猜怎么着?FWWH高中的家长居然提出书面投诉,称Aledo这样做属于“校园霸凌”。

看来家长们真的很怕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

2014年的时候,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小型大学体育协会通过一项规定,要求以后成员大学的比赛中不得出现喝倒彩的现象,否则将予以处罚。

500

第五个故事,由于害怕小孩儿受伤,美国开始兴起一股禁止学校橄榄球和足球的风气。

就在今年2月9日,加州州议会民主党议员Kevin McCarty,Lorena Gonzalez Fletcher提出草案,称年纪过小玩橄榄球可能会有脑震荡的危险,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孩子免受伤害,所以应该禁止青少年在上高中前玩橄榄球。

那你高中就可以无忧无虑玩橄榄球吗?也不行,有人认为高中也还是太早。

2016年,北卡罗莱纳大学和堪萨斯城儿童慈善医院进行了一番辩论,医院医生们认为不应该让高中生玩橄榄球。原因很简单,也是害怕会导致脑震荡。

500

第六个故事,考试如果全部答错会怎样?当然是得零分。2013年,在佛罗里达州Broward郡学区总监表示,要进行学校改革。怎么改呢?

他认为不能让孩子们对学习丧失信心,所以要把考试的最低分从0分改为50分。也就是说,你哪怕交白卷,也可以得50分。他解释道:“我们的事业帮助学生们取得成功,而不是让他们失败。让一个学生落入无法恢复的状况中是不对的。如果一个人得了太多的零分,那么以后他们看到数学题就不会再尝试了。”

500

Broward郡学区总监


看了这么多案例,我们来看看美国“娘化”背后的争议吧。

我们来看看支持者是怎么说的。美国“我们是教师”网站上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解释为什么每个人都得一个奖杯是好的。

理由是不要着急让孩子这么早就感受到残酷的竞争压力。青少年时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应该是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创造和领袖能力。未来他们可以把这种能力转化为创意的能力。

500

而且不用担心“每人一个奖杯”就会破坏孩子们对胜利的渴望。对胜利的渴望是来自于他们的天性。不管给不给奖杯,追逐胜利都是天性使然的。

要奖励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和尝试。

500

反对者的意见呢?教育专家Ashley Merryman写了一本书,叫做《夺魁:关于胜利和失败的科学》Top Dog:The Science of Winning and Losing。

她表示,科学数据证明,如果不断鼓励孩子,这并不会让孩子们热衷于挑战。事实上,备受赞赏的孩子不愿意接受挑战,因为他们担心如果失败将失去赞赏。

她希望孩子们可以成长,而且因为他们努力成长而获得赞赏。

500

2013年,VICE的联合创始人Gavin McInnes在YouTube上发了个视频,叫做《如何战争一个宝宝》。内容无非就是和他的孩子玩耍的内容,假装在和宝宝搏斗。

可是这却引起许多“教育人士”的反对,称他的行为太粗暴。这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500

事后,Gavin McInnes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谈到这个问题。他认为要让孩子们不断接受挑战,而不是怕东怕西,觉得这个危险就不做,那个危险就不做。这样只会让孩子最后变成一个“娘炮”。

其实经常和孩子们玩儿是可以有效增进亲子关系的行为。

500

我们都想保护我们的宝宝,但是当他们开始长大成人,我们就要教育他们什么才是现实的世界。如果你不做,那么现实就会帮你教育他们。

对于那些不行的孩子,如何保护他们的尊严呢?Gavin McInnes的答案简明扼要:

“你不行就是不行,抱歉。你不如布拉德皮特帅,你不如数学家聪明,能力的世界本身就是分等级的。你能做的就是接受这一点,找一个你行的领域,然后向前进。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学会失败。这就是童年的意义,学会失败。”

500

其实“每人一个奖杯”并不单单关乎到“娘炮”文化或者“娘炮”教育,更加关乎生意。

在二、三十年前,美国的奖杯制造公司多数都是家庭作坊,一家人就搞定了。但是今天的美国奖杯产业产值搞到30亿美金。

南达卡他州苏瀑城的JDS制造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奖杯经销商,他们的仓库面积比4个足球场加起来还要大。老板Scott Sletten的父母就是奖杯作坊老板。

500

他们当时一年的销量也就在2-3万美元之间,而今天JDS的年销售额已经可以达到5000万美元。Sletten大方承认,“每人一个奖杯”的教育理念对他的生意简直太好了。

500

和Sletten一样,制造奖杯的企业家们非常清楚“每人一个奖杯”对他们生意的意义,所以他们筹建了很多游说集团,让政府和学校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

甚至他们还赞助了一些研究机构,比如ARA组织就曾经发表过研究报告,称给孩子们奖杯鼓励是非常积极的教育方式。他们敦促家长最好可以在每次看到孩子们做点什么事儿的时候,就给他们买一个奖杯。

500

小志不想参与到“娘炮”是褒义还是贬义的争论中,我也不想评价美国的“娘炮”争议到底哪一方是对的。

我只想把这些事件呈现出来,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事情不单单在美国有,随着大搞素质教育,中国也已经出现了很多上述案例中的事件,只不过还没有人将它们和“娘炮”联系起来。

但是,早晚的事儿吧。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