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被断供当天,我问了下“5G杀手应用是啥”

9月15日,上海,一场典型的秋雨浇灭秋老虎的余威,也给普通人的出行带来些许不便,此外,一切如常。

大橘受邀参加华为的一场行业活动,见证华为-上海5G+XR创新中心展厅启动仪式。

500

在这栋5层建筑里,华为的常驻员工不到20人,当天的活动却邀请到上海市政协及虹口区相关领导、北外滩开发办及北外滩集团代表、高校专家、重要合作伙伴及媒体人士近百人。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先生在致辞中激扬慷慨,为华为站台。

这就是华为的朋友圈。

这里原是上海著名的汇山码头,淞沪会战时,曾遭日军蹂躏和占领,后来作为杂货码头日夜运转,支持上海的经济建设。今天,虹口区迎来产业转型升级,这里又成为“5G全球创新港”,通过处理和吞吐数据,赋能千行百业。

在活动中,大橘财经专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虹口区总经理童远山。童总在对话中始终强调,华为只是5G产业链中的一小部分,华为积极与政府层面合作,积极与各行各业合作,通过提供高质量的通信基础设施,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

这是谁也无法熄灭的满天星光。

500

以下为采访实录:

(全文约7500字,阅读时间20分钟。)

大橘财经:

之前在采访另一位华为高层的过程当中了解到,早年华为到海外去谈5G合作的时候,对方总是会问5G的killer application(杀手应用,指在营利或普及方面特别成功的应用)是什么?那么华为作为基础设施的供应商来说,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因为不把5G网络铺起来的话,别人是不可能在上面探索有什么应用的。那么不知道他有什么应用,别人为什么要投钱把它铺起来?这就陷入了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循环。

那么现在我看到有报道说5G+XR,就是一种杀手应用。我们能不能理解说,是因为现在中国的5G网络其实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这个生态已经逐渐有了一定的成熟度,在这个基础上,XR的发展才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空间?

童远山:

我觉得是业内一个比较关心的问题。无论是5G也好,还是XR也好,特别是5G,实际上大家思考这个角度是非常合理的。

在我们看来,一个行业要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实际上一定是渐进式的。像5G目前的情况,可能killer application目前还不一定能说很繁荣或成熟,但是,如果我们思考一下以前的3G或者4G时代,无论我个人还是我们公司,在几年前可能谁也无法想到抖音(TikTok)现在这么火。

我个人在7、8年前看到过对张一鸣的一个采访,他说,短视频是未来,但我当时也不太相信,因为那时候网络没有这么发达,很多人获取信息,还是通过文字+图片为主。实际上,我们后来发现这几年短视频发展非常快。对于我们来说,短视频是一个应用场景,真正后面的技术承载是来自于我们通畅的4G高速网络。所以这个应用方向是一开始我们没有想到的。

我们华为公司早期一直是做通信的,经历从2G、3G、4G到5G的全过程,2G的时候可能更多还是文字和语音应用,3G的时候图片应用更多,到4G偏视频应用,这是整个业态发展的节奏。我觉得作为技术公司来说,一开始只是提供一个工具而已。我们任总一直说一个“管道理论”,从根本的原理上来说,通信设备是信息流的“管道”,可以看做一个自来水管一样的管道,我们内部一直说华为公司是做铁皮盒子和管道的,这是比较通俗的表述。至于说拿着这个工具最终用来做什么,可能需要各个行业慢慢来自己去做。

5G大家都知道,有三个特点: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那么XR行业有AR/VR/MR这三种场景,在我们看来这是5G未来的应用场景里面,可能最先孵化的场景。

500

就以大带宽来说,就是快速的下载和上行,那么如果要实现AR/VR场景,需要有大量的视频,需要大量数据的快速上行和下行,这就很需要大带宽高速网络。

虽然目前在全球也好,中国也好,还没有出现这方面的独角兽公司,但是,我们相信几年之后,就一定会有微信、抖音一样的公司基于5G技术蓬勃发展。只要我们高速公路建好了,未来我们会有各种各样越来越好的车在上面跑,工具造好了,未来怎么使用,整个行业的空间是很大的。

作为华为公司来说,因为我们原来早期发布会5G的白皮书,VR/AR场景是很重要的,我认为是最开始孵化的。当然未来还有很多别的场景,这也是我们在上海这边和虹口区一起来共建5G+XR创新中心的原因。我们也希望通过华为公司的基础和虹口区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把虹口区的5G应用场景孵化出来,把产业集聚起来,这是我们对5G+XR的一个判断。

大橘财经

说到AR和VR,我作为媒体人来说,对这个技术一直是有期待的,比如中国的边境有很多地形是非常复杂的,举例说,锡亚琴察冰川为什么是一个战略高地,它为什么能控制下面的交通线?这个我们用文字描述半天,其实都是很难表达清楚的,但是如果我们看一张立体的地形图,就能有一些直观的感受。那么如果我们能够通过AR去实地看一下,感受一下当地的地形的话,那会比你所有的文字和图片都有更加有震撼力。

还有就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老师在一次视频讲课里举了一个例子。就是马航370客机出事的时候,当时CNN记者跑到波音777的模拟驾驶舱里面做了一个报道,那么我就想到,如果我们有AR和VR的话,完全可以给所有的读者一个更实际的体验。

我想问一下,这两个场景,以我们现在的技术能够做到吗?或者说未来有怎样的发展空间?

童远山:

你说的人在驾驶舱里面的场景,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这种模拟驾驶舱的概念了。另外我们这边展示的大厅就有一个模拟飞行的设备,你可以体验一下,应该能够实现你说的去实地体验一些复杂地形的场景。

这种场景非常多,我们这里还有一些发动机拆解的培训应用的场景,还有游戏的一些AR场景,甚至还有消防员培训,原的来消防员培训是模拟一个大火,让训练员冲进去把火灭掉,把人扛出来,或者是把煤气罐抱出来,这对不熟练的学员是很危险的,那么我们现在就有一些B端的企业来模拟相关的场景,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模拟培训的成本,提高效率。

5G的推广这几年才刚刚开始,包括我们讲的XR应用在全球也是比赛刚刚开始,其实还有很多场景,未来都会实现。

大橘财经:

我们如果作为新闻媒体,要让普通读者随时随地方便地体验到VR报道的魅力的话,是不是要依靠眼镜这样的轻量化设备,而不能让他们跑到一个比如体验馆或者家里,目前这方面的进展怎么样?

童远山:

你说的对,这确实涉及到行业的发展的两个方向,B端和C端。

如果你去我们创新中心参观,就能看到,我们不仅有5G+XR的演示内容,我们还有云的演示。我们认为未来云对我们C端是有很大帮助的。

前面提到了,目前在VR或者XR行业发展来说,消费者能体验到的,无论是微软HoloLens,还是华为眼镜,还是谷歌眼镜,还是偏很笨重的,头盔很重,包括微软的眼镜也不轻,因为更多设备要放在前端,还有谷歌眼镜待机时间很短,这也是因为前端设备的功耗问题,目前还是不尽如人意。

我们前面讲到AR/VR或其他应用场景的实现依赖大量数据,数据需要大量运算和处理,如果这些工作都放在前端,也就是说在盒子里面放很多芯片,那必然会很重。当你把芯片放在后端/云端之后,重量会减轻很多,而且我们在云端可以做很多事,比如我们讲相关的一些视频渲染也好,一些编排也好,或者是图片的一些数据,很多事全都放在后端做。

所以,我们认为未来云端能力介入之后,可以大量减轻放在前端器材中的设备,对消费者来说,就是减轻重量。

再打个比方来说,音乐行业的发展,以前都是录音带,后来到CD,再慢慢MP3,再后来在线音乐。我觉得从整个XR行业发展,也是一个过程,未来消费者应该会越来越体验到VR/AR/MR应用的便利性,包括价格的下降,都会感觉到。

500

大橘财经:

承接上一个问题,上面说的是XR赋能我们新闻行业。我之前看各种关于华为的资料和报道,发现华为非常喜欢用一句话,叫做“赋能千行百业”。就是说华为本质上是做通信基础设施的,任正非先生有一个管道理论,就是信息时代的中国甚至世界,每一个点我们都用管道把它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管道网,这里面的每一个节点就是千行百业,甚至我们每一个个人,每一个节点都能够用最低的成本跟别的节点沟通,那么所有节点都被点亮了,所有的节点的能量都会大大提升。

这让我联想到了前两天余承东在开发者大会上讲的一句话,就是“谁也无法熄灭满天星光”,华为讲的5G赋能千行百业,是不是能够这样理解?

500

童远山:

外界确实有很多解读。我个人认为,余总讲的“谁也无法熄灭满天星光”更多是讲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因为我们的终端生态可能跟我们B端稍微有一点不一样,需要大量的开发者一起来做。你前面讲华为公司经常说“5G赋能千行百业”,这是公司一直以来的宗旨,也是我们一直在践行的。

因为从技术发展来说,我们更多是做“铁皮盒子”、做“自来水管道”的,一直这么讲。铁皮盒子和自来水管道承载的是大量数据的洪流。以前可能数据量比较小,后来图片、视频,再后来AR\VR相关的,数据量非常大。

从这方面来说,我们既然只是作为一个工具提供者,我们做一个锄头、螺丝刀,未来怎么用,我们需要各行各业帮我们一起来思考。未来我们会看到很多场景,包括我们去年在上海举办云计算大会,我们展示了很多场景,比如通过5G技术远程指挥矿车去挖煤矿,未来是不是5G可以做医疗健康行业,比如上海这么多好医生能不能通过5G技术,来指挥偏远山区(贵州、云南)那些地方做一些手术。这只有5G技术的大带宽、低时延的技术才能实现,我觉得确实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来一起发挥。

所以,我们更多是提供一个工具,提供一个载体,让千行百业来实现,所以我们公司讲“5G赋能千行百业”。

大橘财经:

其实我们是赋能千行百业,不可能去取代千行百业,是吧?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应该是各行各业自己去产生。我们在这里更多的是介绍一些案例,真正跟各行各业更契合的一些应用,我们要跟他们去沟通、去试验,通过共同的努力去创造,是不是这样?

童远山:

没错,我们华为-上海5G+XR创新中心,更多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孵化器,我们认为目前只是一个小平台,我们希望把它当做一个载体,目前可能展示的只是我们思考的某一些小点,希望未来能更多发光发热。实际上5G+XR行业的产业链条非常长。从工具方、内容方、市场方、等等后端技术提供者,是很长很长的链条,必须各司其职。

目前作为我们创新中心来说,只是一个小的火种,我们希望吸引虹口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产业公司都能来这边跟我们合作对接。我们还会做一些专业培训来赋能,还会邀请产业链上的公司,一起来探讨,这都很关键。我们整个产业链条要跟合作伙伴一起来做,我们只是起其中一小部分作用而已。

500

大橘财经:

刚才提到给企业做专业培训,是什么样的专业培训?比如说维护之类的,还是其它?

童远山:

我们的培训很多。比如XR企业需要云端能力,我们华为云做得比较早,有很多独特的技术能力。比如说今天发布的华为云VR云渲游平台,这个平台是对我们很多企业是很关键的,这也是我们跟企业和政府合作伙伴聊得很多,他们很关注的一个产品,这方面需要我们告诉他们怎么用。我们做出一个云端的一个工具,告诉我们的合作伙伴,用这个工具可以怎么低成本地快速生产VR/AR内容,也有利于版权保护,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上周跟虹口区做了一些5G的科普,提高整个区内——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事业单位——对5G和整个产业认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产业链做得更蓬勃,我觉得这也是蛮关键的。我们跟政府和区内企业一起努力,可能真正的社会效应慢慢也会体现出来。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在社会管理方面,经济发展方面提供一些助力。

大橘财经:

既然讲到虹口区,我想问一下。放在虹口区,除了虹口区可能有补贴,还有这里的创业环境,还有什么原因吗?

童远山:

为什么选择虹口区,有好几个原因:

首先,从华为公司来说,我们有很多技术沉淀,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专业储备也好,都是有三十多年来的积累。我们发展5G和华为云,希望寻找一些很好的合作伙伴。在这方面,我们认为虹口区政府的领导班子是非常高瞻远瞩的,他们看准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去年我们在虹口区启动全球第一个“全球双千兆地区”,副市长吴清和中国移动的副总一起打了第一通5G电话。

从虹口区政府来说,希望做产业升级,形成5G+XR的产业,那么我们双方不谋而合的,很快就达成一个认识,一起来做这个事儿。其实你前面讲的补贴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且补贴并不是补贴给华为公司,而是补贴给区内的相关企业。作为区政府来说,他们本来就有一些资金用来扶持企业,孵化生态,驱动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只不过他们选择5G和相关产业。我们华为-上海5G+XR创新中心展厅正式启用,实际上在前期试运行过程中,已经有很多企业过来虹口区考察,也有企业在落户,因为5G+XR是一个全新的场景,从产业规模来说,还没有那么大的体量,所以目前我们已经能看到一些效果,这也是开了个好头。

另外,我们华为认为5G+XR场景未来跟云一定会强关联,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整体。VR/AR/MR这种场景,未来更多我们认为在云端实现,而不是在终端,所以未来会大量用到我们一些云的能力。那么政府用补贴先替一些企业买了一部分云服务。最终这个补贴是补贴给我们区内的企业和创业型公司,形成一个集聚效应,大概是这么一个合作模式。

大橘财经:

这里一带过去是上海汇山码头和黄浦码头的交界处。周恩来、邓小平当年都是从黄浦码头出国留学的。这边以前都是老厂区,老工业区,现在虹口应该也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刚才讲的这些应用似乎都是2C端多一点?那么2B端呢?

童远山:

举几个例子,我们展厅创新中心里面有一家企业,是给某些大型飞机制造公司一些重要部件维修做培训。比如说发动机,原来可能更多是通过物理方式,要找一个发动机来给你拆解,现场教学。飞机制造是高精尖技术,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培训教学。原来还是费时费力,可能几千个零件都要找螺丝刀拧开。现在通过我们这种B端企业,用相关的技术和云端技术,包括XR技术,能够方便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培训人才的速度。但这种场景是B端企业,不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

我们也有一些面向消费者的C端应用,比如说网易的云课堂,做在线教育和云教育;比如说在日本、美国有一些VR游戏场景,我们戴一个封闭头盔,这跟微软的HoloLens相关,这种产品是偏C端的。

实际上这个产业来说,未来B端也有,C端也有。我们也要看行业趋势,有可能B端更快形成商业模式,也可能是C端更快成熟,两条线都在发展。

500

华为工作人员演示模拟维修发动机

大橘财经:

华为现在是做硬件生态、软件生态,想办法让一些先行的企业使用5G,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然后吸引更多的企业一起来做5G的开发,产生新的应用,这样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就让我想到之前4G其实已经赋能了我们国家的新经济,产生了微信、抖音、移动支付这样的新应用。那么现在,没有4G支持的经济,和现在有4G支持的中国经济,其实已经是两种经济,我们跟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节奏已经不一样了。

那么世界上很多其他的国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没有办法像中国这样一门心思去建设5G和升级基础设施,我觉得我们现在说的“双循环”的经济格局,有没有可能是5G高质量的信息网络等等基础设施支持的,更高质量的经济循环。

童远山:

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有一些大,可能政府层面更适合来思考这些问题。从华为公司来说,通信行业是我们的发家之本,当然了,从2010年开始,我们成立两个新的部门,一个是终端(手机部门),还有一个是我所在的部门,负责华为云等等一些计算和联接方面的产品,在一些政企的落地。

从整个5G来说+XR这种场景,可能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来配合发展。从全球来说,有些地方可能发展快一些,5G覆盖比较好,有些地方慢一些。包括中国国内也是这样,上海虹口区是“全球双千兆第一区”,确实作为区政府来说,他们非常重视,把所有事情做在前面。如果能有这么一种大力度来推动行业和产业发展,我们认为未来会走得比较好。当然,我们国内也有一些发展不太协调的地区,很多地方4G覆盖都没有那么好,相关的一些产业或者消费者,体验也会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从通信技术来说,4G和5G在目前情况下,会有一个并存的时期,对应到产业也是一样的,有一个并存时期。我们的合作伙伴有些走得比较快,比如2019年11月份,我们在虹口办了一个城市云峰会,我们的一家合作伙伴酷景传媒,采用全景AR+8K直播的方式在线直播。如果你看过这种直播,会感觉体验非常好。我们通过前端采集相关视频数据,到后端呈现时,利用华为云的一些技术,通过云端做很多渲染和处理,整个消费者体验是非常好的,这是走得比较快的。

比如我们另一家合作伙伴造梦科技,他们在全国有8000家高端的VR体验馆,他们运用了华为公司的一些云端技术、5G相关融合技术,把这个做成产品,最终提供到体验馆,最终再面向消费者。

作为我们公司来说,我们也是非常看重和各层面的政府的合作。我们前面已经说了,虹口区政府的领导班子确实高瞻远瞩,做了很多调研和深度思考,最终来决定跟华为公司合作。我们也希望把虹口区5G+XR产业基地(也是我们一个产业云基地)做成在全国有亮点的一个基地。这个创新中心是去年我们开始做的,也是我们全国第一个5G+XR创新中心,今年上半年我们在辽宁、江西也开始这样的合作。

大橘财经:

全国像我们这样的中心目前有多少,能不能介绍一下进展?

童远山:

目前聚焦XR的,我们在辽宁还有一家,还没有正式开业。江西南昌也有,分别是华为的第二家、第三家XR创新中心。那么我们跟政府合作的产业云基地,那是远远不止的,全国快100个了,当然主题是各种各样的,虹口这边聚焦在5G+XR,有的地方可能聚焦在软件开发等等,比如我们在福建福州市,政府更多聚焦在华为+软开云,那是软件合作基地,福州希望发展软件产业,通过吸引软件公司来创业的方式来做。

我们刚才也讲到,5G的产业链是非常长的,需要千行百业一起来努力,全国各地聚焦不同的领域,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丰富的生态,各处真正形成星星之火,最后汇聚成满天星光。

(采访完)

50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虹口区总经理童远山

后记:

采访完毕后,大橘与几位年轻的华为普通员工一起就餐,几位年轻的华为普通员工一起就餐,我们自然地聊起华为目前的处境,一位员工就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

其实,任正非早在2003年就准备把公司卖给摩托罗拉,因为他当时预判,最终全球通信行业只会剩下极少数几家,华为如果要继续做下去的话,最后必然是跟美国硬碰硬,在当时的环境下,任正非认为胜算很小,所以,与其最后失败,不如及早调头。结果,什么都谈完了,任正非在海南度假的时候,摩托罗拉人事变动,新CEO搅黄了生意。

卖不成了,那么,军人出身的任正非作就有一种应战的本能,实际上从那个时候起,他和华为,就已经做好最后一战的思想准备。

他还告诉大橘,华为去年提出“补漏洞”,到今年,他相信已经基本补得差不多了。任正非说过,华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只要内部不自己出问题,其实外力已经很难把它打死。

活动结束后,大橘路过华为员工办公室,他们正在分享茶歇中没有吃完的甜点——可能作为对自己成功举办一场活动的小小犒赏。

一切如常。

秋雨后,万类霜天竞自由。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