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秒删,“曾许人间第一流”的四重反转

反转反转再反转,几乎贯穿了最近各大平台的信息流。虽然很多反转新闻会消耗掉群众对于媒体或自媒体的信任程度,但是有些新闻却越反转越有趣。就在昨天,北京大学的官方平台发布了一条关于高考的内容,并配文“2020年高考考生,加油!”

然而,配图中的一句诗“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一场跌宕起伏,坑陷了无数大V的反转剧就此展开。

500

第一重:伪诗

最开始,也是最简单的反转。在北大发布后不久,就有网友贴出了这首诗的后两句,“哪晓岁月蹉跎过,依然名利两无收”。其实略经品味,很多网友就能感觉出前后两句诗的情感有所不同。前文看似慷慨激昂,后文急转直下。放在高考寄语中,似乎给人一种无形的嘲讽之感。

注意,这里我用了看似。如果大家细细品味,“曾许”这个词用得可以说是非常灵性。它可以是之前有,现在用来自我激励;也可以是之前有,现在借以长吁短叹。这个歧义,其实就为后面的多重反转埋下了伏笔。

500

不过,打脸艺术经久不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桥段既然又一次上演,大家又怎么忍得住不去凑这个热闹呢。更何况,这次被打脸的还是鼎鼎大名的全国TOP2学府,北京大学。这种反差感,让很多网友直接嘲讽北大没文化。

然而,事件很快迎来了第二重反转,因为网友补全的这两句,是伪作。


第二重:原诗

之前咱们讲到,北大Po的那句诗意境其实可以有两种解读,如果按照“依然名利两无收”来结尾倒也可以说得通。但是,这里有两个很大的疑点,不知道大家古诗词的储备量如何,先假装大家都没读过原诗,咱们按线索分析。

从整首诗的格律来看,韵是压不住的。虽然很多大诗人也爱好打破常规,但终归是个疑点。而第二个疑点,比第一个可致命多了。后两句“哪晓岁月蹉跎过,依然名利两无收”的用词过于现代。大家仔细思索,“哪晓”这两个字几乎从来没有在古诗里出现并体现过“哪里知道”的意思。我不敢说绝对没有,但是这个用法在民国以前绝对是凤毛麟角,反而在很多汉文化圈不入流诗人的现代作品中经常出现。

那么,带着这个疑惑,我们其实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这两句诗的真实出处。因为网络信息比较繁杂,我选两个比较容易核实的书籍给大家:钱仲联先生的《清诗纪事·光绪朝卷》和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诗话》。

500

原诗应为吴庆坻所著《题三十小像》:食肉何曾盡虎頭,卅年書劍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黃祖,襆被今猶窘馬周。自是汝才難用世,豈眞吾相不當侯。須知少日拏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这里有个小点需要解释,因为根据异体字整理表,拏是拿的异体字,如果按照书写规范有时需要替换。所以“须知少日拏云志”和“须知少日拿云志”都不能说哪个绝对是错误。

到了这一重,虽然很多人已经认定《题三十小像》这首诗才是北大摘抄那首伪诗的原始出处,但很多人又开始了反转。


第三重:意境

因为《题三十小像》的原文和北大引用的那句诗有几个字不同。所以,很多人开始比较两首诗的意境差异。很多人认为两首诗虽然并不一样,但是思想内核几乎相同,都旨在表达一个三十岁还没什么成就的中年男人有多么的丧。当然,字面理解上,确实区别比较小。原诗的“岂真吾相不当侯”似乎是有一点失意的感觉。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虽然前面有两重反转,但其实内核没什么区别。

更有些人依据另一首诗综合得出作者三十岁写这种诗不太可以的结论。当然,另外一些人认为依据《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可以直接截取为需要的意思。但是,这首《题三十小像》真的是丧诗么。

500


第四重:生平

所谓《题三十小像》,题的意思就是写,三十则是指三十岁。这种题目其实和无题没有多大区别,很大的可能就是后来在抄录的时候加了这个题目。很多文人都有类似《X题X小像》的作品,比如鲁迅。

而题写可能有两个时机,一个是三十岁,另一个是三十岁后。有些文人就是这样,当年写的不满意会重写。那么,作者的人生阅历就极为重要。

其实只要我们简单浏览一下吴庆坻的生平,就会发现有趣的事情。他的祖父是云贵总督吴振棫,父亲是山西雁平兵备道吴春杰。他1848年生人、1876年中举、1886年进士;官至四川学政、湖南学政、湖南提学使······30岁时,正是他刚刚中举没两年。依照清朝中举年龄,真的也就是略小于平均数。

500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看大佬的这首诗。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某个以略低于全国平均中举年龄中举的官N代,在全国绝大部分人没有中举的30岁,写下了这首《题三十小像》。这就像一个中等学霸告诉大家没发挥好,虽然还是可以去北大,但是专业要服从调剂。

Emm······真的,大佬开心就好。如果这种还叫高不成低不就的话,我其实也想要这种平淡的生活。而如果这首诗是他在30岁之后的某个时期重写的,除非是中举前,否则实在是让人想要打他。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