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闺蜜60万,跪地哭求她还50万:我为什么劝你千万不要轻易考验人性?

文 | 栩先生

首发 | 栩先生(ID: superMr_xu)

1

最近,有一个“求人还钱”的视频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视频中,一年轻女子,着单衣短裤,斜背着包包,头发绾在脑后。

几乎是跪在地上,哭嚎着拉着另一个站立的女人乞求还钱。

她先是抱着对方大腿,又拉住对方手臂,使劲晃着,边哭边哀求:

“我给了你60万,你还给我啊……”“我给了你60万,你还我50万。”“你把50万还给我,我啥都不说了。”

欠债的女人看上去年龄大些,虽然被跪地的年轻女子拽得前仰后合,却是一副非常淡定的样子。嘴里好像不耐烦地嘟囔着:你走不走?

视频只有15秒,应该是夜间,光线还算亮,周围也有人群,但两位女子的轮廓,不是很清晰。但那种绝望的场景,却让人感同身受。

借出去60万,按照4.35%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一年的利息也要2万多了。

结果借出去钱的人别说要利息了,本金都要不回来。

借60万,只要求还50万,还得低三下气地跪求。

这个视频的真实性,我查了很多资料也没确定。

 

但其实也没那么重要,因为同样的事情,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到处上演。

 

借钱这种事儿,在现实生活里,往往是最考验人性的事情。

 

而多数人的真实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500

2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我自己很喜欢,叫《13岁秦始皇登基,10岁的刘邦还在爬树:胸怀大志的人,从不怕大器晚成》。

 

里面详细分析了“大混混”刘邦,是怎么就大器晚成,老年得志的。大家如果有这方面的困惑,可以去看看。(后台回复“刘邦”获取)

 

其实关于刘邦的很多故事,得益于各种民间传说,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比如斩白蛇、鸿门宴、大风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

 

但很少有人知道,刘邦其实只比秦始皇小了3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邦和秦始皇都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里。

 

这个时代就是战国末期。

 

那是个真正意义上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乱世。很多稍有能力、有家世背景的人都可能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成为某个“公子”“豪强”。

 

其中的一个豪强叫张耳,之所以提到他,是因为刘邦年轻混江湖时,曾经投靠过他。

 

因为张耳曾经做过刘邦偶像信陵君魏无忌的食客,连带着也成了刘邦年轻时的偶像。

 

当时的张耳是魏国大梁的著名人物,还有个叫陈馀的人和他齐名。

 

但在秦国攻破魏国后,这两个名人的下场就只剩一个了:秦国占领的地方,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500

于是,秦始皇悬赏千金捉拿张耳、五百金捉拿陈馀,大梁城内贴满了两人的大头照。

 

实在待不下去了,两人只好一起改名换姓,逃到了陈地,靠着看城门赚点小钱养活自己。

 

这时候的两个人是真的一起逃过难、一起混吃饭,关系比亲兄弟还铁。

 

没多久,“大楚兴、陈胜王”的狐狸叫声传出来了。

 

震惊天下的大泽乡起义发生了!

 

张耳和陈馀都是不甘寂寞的人,陈胜一起义,两人立马撕掉伪装,一起去见陈胜,被任命为左右校尉,在河北折腾出了不少事。

 

这两人的名字后来在历史书里经常出现。倒不是因为他们在起义中有多大的作为和影响,而是因为两个人在参加起义后戏剧性的转变。

 

公元前207年,秦国大军进攻河北,将已受封为赵国宰相的张耳和赵王歇围在了巨鹿城。

 

张耳兵寡粮少,根本没法坚持下去。在紧急关头,张耳想起了陈馀。

 

这时候的陈馀名义上还是赵国的大将军,受赵王歇统辖,更何况他和张耳还是曾经的刎颈之交。

 

于情于理于法,都应该想方设法来替张耳和赵王解围。

 

这时候,陈馀到哪里去了?

 

陈馀一开始并没有溜,他收拾残兵败将去了。在得知赵王歇和张耳被困在巨鹿后,陈馀带了几万人也赶过来了。

 

结果,和秦军一交锋就败下阵来。主力秦军不是一些败兵残勇能击败的。

 

被打败的陈馀仍然没有溜走,他带着几万人马就驻扎在巨鹿附近,围观秦军围攻张耳。

 

你没看错,是真的围观。

 

这期间,张耳受不了,还曾经派人去质问过陈馀:我们不是生死之交吗?!我们不是相约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吗?如果还记得当初的诺言,那就请带兵来救我和赵王!

 

陈馀倒是很实在:不是我不救,而是兵马不行,打不过啊。与其白白送死,不如留得青山在,日后还可以为你和赵王报仇。

 

听到转述的这些话,张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就是所谓的患难之交?生死之交?

 

真正到了生死危难之际,人大概都是靠不住的。

秦军围攻巨鹿几个月,各路诸侯逐一赶到,但都学着陈馀远远看着,这也很能理解,你自己的大将军都隔岸观火,凭啥让我们这些外人替你们打死打活。

 

一直到项羽率军北渡,就在巨鹿这个地方大败秦军,成就了不朽名声,也贡献了两个成语: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张耳死里逃生,和陈馀大吵一架,并借机夺了陈馀的军权,两人彻底反目成仇,从曾经的生死之交变成生死之敌。

500

之后,两人互有伤害。直到汉三年,已归顺刘邦的张耳和韩信攻破赵井陉,在泜水斩杀陈馀。

 

两人生前的恩怨才算了结。

 

有意思的是,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非常体贴地将张耳、陈馀这对冤家放在一个列传里,让他们死后千年仍然要纠缠不休。

这还不够,司马迁还专门用了一个太史公曰来评价两人的“塑料革命友谊”:

 

“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 ——《史记 ·张耳陈馀列传》 

 

之前那样患难见真情,之后反目成仇势不两立,是因为两人根本就是利益相交!

 

最熟悉的人,才能伤你最深。

 

能一刀捅死你的人,往往都是你身边和你最好,最了解你的人。

 

不要觉得你们之间的友情坚若磐石,背叛这种事永远不会发生。

 

3

这个故事在后世被反复提起。

 

除了太史公,包括班固、陆机等等历史学家都曾对张耳、陈馀这种巨大的人生反转作出过评价。

 

但他们的评价主要都集中在“势利之交”上。这两人也成了所有历史教训里,反目成仇、背信弃义的典型代表。

 

而在我看来,从张耳、陈馀当年一同逃亡的经历来说,他们至少一开始并不是所谓的势利之交。

 

他们决裂的根本,其实还是张耳被围求救,陈馀没有选择同生共死。

 

生死关头,最能考验人性啊!

 

但在当时的情境下,从古到今,又有多少人能做出飞蛾扑火的自杀式救援呢?

 

其实这样的案例,从古至今数不胜数,我之所以更喜欢从历史里去讲,是因为他们能流传千年,更具有人性的普遍性和启发性。

 

当然,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幸运在于,和平年代,平凡的生活里,没有太多这种生死考验。

 

但即使这样,现实生活里仍然有很多东西是经不起考验的。

 

最典型的就是金钱和感情。

无论是用金钱去考验感情,还是用感情去考验金钱,其结果往往都会让人难以接受。

 

所以,我才会在生活里不断地告诫自己,也劝告他人:不要考验人性,不管它经不经得起考验。

 

考验人性,是件损人不利己的事儿。

杯子只有被不小心摔碎的时候,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坚固。

但你没有必要为了知道杯子经不经摔,故意往地上扔。因为你买杯子的作用,不是用来摔的。

我们制造工业品,为了确保安全,会反复对某些条件甚至是极端条件进行测试。

但人性不是可靠性试验。

 

你考验人性的结果,往往就是释放出一个人暗藏在心底的“阴暗面”。

 

社会的进步,是要去努力唤醒人性中的光明面,而不是要去放大阴暗面。

 

我们的党,当年为什么那么能改造人?因为我们建立了在当时独一无二的平等、友爱的关系,上下级之间可以经常交流,相互批评,革命同志间相互信任、袒露心声。

 

这样的思想改造,连俘虏都扛不住。万合天宜曾经拍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片子叫《人民的贞子》,里面连恐怖贞子都被革命改造成了“人”。

 500

虽是夸张的喜剧,却反映出了,当你努力去挖掘和释放人性里光辉的一面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而反之亦然,当你刻意去挖掘人性的阴暗面,也就求锤得锤了。

 

人性的考验分有意和无意。

 

有些人的确经得住考验。但是就算是这些意志坚定的人,他们也未必能经受住刻意的考验。

 

因为,刻意考验往往意味着过度考验。

 

特别是为了考验而考验的时候,设计的情景和条件往往超越常规,比如“老婆和妈同时掉水里”之类的问题。

 

刻意的考验人性,这道题从开始就错了,之后得出的任何结论,都不具备普遍意义。

 

一个错误的前提很难推出正确的结论。

 

你一旦想要有意考验一个人的人性,意味着不相信。

 

越是考验就越不会相信。

 

如果他接受了考验,你不会认为他没问题,很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考验设计得不够完美。

 

其结果就是别人经受住了考验,你又怀疑是不是自己出的题不够难。

 

心理学里,有几个非常有名的考验人性的实验,比如「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都是有意将人放在极端环境下,其结果就是一个普通人就那么蜕变成了坏人。

 

这种心理学实验后来遭到了很多批判,因为参与实验的人,在实验后心理也会遭受严重的创伤。

热衷于“考验他人”的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极端的手段,探测别人的阴暗面,不仅不道德,也是愚蠢。

最后只能是考了别人,输了自己。

 

500

4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角度。

我之前和朋友聊起考验人性的话题时,他说: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所谓的考验人性,往往选择的对象都是看起来就比较老实的人。

有谁会在现实生活里去考验那些大金链子光膀子满身纹身的社会大哥?

如何选择考验对象,也算是一种对“考验人性者”人性的一种考验。

 

但不考验人性,不是意味着天真,无条件相信,无原则地纵容。

 

这恰恰是在考验别人的人性。

 

而是设好原则、规矩,做好监督。

 

抱怨人性经不起考验容易,做到不考验人性难。

 

举个例子,你借给朋友十万块钱应急,结果最后要不回来,还失去了一个朋友,这时候一般人就会感叹“人性真是经不起考验呐”。

 

但在借钱的时候,你做到了“不要考验人性吗”?

 

你有没有对朋友的经济状况和目前遇到的情况进行评估,救急不救穷了?你有没有让TA打正式欠条,或者有第三方见证人?有没有约定还款时间甚至是利率?有没有做好对方不还钱时的底线准备?

 

还是那句话,大部分人只能做到事后感叹人心不古,却做不到在事前或者当下守住原则。

 

为什么?

 

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拉不下面子,因为侥幸心理。

 

所以这一条原则的核心不在于知道,知道没用。

 

而是在于无论何时何地,对着何人,都要坚持地去执行。

 

这一条还可以引申一下,那就是不要用“我就是要考验一下TA”的心态来处理那些事关重大的选择。

 

诱导犯罪,本身就是犯罪。

 

你如果像我一样认定了“人性经不起考验”,就不会让自己轻易地去得到验证这条判断的机会。

 

因为验证后的结果,你不一定接受得了。

 

就像是官场里,非得要把一个人放在一个经济利益巨大、又缺乏监督的位置上去,等他犯错了,就立马说“看,他果然经不起考验”。

 

问题是,有多少人又经得起这种考验呢?

 

既然知道大部分人都经不起这种考验,为什么不设计一种方法来规避对人的考验呢?

 

记住,不轻易考验一个人的本性,也是一种智慧的善良。

 

500

5

遇到那些你觉得不值得信任,或者有那么两三件小事,让你对一个人的人品产生了怀疑,就应该尽早远离。

 

懂得规避风险的人,远比从风险中幸存的人来得聪明。哪怕我有一百种方法可以在地震中逃脱保命,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还是希望,地震不要来临。

 

聪明人,永远选择不立危墙之下。

 

当年惨绝人寰的“杭州保姆纵火案”爆出后,我曾经去看了相关的深度报道。

 

然后发现,遇害的女主人朱小贞其实对保姆非常好。平常家里的东西,包括豪车,都让保姆莫焕晶随便用。

 

案件发生前,朱小贞就已经发现莫焕晶可能在偷盗家里的财物,却没有及时警觉,而是否定自己的判断,觉得不应该把人想得那么坏。

 

甚至连她的邻居都忍不住劝她:即使跟保姆关系再好,也要划清界限。

 

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只留下了无尽的悲剧。

 

莫焕晶当然也不是第一次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了,但之前都是因为被雇主及时发现,被立即辞退,没有酿成更大的祸端。

 

如果你在一段关系中,感觉到自己在一直被索取,被伤害,同时这种关系还一直消耗着你的能量。

 

那很可能,你遇到的就是一个“不值得”的人。

我之前说过,再善待他人也要有原则、有界限、有手段,没有手段的善良毫无意义。

 

并不是所有的善良和无条件的信任,都会被善待!

 

前几年有一句挺流行的话,叫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这句话其实还是很文艺。 我觉得更准确的话应该是,你的善良必须有原则、有条件。 

 

无原则、无条件的善良,就是实打实的老好人。

 

而这样的人,从小到大都是被欺负的对象。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被欺负的,都是那些最容易被欺负的人。 

 

而最可怕的就是,善良的人被伤害,被伤害的人不能坚持到底。

 

甄嬛传里的甄嬛是不是一个好人?至少肯定不算一个坏人,但你看她为了不向华妃和皇后低头,得多有心机手段。

500        

真正的善良,不是当个好人,但什么也做不了,遇到恶更是手足无措,只会一味忍让。

 

这样的人,就不要抱怨什么“我人好,怎么还是没有成功”或者“凭什么杀人放火金腰带”之类的了。

 

见过《动物世界》里一群饥饿的动物抢东西吃吗?

 

抢得最狠的那只吃相虽然难看,却能填饱肚子,变得越来越强壮。

 

举止优雅的那一只,就可能饿死。

 

这个世界虽然不是动物世界,但资源和机会永远是有限的。

 

在这些资源和机会面前,他们做得到的,你做不到的;他们不要脸,你要脸;他们抢了你的那部分,你抢不回来。

 

他们凭什么不能比你过得好?

 

又想不违背原则,还想比其他人更成功,除非运气爆棚,否则当然要付出更多,需要的条件也更多。

 

做人,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做事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不要怕自己坚持原则而得罪人。

 

古人有云:没有霹雳手段,何显菩萨心肠。

 

前些年那些大火的经典电视剧里,像《大宅门》里的白景琦,《大染坊》里的陈六子,《闯关东》里的朱开山,《亮剑》里的李云龙,都是真正的善人,有良知、有气节,但都是比鬼还精,也都是很有办法的人,

 500

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前提是要能看清一个人,也会对付不同的人。

 

6

最后我想说一下。

 

经得起考验的人很多,但是经得起考验的人,一般不会容忍被考验。

美国一名女子想要测试男友对自己是否忠诚,于是节目组派出了一位艳星前去引诱。

 

视频里,这名艳星表演十分卖力,不断挑逗男子甚至做出出格的举动,还邀请他一块出演片子。

 

但直到最后男子都没接受诱惑。看到这一幕,兴奋的女友当场打电话并澄清了这一切,没想到愤怒的男友以此为由要分手。

原始视频地址:

https://youtu.be/lDmcjpIKRZ8

著名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说过这么一句话: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依靠道德。

 

道德也只能拿来做高线,而不是做底线。

 

非常时期,比如战争,你会发现人的底线非常低。

 

即使是在日常,天天空喊道德,才更容易没有道德。

 

道德这种东西,看表面是看不出来的,很多时候出事前也是看不出来的。

所以,永远要靠约束,更要靠监督。

 

《烈日灼心》里面伊队有一段台词特别棒,大意是:

我特别喜欢法律,因为他特别可爱你不知道人能好到哪儿去,也不知道人能有多坏;而法律就像是人性的低保,他不管你能有多好,就偏限制了你不能有多坏;他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点脏事,想想可以,不能做出来;既毫不留情,也讲究人情。

500

至于你要问为什么不能考验人性,看守所、监狱,到处都是现成的典型案例。

 

设置好了条条框框,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何必去专门考验人性?

 

世界已经这么复杂了,做人已经这么累了,何必还给自己找这些麻烦吗?

 

就像去爬山,提前做好规划,做好各种防护,爬的时候才能轻装简行,不用担惊受怕。

 

非得要无保护徒手攀岩,不是作死是什么?

 

真正能自然考验出人性来的,只有日久见人心。

—— END ——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栩然说。微信上写毛泽东最集中、最深度、最有趣的地方,致力于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实现从三观到认知的重塑。

如果你想读到有深度、有洞见的好文章,推荐关注:栩然说,作者栩然将借助于对历史、现实和人们行为规律的分析,帮助你预测事情的走向,看透世界的本质,甚至洞悉人性的秘密。

关注“栩然说”,后台回复“毛泽东”可获取更多关于毛主席的精彩好文;

回复“合集”,可获取关于毛主席的全网独家资料合集

回复“君主论”,可获取“帝王心术”系列解读文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