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傻大黑粗!中国空军“金头盔”补齐的不仅是格斗短板

500

今天曾经荣获“金头盔”的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副旅长李凌,驾驶歼-11B进行自由空战训练的画面,因为其全新的行头而引人关注。

500

对比下他的战友高中强去年斩获“金头盔”时的行头

其实早年间苏军的苏-27飞行员的行头,也与大家的日常认知不同,因为那时候他们用的还是跟米格-21后期型、米格-23等飞机相同的Zsh-5飞行头盔,它不仅比Zsh-7还笨重一些,而且连头瞄架子都欠奉,使得R-73空空导弹的大离轴攻击性能难以彻底发挥。

500

“巴伦支海空中手术刀”的主角“红色36号”早期型苏-27,飞行员瓦西里·辛巴尔大尉佩戴的即为Zsh-5飞行头盔+KM34氧气面罩的组合

所以一换ZSh-7+KM35,大家自然心欢喜。在俄罗斯这边,由于苏联解体后的种种影响,无论是自用型还是外销型的“侧卫”系列,都使用ZSh-7的各种改进型混过来了。直到最新的苏-35,飞行员的行头也还是ZSh-7APN+KM35+“舒拉-K”头瞄这一套。

500

头盔中央的方块,就是Sh-3UM-1K“舒拉-K”头盔瞄准具的固定架

而在我军这边,早期引进原装机那自然用原装盔+原装氧气面罩了(甚至还搭配用过一阵老式的KM34面罩);后来国产化、尺码更适合中国人使用的TK-12A头盔和YM-8面罩服役后,不仅在歼-11B之后的国产“侧卫”系列上使用,还在部分苏-27/30部队替换逐渐到寿的俄制头盔面罩,一直到歼-16也是如此。

500

强如勇夺三盔的蒋佳冀旅长,日常开歼-16也是一顶TK-12A+YM-8打天下

这样时间长了,大家看着确实容易厌烦,所以很多人看着笨重的TK-12A,经常把它也和“慎之又慎”联系起来。从科学上说,头盔和氧气面罩都是飞行员个体防护救生系统的一部分,需要和飞机整个座舱环境控制系统匹配设计。

比如既然仿制了世界顶级的K-36D弹射座椅(国产型为HTY-8),那么飞行头盔的抗荷调压能力就得和K-36D/HTY-8的工作环境相匹配;比如使用工作性能相近的电台,头盔抗阻性能也就得差不多......再加上出于方便部队从苏-27/30改装歼-11B/16的考虑,所以TK-12A也就这么一直用了好多年。

500

直接从近距开打,雷达设备的性能差别对空战的影响程度就降低了很多

从“金头盔-2017”开始,空军自由空战考核中增加了2对2近距空战项目。这种能让不同三代机型“拉平”到视距内,进行如同“电话亭里的格斗”般的残酷较量,提升了飞行员的配合默契程度,促进了飞行员对空战战术原则的深入理解,使得飞行部队又掀起一轮钻研技术的热潮。

而随着霹雳-10空空导弹的服役和参加对抗,理论上应当改变过去演练中,国产飞机装备的霹雳-8B面对苏机的R-73时难以发挥优势的情况。但由于无论是歼-10部队使用的TK-10A还是歼-11B部队使用的TK-12A,均没有使用视场更大、捕捉更快捷的头盔显示器的能力,即使能够模拟使用霹雳-10参演,也没法发挥其更加出色的大离轴攻击性能。

500

已经开始使用JHMCS的日本F-15J飞行员

听起来是不是和当年还在使用Zsh-5的苏军苏-27部队很像?特别是随着东海方向上的对手已经实现了AAM-5格斗弹和JHMCS头盔显示器的组合,我军与之对抗的主力——“侧卫”系列重型战斗机部队,急切需要强化近距空战能力,防止在从近距对峙突然转为擦枪走火——这一必然以格斗开始的作战类型中吃大亏。

然而虽然早在2012年左右,网上就不断传出国产头盔显示器的研制消息,但仍然长期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咱们前面也说了,这套东西不光是格斗时的“威力增强器”,更是飞行员救生系统的重要终端;因此在飞机总体环控指标不可能变化太大的情况下,就得靠头盔自个儿去适应座舱。

所以,头显及其配套的新一代头盔,对减重(降低飞行员大过载下的颈部负担)、强度(保持和原有弹射救生系统的兼容性)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慢工出细活”一些,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500

注意安装轴孔(蓝圈内)和固定挂点(红框内)

回到开头那张图,这个相比TK-12A明显轻量化的新型头盔,表面带有多处为固定头盔显示器(必要时也可固定头盔瞄准具)而留设的开孔和悬挂点。这表明这种新型头盔确实是为了兼容头盔显示器而设计的。

500

直-10已经在训练中开始使用国产第二代直升机飞行员头盔显示器

作为空军最早换装歼-11B的部队,“东北虎”首个曝光开始使用这种新型头盔,本身也有验证其使用效果是否与飞机、飞行员和机载武器系统匹配的作用,以期对其进行改进后再换装全军“侧卫”部队,整体提升空军近距格斗作战能力,与已经配发新头盔的歼-20等新型战机配合作战。

500

使用带有头显的、为四代机全新设计头盔的歼-20飞行员

值得注意的是,李凌副旅长除了佩戴新一代头盔之外,还穿着新一代飞行服和背带。

500

新飞行服和背带的总体设计更加“洋气”

根据飞行科目和飞行高度,给飞行人员配备如下氧气装备:

1. 高度在4000m以上的任何飞行都要配备氧气设备,并备有跳伞供氧器

2. 飞行高度12000m以下,可以不穿代偿服,不戴密闭两用头盔,但必须佩带TK-11等保护头盔和YM-6等加压供氧面罩,必须穿KH-7等抗荷服

3. 飞行高度16000m以下,可以不戴密闭两用头盔,但必须佩带TK-11等保护头盔和YM-6等加压供氧面罩,必须穿DB-1/2等高空代偿背心

4. 飞行高度16000m以上或作战飞行时,必须同时穿DC-4/6代偿服,以及佩带TK-4/1密闭两用头盔

——《航空供氧防护装备生理学》

然而我军“侧卫”系列飞机的飞行员,在公开报道中却很少照此穿着,只有当初对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杨永飞曾任旅长)的报道中,不乏该部飞行员使用BKK-15K高空代偿/抗荷一体化联合救生服的画面。

500

在军改前,很多部队的“侧卫”空勤装备都没发放到位。很多已经引进了的,原本应该配给飞行员的空勤装具,甚至一直堆在仓库里,连报废了都没人见过……而“东北虎”开始在空战训练中按照规定穿着新一代飞行装具,这也是空军按新训大纲施训的一个微小的体现。

毕竟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