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足球政策需严谨设计,中国球员无立足欧洲的决心实力

北京时间7月17日,新华社发布了长篇评论文章《中国足球要有“坐冷板凳”的定力——世界杯启示录》,系统阐述了中国足球在世界杯当中应该学到什么。

以下文字节选自新华社:

虽然再次缺席了世界杯,中国不甘也决不能只做一个看客,对再次挺进世界杯,乃至承办一届世界杯的愿望也从未如此强烈。中国足球应当充分研究和遵循本届世界杯再次展示出来的本质规律,把握最前沿的“技战术风向标”,保持定力,抓住机遇,在自省、自律、自强中为实现体育强国梦贡献力量。

在足改发展推动下,中超联赛有长足进步,逐步跻身亚洲顶级联赛,但进取心和意志力不强、技战术含量不足、攻防速度和强度不够,仍是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有参加过韩日世界杯的前国脚认为,在如今国内联赛球员薪水不断高涨下,一些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往往会满足于中超的“舒适区”,冲淡了靠实力和志向走向欧洲联赛历练的决心。对比来看,乌拉圭、比利时、克罗地亚及冰岛的高水平球员,无不是通过青训体系培养出来后,靠实力去欧洲高水平联赛长期历练,哪怕是从低级别联赛的小俱乐部起步。而中国不少年轻球员,在国外“镀金”没两年就被国内高薪吸引回国,这反映出我们的青少年球员还欠缺立足欧洲的实力和进取心。

据报道,中国足协高层已表态,要有打进卡塔尔世界杯的决心和勇气。这样的信心要有,但历史教训显示,既要重视国家队建设,比如吸取12强赛取得进步的经验,保证国家队技战术风格和团队建设的延续性,也要防止重蹈“为了一棵树,毁掉一片林”的覆辙。

事实证明,青训体系和国内职业联赛是足球长远发展的根基,如果违背规律、过早抽调适龄球员长期集训,影响了他们所在俱乐部和联赛体系的正常比赛,不可持续性发展就会显现。而诸如U23新政等引发的争议,也说明足球政策需要更严谨和科学的设计,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无论是作为参赛国,还是主办国,中国都毫无理由在这场盛宴中长时间充当看客。国足闯入2002年世界杯的光辉时刻,至今仍被怀念和津津乐道。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本届世界杯给中国足球带来诸多方面的启示应当得到重视。中国足球需要踏实按规律办事,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对于国家队来说,荣誉感和使命感需要树立,要从一点一滴入手,在细节中日积月累。

欲速则不达,中国足球若想早日闯入世界杯,就要做好坐十年冷板凳的准备。

在超越足球的层面,中国更可以利用世界杯这个大舞台,促进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本届世界杯的众多赞助商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缩影,而中国申办世界杯的时机,也已经越来越成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