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70末的人

500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人们对那个特殊时期心有余悸,动辄说:“小点儿声,这要是在文化大革命,非斗你不可!”我就是此时来到这个人间的,刚生下来的时候,医生打我屁股,我没哭。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因为在未出生之时就经常受到了父亲:“小点儿声,这要是在文化大革命,非斗你不可!”的胎教原因,所以出生之时就有着敏锐的政治警惕性。我没哭,母亲哭了,倒不是被我的成熟所感动,是以为我是哑巴,吓哭了。等终于听到我的哭声的时候,母亲才破涕为笑,我倒是坚定了信心,一哭而不可收,天津人讲话:“这孩子,哭不精。”


家里住在大杂院,平房中时常传出我嘹亮地哭声,到底是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的情愫驱使我如此难过,如今实在回忆不起来了。倒是邻居总在半夜敲我家的墙,“大嫂子,孩子得给他喂奶,总哭,是不是饿了?”我妈每到这个时候总是感叹:“哎,还不如是个哑巴了。”您说说,我容易吗?我不哭不行,哭也不行。又想起来父亲的胎教了:“小点儿声,这要是在文化大革命,非斗你不可!”


家里住的是两间平房,一间南房,一间北房,厨房垒在院里,下雨天要穿者雨衣做饭。做好了饭菜必须用雨衣遮挡着拿进屋,否则,肯定是汤泡菜了。估计这种“稀”餐,谁也吃不惯。烧了几年煤球以后,就改蜂窝煤了,五百多块整齐地码在厨房里面。我那个时候就纳闷了,这蜂窝煤的眼是拍好的煤饼,用手戳的窟窿吗?煤是国家资源,不敢浪费,泥土倒是现成的,挖出来作为试验品,看,我小时候就这么聪明。水源也是一个问题,我国是缺水的国家,自来水不能浪费,尤其我家水缸的水都是父亲用扁担从公用水管挑来的,更是凝聚了父亲的辛勤劳动,不可挥霍。咱从小就有节约意识。干燥的泥土怎么变成具有可塑性的泥团呢?这个问题难不住三岁的我,童子尿是最好的粘合剂。这就是我平生第一次搞科研,设备自筹,因陋就简,大胆动手,不亦乐乎。当把泥土和好以后,我却把试验的目的忘了个一干二净,只顾着捏一些非常抽象派的泥塑了,至于蜂窝煤的眼怎么弄出来的,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可惜,我刚刚展露的艺术才华被父亲扼杀了,“倒霉孩子,撒尿和泥多脏呀。下次再玩我就揍你!回家!”唉,要不是父亲的粗暴干涉,想必我现在一定成为伟大的雕塑家了。


上了幼儿园了,有些个不适应,中午总让睡觉。精力过剩的我哪里肯睡,总是拉着同床的小伙伴说话,并经常得到老师的“奖励”,让我中午做卫生去,省得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


那个时候,夏天,我们小孩子穿一种塑料凉鞋,现在也许已经绝迹。单薄的塑料底,后跟被弄成田字形的方格。这后跟虽然轻便,但是也有缺点,小石子经常塞到方格里面,使得后跟很沉,既不便于行走也硌脚。中午我躺在幼稚园的床上,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顺手拿起了凉鞋仔细观察后跟里面塞的石子。本打算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子撬出来的,可是怎奈手中没有利器,最后只能选择运用反作用力的原理将石子磕出来了。这需要有技巧性,因为正是午睡时候,休息室鸦雀无声,假如声音很大,必定引起老师的注意,遭到呵斥。看见了嘛,咱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推理能力,看来我妈怀我的时候鸡蛋没白吃。


我用凉鞋小心翼翼地磕着床帮,由于塑料凉鞋比较柔软,几乎没什么声音。毕竟是小孩子,手的控制有限,一个不小心将鞋后跟直接磕到了床帮上,“乓”的一声,吓了我自己一跳。这时老师似乎是听见了,立马起身,我赶紧把毛巾被拉到脸上,撩开一个缝隙偷看老师。只见老师走向休息室的大门,拉开门左右观望了一下,一扭头说了一句:“哎?这是谁呀?敲完门跑了。”我一听,咬着毛巾被乐个不停。无意间,搞了一场恶作剧。有心再弄一次,想了想,还是算了吧,万一被发现,老师告诉我爸爸,回家这“小锅炖肉”我这稚嫩的屁股实在是受不了。


中午起床以后,肚子很痛,看来头上三尺有神灵,恶作剧的下场就是拉肚子。不行,实在控制不住了,完了,出来了。怎么办?小小年纪的我,自尊心很强,这种丑事如何张得开嘴向老师汇报?但是,总在裤子里面和屁股粘在一起,也是难受。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同学闻出味道了,“老师,他身上特臭。”“老师,我……我拉裤了。”“啊?这孩子,怎么不早说?赶快把裤子脱了洗澡去。”


老师带着我到了澡堂,脱下我的裤子,替我洗污渍。幼儿园没有洗衣机,老师打上肥皂用手来洗净我裤子上面的污渍。那个时候还没发明一次性的“尿不湿”,想必老师在家里也是如此地为自己的孩子洗尿布,看着老师慈祥的面容,我心里很感动,也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为我午睡时候的恶作剧而惭愧。那时候的老师和我父母一样,都是深受社会主义教育,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对于工作认真负责,没有现代人那样对于金钱神经敏感的出奇,不知道老师和父母他们是迟钝呢?还是凸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反正那个时代造就了他们这样的人,他们这样的人又教育影响了我们这代人,我们这帮70年代末的人始终脱不掉他们的影子。不知道在当今这个社会下,这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负担?反正父母至今都在抱怨:“我们呀,把你管得太迂了。现在这个社会,你脑子得学的活分点儿,别总认死理,容易吃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