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姜文站着挣钱的日子

从6月30日那个周末算起,每周一部大片下场的节奏,让整个7月份的影院硝烟四起。

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是这胜点,似乎并不取决于“酒香不怕巷子深”。虽说谈钱太俗,但这年头,能站着把钱赚了,似乎才是真本事。

500

《邪不压正》上映了。

一大早,眼睁睁的看着它的豆瓣评分一路下滑,对影片内容既期待又害怕。

毕竟此前,7月10日的一场《邪不压正》首映礼,当晚在朋友圈掀起的波澜还没有C罗转会的热度高,一瞬间有点慌。

500

首映最大的热度似乎来源于崔老师的一段感慨。

但实话说,这种造势的局面跟我想象的有点出入。

在《一步之遥》遭遇滑铁卢之后,《邪不压正》的宣传,似乎已经完全颠覆了姜文的一贯作风。

500

整部影片的前期宣传,大概集中在了彭于晏的腹肌上,顺带着又陷入其与李冰冰抢座之事的争执声中。

而姜文本人,一反常态,不仅乐的配合,还煽风点火。

姜文似乎哪里有些不一样了。

一个“专业拆台表演艺术家”,突然开始“接地气”,当他笑眯眯的看着你的时候,你不禁会暗中嘀咕,这到底是在释放善意还是在嘲讽。

这种变化,让人惶恐。

一个月前,在优酷世界杯的活动现场,姜文亮相的一瞬间,我内心的某个角落就坍塌了,可能从没想过,有这么一天,姜文同台的,是走流量路线的鹿晗。

不是说鹿晗不好,只是两个人的画风差了太多。

不见得姜文对世界杯和足球有多少关注和兴趣,甚至可能他自己也有些意兴阑珊,满场的对话依靠惯有的反问句式得以延续后,在主持人例行公事的问出“姜导这次世界杯支持哪个球队”时,姜文犹豫片刻给出的答案是“支持优酷”。顺水推舟,皆大欢喜。

只是一片掌声过后,这样的站台莫名的让人有点心酸和尴尬。

估计在不少人心目中,姜文不应该,也不适合出现在这种场合。

而这种不适感,在他现身《创造101》决赛现场时,达到了高峰。

500

一方面,彭于晏和廖凡的亮相已经开始违和,而不详的预感最终成真,仍在于姜文的出现,一度让人怀疑自己的眼睛,并怀疑这个世界。

圈子不同,何必强融。

有朋友默默向我吐槽,想象一下钢铁硬汉的姜文老师,与全身粉红色的少女偶像出现在同一个画框中,瞬间汗毛倒竖,满屏的尴尬,要不是直播真的很想快进。

当晚,姜文站在时下偶像流行文化的中心,以一副彼此互并不兼容的姿态,略显生硬的照读了手里的台本,活像走错了片场。

尴尬的有点心疼。

第二天,大批的文娱头条大标题写着“骄傲如姜文,也在流量面前低了头”。

事实上,如果导演也是按流量和粉丝群体划分的话,姜文C位出道的概率相当可观。而其备受关注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才华,一方面在于性格。

说起姜文爱“怼人”的习惯,广为人知。得空去研究下“姜文与记者对战的那些年”,就能明白为何会有《如何正确地采访姜文》这样的作品面世,经典永流传。

5月份的时候,许知远在《十三邀》里对话姜文,颇为值得回味。

“难聊”,但又聊的好看。

许知远:你本人陷入过某种危险的状况当中么?

姜文: 我每天都在危险当中。

许知远:这种日常的危险是什么?

姜文:起床。

整个对话中,是他一贯的阳光灿烂,画风清奇,做事讲究,热爱拆台。

这是我们熟悉的姜文。

500

而拉出片单来细数,姜文出道近30年,经手的作品算不上“高产”,但几乎每一部都是精品。

毕业两年,谢晋的一部《芙蓉镇》,把姜文送上了百花奖最佳男演员的领奖台。

500

搭档巩俐的《红高粱》,成为首部获得柏林金熊奖的亚洲电影。

由郑晓龙、冯小刚执导的《北京人在纽约》,包揽了第12届金鹰奖的最佳男、女主角及优秀长篇连续剧。

时间走到1993年的节点上,姜文开始由演员转向了导演。

早些年拍《红高粱》的时候,张艺谋就看的透彻,“他就是个要当司令官的人,不会当底下的兵。他的心很高,也有这个能力,他希望超过任何人。他嘴上不说,心里可能觉得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陆川,都不算什么。”

如今看来,真知灼见。

1995年,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横空出世,帮助年仅18岁的夏雨拿下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8年前的《让子弹飞》,刷新了多项票房纪录,算是姜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苦等四年后,民国三部曲的最终章《邪不压正》,姗姗来迟。

但正如上文所言,还未观影,对内容不做评价。

只是预感会有不少人在思考,此次的《邪不压正》,最终是会走上《让子弹飞》的花路,还是与《一步之遥》殊途同归。

毕竟,一系列“反姜文”常规的宣传走下来,隐隐透露出些许对结果的不安。

而这种不安,一定程度上来源于难以把控舆论与商业的平衡感,如何将口碑转化为票房,途径似乎有些摸不着感觉。

500

一直以来,姜文的作品往往会被贴上“看不懂”的标签,虽然他本人可能并不在意所谓的“看懂”,但压力和质疑不为所动。

此次江湖传言,早在5月份《邪不压正》宣布定档时,宣发方就定下了宣传策略:姜文的电影是独特的、充满个性的、超乎想象的,更重要的是,看得懂。

昨晚心血来潮翻了下近期几部电影的预期值,结果在意料之外,仔细想想又有些情理之中。

截至今晚8点左右,在淘票票平台上的“想看人数”这一指标中,《邪不压正》、《一出好戏》、《爱情公寓》的想看人数分别为22.6万、25.2万、64.1万。考虑到《爱情公寓》的投资拍摄成本,稳赚不亏。

心中的不忿在于,当一线导演和演员呈现出来的作品,被赋予的期待值远远低于一部抄袭之作,甚至可能票房也将弱于后者时,怀疑感与迷茫感油然而生。

对《爱情公寓》的支持,大概率来自于情怀。只是这部抄袭了《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生活大爆炸》等美剧的国产片,并不能作为青春回忆的代表,也不见得能承担得起“情怀”二字。

通俗一点讲,正如叫兽易小星所言,“想对一些孩子说,你喜欢抄来的东西,没问题,但不要绞尽脑汁为它辩解,你要知道它是错的,哪怕你保持沉默,不站在抄袭者一边,也是对原创作者的一种支持。”

而除了暑期档影片间的竞争压力,对于姜文等人来说,电影的商业表现还将面临着多家出品方的压力,甚至关系到自身钱包。

以此来看,不宣传不行,没有热度跟流量,更不行。

与姜文一样,8月份将以导演身份接受检阅的黄渤,近期也过得有些忐忑不安。

早在今年5月份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黄渤就开启了宣传之路。如今回顾一下,《极限挑战》、《创造101》、《向往的生活》,黄渤为了《一出好戏》,承包了周末的综艺档。

但非常戏剧性的则是,在黄渤登陆《向往的生活》宣传影片之时,因《一出好戏》与《爱情公寓》撞档,弹幕上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支持,但还是去看爱情公寓”。

既无奈又心酸。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宣传,只是当姜文、黄渤、徐峥等实力派都开始进入流量时代做营销的时候,大势所趋带来的无力感,让你来不及细想就被娱乐化的浪潮淹没。

谈钱很俗的。

跟有理想的人谈钱更俗。

但现实是,总有一些妥协让人无能为力。

曾几何时,窦文涛向姜文提问,要是拍摄超出预算了,听谁的?彼时姜文一脸无辜的回应:什么叫预算?

500

(转载自上市公司文娱头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