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篇《全世界的人才都被美国吸去了吧?》和下面的评论,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

文章内容如下:

科学领域第一巨奖——“突破奖”日前揭晓,两名中国数学家 恽之玮 和张伟,他们均毕业于北京大学,也都是80后,获得了“新视野奖”。

黄金一代,闪耀世界!

(一)北大数院的一骑绝尘和清华的不懈追赶

三年前 清华特等奖 的答辩现场,清华数学学院的 邱聪灵 在做竞赛成绩阐述时说:“今年的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我拿到了该项赛事的 几何金奖、全能金奖、代数银奖 。”随后他用PPT展现出了一张历届清华和隔壁北大在该赛事上的成绩对比,对比图一经展示现场立刻爆发出了雷鸣的掌声,大家都在为邱聪灵鼓掌,在他的带领下这一次的丘赛清华终于没有被北大打趴下。

而在前一年, 2013年第四届邱成桐数学竞赛 上,北大大三学生 韦东奕 在 分析、代数、几何、概率、应用 的五项科目考试中,一个人获得其中 四项(除代数外)金奖 并获得 个人全能金奖 ,韦东奕一人就将清华和其他学校碾压。那时的场面至今还被北大数院的人津津乐道:“ 韦教主 出马,清华数院可以一起上。”

尽管清华在奋力追赶,但是北大数学领先地位却无法撼动,不仅因为 北大数学系的百年底蕴 ,更是因为 北大数学学院的黄金一代 出现了。

而他们的出现,已经将北大数学甚至中国数学推到世界一流的高度。

(二)天赋溢出的2000级本科生

2000年北大数院迎来了印象中天赋最好的一批本科生,他们是2000年度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冠军 恽之玮、袁新意、吴忠涛和刘志鹏 ,以及2000年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 朱歆文 ,还有成都七中国家集训队选手 张伟。

数学系教授们对他们信心满满,不仅因为这群家伙基础扎实天赋超群,更是因为这群家伙对数学都有一种超乎常人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很容易在相互之间传染,变成一种争先恐后的态势。

以 恽之玮 为例,他自己回忆的大学生活是这样的:“回想起来,我在北大的四年,是一个校园生活的边缘人物, 没有社团活动,交友也比较少,但是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 。我的大学生活很快乐,因为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来学数学,而且是向深度学习。这是我在中学不可能做到的,可以说是如鱼得水。我没有其他方面的追求,我把所有的热情都用来读数学书、想数学问题。”这种热情和投入的情况下,让他带着 19门满分7门99分 的专业课成绩毕业。

学霸!

(三)出国深造均有所成

北大四年于他们而言是夯实基础的四年,也是确立人生道路的四年,2000级的很多人都选择了在数学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而且走得很好。

500

第一排左起:刘若川、恽之玮、张伟

第二排左起:肖梁、朱歆文、刘一峰

到了2010年,2000级意气风发的燕园学子毕业六年之后,木已成林。 

恽之玮 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 

袁新意 成了美国克莱研究所博士后;

张伟 和 朱歆文 则成为了哈佛大学的讲师;

而1999级的北大数院同学也同样意气奋发,

刘若川 是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博士后;

许晨阳 则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

这几个2000级前后的北大数学学子都在世界顶尖的学府站住了脚。

500

刘若川、恽之玮、袁新意、宋诗畅、肖梁、许晨阳

(四)黄金一代闪耀国际数学界

对于 恽之玮、张伟、袁新意、许晨阳 这些人来说,仅仅在国外名校立住脚还不足以称为北大数学的“黄金一代”,他们需要做出成果然后拿到令人信服的奖项。

袁新意 毕业时也做得很出色,他在2008年博士毕业那年就获得了克莱数学研究所的 克莱研究奖 ,成为是第一个获得克莱研究奖的中国人。

张伟 则凭借在数论、自守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拿到了2010年度 SASTRA拉马努金奖 。

两年之后, 恽之玮 解决了塞尔(Serre)的一个猜想,以及例外李型单群的伽罗华反问题,被认为是这个领域近20年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凭借这一贡献,30岁的恽之玮被授予2012年度“ SASTRA拉马努金”奖 。

而 朱歆文 则在2014年被授予2013-2014年度 美国数学学会百年纪念奖 ,该奖每年由美国数学学会颁发,仅授予杰出的获得博士学位3-12年的年轻数学家(近几年均只授予一人)。

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他们都取得了被数学界认可研究成果和瞩目成绩,也引起了很多数学人士对于2000年前后北大数院这批人的关注,他们2000级这四个人为 数学届的“四小天鹅” ,也有人把1999、2000级的 北大数院人称为黄金一代 。

而更难得是,他们之间因为同学关系彼此联系紧密,很容易就形成合力爆发巨大的能量。用知名数学家哥大教授张寿武的话说就是:“厉害就厉害在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他们有什么东西不懂,就马上打电话给同学,同学也是另一行的高手,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们之间不是相互竞争者,而是合作者。”

2000级北大数院的这四个同学,恽之玮和朱歆文研究 代数几何 ,袁新意和张伟则专注于 数论 。这几个年轻数学家利用背景一致、各有所长的优势通力合作,完成了个人很难完成的工作。他们将这数论和代数几何两种大方向组合出一个独特的视角,用以攻克也许是数学领域中最大的项目—— Langlands工程 。这一工程由Robert Langlands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试图建立 数论与几何之间的内在关联 ,用一个领域的工具和方法研习另一个领域的问题。

所有人都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充满期待,他们的研究带来了诸多的可能性,其中之一就是破解著名的Birch和Swinnerton-Dyer猜想——即 千禧年数学难题 之一。

张寿武 对这一批学生寄予厚望,他曾经表示:“他们的实力和潜力已经显示出来了, 张伟、袁新意、恽之玮、朱歆文 等,他们可能不像 陶哲轩 那么聪明,不是天才,但他们可以对数学作出划时代的贡献。他们合在一起,应该是中国数学的未来,他们肯定会做得很好。”

北大数学的黄金一代,有希望给中国数学带来真正的黄金时代。

重点是下面的高赞评论们,立场可以说是清一色:

500

500

500

500

500

我在意的倒不是文章本身的内容,我在意的是,什么原因让大家对于国内的科研环境态度如此一致?总不能全是公知美分吧?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